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国灭亡时,刘禅为什么不去南方找蛮王孟获寻求庇护

蜀国灭亡时,刘禅为什么不去南方找蛮王孟获寻求庇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白趣侃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4/1/29 16:24:26

诸葛亮的一生南征北战,有过众多的对手。其中有一个人,相信给所有读者都留下过深刻印象,他就是南中地区的蛮王孟获。孟获是蜀汉南中地区的蛮夷部族首领,最初是蜀国的敌手,被诸葛亮击败后,又变成蜀国的顺民,也是蜀国最为可靠的战略盟友之一。

蜀国在开创建立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一个瓶颈期。在取得汉中之后,蜀国的势力范围几乎达到刘备能力所及的极限。汉中以北是曹魏占据的关中,兵力雄厚防御完备,蜀国即使发倾国之兵也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而蜀国向东发展,到了荆州也成了强弩之末,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就会危及盟友吴国,向西则是高寒地带的高原雪山。

因此蜀国最终决定,以四川为中心,向南方进一步扩展疆域,也就是俗称的“南中”地区,包括如今的四川西南部、云南、贵州大部等地区。刘备在世时,蜀国文有诸葛亮法正,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军事实力雄厚,纵横天下谁与争锋,成功地把南中收入囊中。

章武三年,刘备与世长辞。此时的蜀国,接连遭遇荆州之败和夷陵之败的重创,五虎将中的四虎相继辞世,文物班底中只剩下一个诸葛亮和一个赵云。南中地区的蛮夷首领孟获、高定、雍闿等人相继造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公然杀害蜀汉官吏,围攻蜀汉军队。蜀国都护李严写信前去劝说他们投诚,他们却傲慢地回答:“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谋反的野心昭然若揭。

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兵讨伐南中,展开平叛之战。诸葛亮指挥若定,所向披靡,连战连胜,并七擒孟获,晓以大义,使得孟获心悦诚服,死心塌地归降蜀国,老老实实为蜀国看守南大门。同时,南中地区地势险要,“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而且兵精粮足,无形中也成为蜀汉的大后方。

公元263年,魏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大举讨伐蜀国,蜀国兵败如山倒。眼看魏军兵临城下,有人建议刘禅逃往南中,寻求当地蛮夷部族的庇护,求得喘息之机。但刘禅犹豫再三,最终却放弃了这个决定。刘禅为什么不去南中投奔蜀国忠实盟友孟获?有两个原因使得刘禅打了退堂鼓。

一是当时已经是公元263年,距离诸葛亮平定孟获,已经过去了38年时间。孟获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即使在世,很可能也已让位给年轻一代,因此孟获与诸葛亮之间建立的交情,也早已荡然无存。

二是因为蜀国与南中各部落首领之间,关系并不融洽。蜀国后期,由于诸葛亮和姜维连年出兵北伐,造成人财物力的巨大消耗。为了尽可能多地补充兵源聚敛财富,蜀国对南中地区的百姓和财富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掠夺式“开发”,“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蜀国为此“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但南中地区百姓却为此受尽压榨剥夺之苦,与蜀国关系极为紧张,多次发生大规模叛乱,诸葛亮最看好的武将向宠就是死在平定南中蛮夷叛乱之战中。因此在双方敌对情绪强烈的前提下,刘禅是不敢贸然前往南中避难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产生的“副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获

    三国时期是中国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对内战争频繁,基本上打的都是“内战”,但在中原地区外也有对外游牧民族的战争,从南到北,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例。一是曹操北征乌桓,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消除南中

  • 爱上了你,爱上了你,重口味的孟获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孟获

    一不小心,爱上了三国里的孟获!孟获,一个最成功的失败者!但他的迷人之处还远非如此,容后一一道来。说这个失败者孟获的成功,就必须抛开黄承宗、缪钺、方国瑜等大学士说历史上不存在孟获及“七擒七纵”的事。因为这就好比你早晨对朋友说自己刚中了一百万的彩票,正兴奋不已地说着将来对这笔款项的规划,可是你的朋友却很

  • 孟获的象兵那么厉害,诸葛亮为何不向其一些借象兵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孟获

    七擒孟获的故事,是《三国演义》罗贯中编的。实际上,孟获只是西南蛮夷众多部落首领的一个。首先,西南蛮夷只是被蜀汉打服了。蛮夷只是不敢再骚扰蜀汉,但是,蜀汉也不可能让蛮夷替他打仗。其次,西南蛮夷在当时,本来就是落后地区。根本没有实力来帮助蜀汉,他们能保证不给诸葛亮后方捣乱,就已经可以了。再者,大象属于热

  • 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其实并非南中叛军的最早首领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孟获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其中很多故事都脍炙人口。《三国演义》既以《三国志》和各种野史为原型,也进行了一些虚构和夸张。比如说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非常精彩,但是有很多艺术上的构思。而历史上诸葛亮确实对孟获“七擒七纵”,但孟获并非南中叛乱的发起者,反而是继承了其他人的事业。益州乱局

  • 诸葛亮七擒孟获,都是怎样擒获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孟获

    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反抗军首领孟获在其统治的地区四处抢掠掳掠,残害百姓,成为当时南中地区的一大祸患。蜀汉丞相诸葛亮认为孟获的威胁必须被消除,于是他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南中地区,并通过多次擒获孟获的行动最终消灭了这个威胁。在第一次进攻南中地区时,诸葛亮派遣了部将关索、张嶷等人前往擒获孟获。他们通过巧妙的计

  • 蜀汉即将灭亡之时,孟获等南方部落为什么不带兵来解围?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孟获

    如果我们看《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我们都会发现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就是阴平这个关键点,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之后,一招险棋,一刀封喉。这一刀封喉就极容易让人想起诸葛亮一出祁山之时,蜀将魏延提出了那条极为冒险的一招险棋——兵出子午谷,历史没有假如,但后人总会设想,若当年诸葛丞相真的下了这么一招险棋会怎么样

  •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孟获

    中国有一部专门讲述计谋的古书,名叫《三十六计》,其中的第十六计叫“欲故纵”,阐明这一计策的典型事例就是诸葛亮对西南夷首领孟获的“七擒七纵”。西南夷,是三国时生活在南中地区(今四川省南部和贵州、云南省大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南中地区分三个郡,即越都(治今四川西昌东南)牂牁都(治今贵州都匀东北)、益州

  • 孟获的藤甲兵那么厉害,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孟获

    藤甲兵在《三国演义》中出场,那可是威风无比。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

  • 三国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忠心耿耿为蜀汉效力的蛮人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孟获

    三国小人物志0067: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说起孟获这个名字,但凡是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典故——七擒孟获。应该说,“七擒孟获”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攻心战”的典范故事。一方面大大凸显了蜀汉主帅诸葛亮

  • 蜀汉大势将去,刘禅为何不南迁至孟获处谋求生机?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孟获

    导语:蜀汉政权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顾具体情况,死板硬地执行北伐中原的既定计划,不知所措。不能灵活地联系国内和国际形势,他是无情的。他一厢情愿地把复辟汉朝视为世界的普遍秩序,而忽略了北方社会生产建设已经恢复和发展的现实。国家资源的不断消耗,进而导致政权内部各种矛盾的爆发,最终在内外危机的共同打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