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七擒孟获,都是怎样擒获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都是怎样擒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思思爱视界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4/2/1 1:22:36

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反抗军首领孟获在其统治的地区四处抢掠掳掠,残害百姓,成为当时南中地区的一大祸患。蜀汉丞相诸葛亮认为孟获的威胁必须被消除,于是他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南中地区,并通过多次擒获孟获的行动最终消灭了这个威胁。

在第一次进攻南中地区时,诸葛亮派遣了部将关索张嶷等人前往擒获孟获。他们通过巧妙的计策,在孟获的营地周围设置了伏兵,成功擒获了孟获。但是由于蜀汉当时与吴国有同盟关系,孟获被释放后又重新投向了吴国。

于是,诸葛亮决定再次出兵南中,这次他亲自领军前往,并派遣魏延赵云等人前往擒获孟获。在擒获孟获后诸葛亮又将其放走。

第三次进攻南中地区,诸葛亮又派遣了黄权、马良等人前往擒获孟获。他们在一个名为石城的地方,使用诈降计策,成功擒获了孟获。

第四次行动中,诸葛亮亲自带领大军前往,再次派遣关索等人前往擒获孟获。这一次,诸葛亮通过设下埋伏,伪装成南中地区的土匪,诱使孟获上钩,成功将其擒获。

第五次进攻南中地区,诸葛亮派遣马谡、费观等人前往擒获孟获。这一次,诸葛亮采取了新的策略,派遣了当地的土著人和孟获有渊源的部下来做内应,以取得孟获的信任。最终,在其帮助下,孟获被成功擒获。

第六次行动中,诸葛亮又派遣了赵云等人前往擒获孟获。这一次,他们通过利用孟获对诸葛亮的崇拜心理,向他承诺发展南中地区,使孟获投降,并被成功擒获。

第七次进攻南中地区,诸葛亮再次派遣了关索等人前往擒获孟获。这一次,他们采取了假投降的策略,成功将孟获诱骗入困境,并将其擒获。

经过七次行动,诸葛亮终于成功擒获了孟获,消除了南中地区的威胁。这个故事中,诸葛亮不仅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展示了其智慧和善于运用谋略的才干。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蜀汉即将灭亡之时,孟获等南方部落为什么不带兵来解围?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孟获

    如果我们看《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我们都会发现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就是阴平这个关键点,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之后,一招险棋,一刀封喉。这一刀封喉就极容易让人想起诸葛亮一出祁山之时,蜀将魏延提出了那条极为冒险的一招险棋——兵出子午谷,历史没有假如,但后人总会设想,若当年诸葛丞相真的下了这么一招险棋会怎么样

  •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孟获

    中国有一部专门讲述计谋的古书,名叫《三十六计》,其中的第十六计叫“欲故纵”,阐明这一计策的典型事例就是诸葛亮对西南夷首领孟获的“七擒七纵”。西南夷,是三国时生活在南中地区(今四川省南部和贵州、云南省大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南中地区分三个郡,即越都(治今四川西昌东南)牂牁都(治今贵州都匀东北)、益州

  • 孟获的藤甲兵那么厉害,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孟获

    藤甲兵在《三国演义》中出场,那可是威风无比。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

  • 三国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忠心耿耿为蜀汉效力的蛮人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孟获

    三国小人物志0067: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说起孟获这个名字,但凡是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典故——七擒孟获。应该说,“七擒孟获”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攻心战”的典范故事。一方面大大凸显了蜀汉主帅诸葛亮

  • 蜀汉大势将去,刘禅为何不南迁至孟获处谋求生机?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孟获

    导语:蜀汉政权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顾具体情况,死板硬地执行北伐中原的既定计划,不知所措。不能灵活地联系国内和国际形势,他是无情的。他一厢情愿地把复辟汉朝视为世界的普遍秩序,而忽略了北方社会生产建设已经恢复和发展的现实。国家资源的不断消耗,进而导致政权内部各种矛盾的爆发,最终在内外危机的共同打击下,

  • 孟获是个文官!罗贯中写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背后,想要表达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孟获

    文/四季文史《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集各种传说和故事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虚构的,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关羽战黄忠、三英战吕等。当然也有一些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如火烧赤壁、官渡之战、水淹七军等。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了突出他的形象,

  • 蜀汉灭亡时,南蛮王孟获为何没有派兵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晞雨凝香标签:孟获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以“七擒七纵”之计令南蛮王孟获心服口服,诚心归顺朝廷。但是,在蜀汉危急存亡的生命关口,为何孟获不派兵救援呢?其一:公元225年,诸葛亮降服了孟获,而蜀汉灭亡的时间是在264年,二者时差达三十九年。虽然历史未有孟获生卒之期的记载,但其能在南中之地闯下如此威信,可见

  • 被历史夸大的“七擒孟获”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孟获

    据记载,诸葛亮为平定南方以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边地叛乱,进而为北伐中原奠定坚实的战略后方,亲率主力人马进行南征。七次抓到匪首孟获,又七次将其放回,美其名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最后,孟获心悦诚服,表示永不反叛,蜀汉的民族问题得到圆满而彻底的解决。“七擒七纵”的故事再次向我们展示了老诸先生在战略上的运筹帷

  • 真的服了吗?蜀国危在旦夕,孟获为什么不支援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碾压了南王孟获,还在精神上降伏了孟获和南中的百姓,从此诸葛亮可以安心地进行北伐。但是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也非常惹人怀疑,如果孟获真的服了诸葛亮和蜀汉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在蜀国被灭的时候率兵去支援蜀国呢?首先,孟获和南中的势力一定是臣服于诸

  • 蜀汉灭亡之时,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钧儒说史标签:孟获

    公元223年,是蜀汉帝国建立的第三年。这一年,对蜀汉帝国来说是极其艰辛的一年。对外,蜀汉开国君主刘备被东吴名将陆逊击败于夷陵,不仅彻底失去了荆州这个北伐的重要根据地,还丧失了大半精锐部队;对内,荆州、益州、东州三大政治派系矛盾重重,尤其是益州人,他们自刘备入蜀后就一直被打压。因此,益州许多豪强均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