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之死真的是因为谋反叛逆吗?罪魁祸首其实是杨仪这个小人

魏延之死真的是因为谋反叛逆吗?罪魁祸首其实是杨仪这个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上品电视君 访问量:2681 更新时间:2024/1/2 4:31:20

三国将领魏延可以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后人如何评价魏延,都掩盖不了魏延立下的赫赫战功自从他加入刘备后,就为蜀汉政权效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任劳任怨的将军,最终却被自己的族人以阴谋谋反的罪名处死。那么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那些认为魏延有谋反意图的人,可能是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赵云召魏延去见诸葛亮,诸葛亮看到魏延后,立即命令士兵将魏延拉出来斩首。旁边的刘备急忙质问魏延,他为什么这么努力,没有出什么差错,为什么要杀他?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一根叛逆骨,以后肯定有叛逆之心,不如现在杀了他,免得后患。

而魏延昌有谋反之说,也是源于小说中的这个情节。不过,演义终究只是文学作品,真正的史书上并没有提到魏延昌造反的事情《三国志》。

所以,认为魏彦昌有叛逆之心,认为他有叛逆之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再说了,刘备之于魏延就像伯乐之于千里马一样。可以说,正是刘备对魏延的重用,才给了魏延大展拳脚的机会。也让他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兵一步步上升到了镇元将军的位置。就连刘备也曾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将战略要地汉中交给魏延镇守,可见刘备对魏延的信任。

为了刘备的信任,魏延曾表示,无论曹操带多少兵马攻城,他都会为刘备守住汉中。你觉得这样的魏延会不会背叛日后对自己有恩的刘备呢?

其次,除了刘备对魏延很重视外,刘禅对魏延也很重视。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即位后,立魏延为都廷侯。

父子二人都非常疼爱魏延。魏延为什么要造反?

最后说一个人,杨毅。是他给魏延贴上了叛国的标签。魏延性格孤僻,杨仪心胸狭窄刻薄。所以魏延和杨仪一直不和,这个矛盾直接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爆发了。诸葛亮虽然极力调和两人的关系,但无济于事。

后来诸葛亮病死,杨仪掌权,便陷害魏延谋反,魏延最终被马岱所杀。

魏延死后,杨仪还侮辱了魏延的尸体,可见杨仪是一个真正的反派。

关于这一点,《魏略》提到诸葛亮原本打算把权力交给魏延。杨仪担心魏延得势后会害死自己,便陷害魏延造反。结果,魏延只好反抗,而这次反抗,被认定为谋反罪。可惜的是,魏延政这位一代名将,不仅勤奋好学,而且一生忠于蜀汉,最后却被小人陷害致死,令人惋惜。

标签: 杨仪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杀了魏延?杨仪的这句话暴露了谁是真正的凶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杨仪

    魏延在三国中算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不管是三国演义中还是正史三国志中,他的身上好像反应了太多的问题,有人说他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良将,也有人说他是导致蜀国最先灭亡的罪魁祸首。在三国演义中个,魏延被诸葛亮死后用计斩掉,也成就了诸葛亮神一般军师的威名。诸葛亮之所以斩魏延,是因为他看到了魏延骨子里的背叛。他在襄

  • 杨仪奉命除掉魏延后,为何落得自杀身亡的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杨仪

    我们按照《三国志》来分析这件事,而不是《三国演义》。首先这里要说明的就是,杨仪和魏延的关系一直就不咋地,诸葛亮临死的时候,魏延的职务是丞相府司马、前军师,南郑侯。但没有明确职权。也没有实际军权。杨仪虽然是长史,没有实际军权,但诸葛亮死后全军却是最高职务。魏延自然要夺权。二人还彼此不对付,一个性矜高,

  • 杀魏延的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杨仪

    杀魏延的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文|少年带你读历史在三国的后期,有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魏延被杀,而杀他的杨仪也是被后世称为了小人,而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觉得魏延是冤枉了,而杨仪就是一个乱臣贼子。但实际上,杨仪和是被冤枉的一个人。众所周知魏延这一个案件是一件冤案,很多人都觉得是杨仪陷害

  • 魏延的死,是因为“反骨“,还是他跟杨仪的个人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与宠物相伴的日子标签:杨仪

    魏延为什么会死?不仅仅是他与政敌杨仪有冲突。同时也不仅是因为它有反骨,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官场上的人,不懂得变通,非常的死脑筋。在这种情况之下得罪了非常非常多的人。同时他的性格也非常的直爽,这种性格在喜欢他的人和欣赏他的人眼里是一件非常优良的品德,但如果这种性格放在讨厌他的人眼中,就是一个非常鲁莽形象

  • 诸葛亮刚一去世就都上表称对方谋反,盘点魏延、杨仪恩怨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杨仪

    建兴十二年(234),一代贤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在他去世后,蜀汉军队很快便因为撤军问题爆发了内讧。当时,长史杨仪奉诸葛亮遗命率领大军撤退,而原本应当负责断后的征西大将军魏延却坚决反对撤军,甚至还率领自己的部队抢先烧毁栈道以阻止杨仪返回成都。随后,魏延与杨仪都上书后主刘禅指控对方谋反,而这场闹剧最终

  • 杨仪魏延二人相争,魏延失败被杀,获胜的杨仪为何最后也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杨仪

    杨仪此人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诸葛亮死后,他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和姜维的密切配合,才让诸葛亮第五次带出去的蜀汉精锐主力平安的撤回到国内。不仅如此他还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成功的斩杀了魏延,防止蜀军因此的内斗,避免国家实力进一步损耗。魏延是不是真的如小说里所说的那样并不忠心

  • “庸奴,复能作恶不?”杨仪指着魏延的头颅,狞笑着说了这7字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杨仪

    三国,毋庸置疑,绝对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群雄荟萃、济济一堂的时代,你只要有本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你的一片天地,不怕没机会,就怕没本事,毕竟在那个时候,有太多平时不起眼的人,忽然得到机会,从而一鸣惊人、扬名天下。关羽斩华雄,酒能尚温,卧龙算八卦,天下三分。有了本事,是能够成名的第一步,但要想成

  • 杨仪为何如此讨厌魏延?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狠毒设计灭了魏延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杨仪

    导语:魏延的死,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争议的。所谓争议的焦点,无非就在于他是否死有余辜。他的死是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还是杨仪策划的一场阴谋呢?我认为魏延之死,跟诸葛亮无关,主要是杨仪的阴谋所致。因为诸葛亮没有任何理由杀掉魏延,魏延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谋反的迹象。01魏延是季汉王朝最后的大将,

  • 诸葛瑾屡战屡败,为何孙权却任命他为大将军?好好先生,牵制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诸葛瑾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陆逊是东吴的国之柱石,任上大将军没问题,但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纵观诸葛瑾领兵作战的经历,几乎没打过一场胜仗!屡战屡败的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同胞兄长,然而他的能力却不如自己的

  • 孙权称帝,东吴军中地位最高的十个人,大将军诸葛瑾只能排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诸葛瑾

    228年陆逊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229年挟此大胜之威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当时东吴军中一大批宿将都已经去世,四大都督只剩陆逊一人,十二虎臣也只有潘璋和丁奉在世,今天来说一说此时东吴东吴军中地位最高的十个人,大将军诸葛瑾只能排第二。上大将军陆逊大骠车卫,四方四征四镇四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