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驰援曹仁打关羽,徐晃昼夜兼程张辽行动迟缓,谁领会了曹操意图?

驰援曹仁打关羽,徐晃昼夜兼程张辽行动迟缓,谁领会了曹操意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雪落地无声 访问量:2431 更新时间:2023/12/14 6:11:54

仔细看下关于襄樊之战的时候,是有着这样的细节,题主所问的表示认真读了书,关羽在襄樊前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为了延缓关羽的攻势,曹操在损失了于禁率领的七军(相比后来给徐晃招募的新兵,都是精锐,约三万人),一边调动参加过汉中之战的徐晃前往宛城协助曹仁守樊城,一边调动驻守合肥的张辽一起前往救援樊城。

很有意思的关羽为人高傲,朋友不是很多,但曹营这两人都与关羽有着不错的交情,张辽早在吕布麾下的时候两人就有交往,且关系不错,徐晃为人很节俭,对自己也很严格,能与关羽成为朋友,说明三人都是英雄惜英雄。

那么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驰援曹仁攻打关羽,张辽行动迟缓徐晃昼夜兼程,谁领会了曹操的意图。

看看徐晃的动作

据我个人翻开史书查阅资料来看,张辽的战局观更大些,徐晃执行命令更彻底些。为何怎这么说呢?

曹操经过于禁的惨败,先是亲自在后方指挥,并给徐晃的指示要等到兵马集结后,一起出击。因为是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于是驻扎在樊城北的阳陵坡。

为了能增强樊城外围的救援力量,曹操更是此时,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并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

得到兵员补充的徐晃,迅速向关羽出兵攻打,关羽军的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两军混战,关羽手臂有伤被徐晃击败。当关羽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尾随关羽败兵,实行追杀,并紧随其后冲入关羽营寨。徐晃乘关羽军队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击退了关羽,解了樊城之围。

徐晃以声东击西之策,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直攻关羽营寨,解了樊城外围的威胁,受到曹操的赞赏。

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三国志徐晃传》

再来看看张辽的行动

史书上关于张辽前往救援樊城的就一句话“ 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

当时孙权已经与曹操合谋要一起出兵攻打关羽,偷袭荆州,张辽还没到襄樊前线,关羽已经被徐晃击败,樊城之围已解,曹操犒劳一番后,张辽回到陈郡去了。

这里面也很有意思,孙权既然已经与曹操联盟,但两人都是各怀鬼胎,也是玩权谋的高手,孙权希望曹操不要把消息告诉给前线的关羽,但曹操转手就把孙权的信一边射给了曹仁,让其坚守待援,一边把信射给了关羽,让关羽知难而退,但不想放弃樊城即将被攻破的大好局面,关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张辽为何行动迟缓呢?其中最重要的是防范东吴,从孙权数次对合肥用兵可知,合肥是孙权东线实现扩张的必要据点,占据合肥,孙权才有机会向徐州中原之地进发,但被张辽逍遥津一战彻底了打出了阴影,张辽在世不敢向合肥用兵。

曹操的意图有多明显,曹操知道孙权对合肥垂涎三尺,为了打消孙权的念头,特意让驻守合肥的张辽率军来救援樊城,其实张辽来不来,有曹操和徐晃等诸多名将,挡住关羽问题不大。

张辽是聪明人,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不急不慢的行军,目的是让张辽时刻盯着孙权的动向,如果孙权没有偷袭荆州,而是图谋合肥那样张辽就可以回军。

曹操命令徐晃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后不要对关羽赶尽杀绝,就是想让关羽与偷袭荆州的东吴军队开战,自己可以在其中得利。如意算盘虽好,但吕蒙劝降了糜芳傅士仁,关羽得知孙权率领大军占据江陵,准备向益州方向撤退,双方的大战没见着,关羽被东吴擒杀。

总结:徐晃与张辽都完成了曹操交代的任务,徐晃行动迅速率军击败了襄樊前线的关羽,解了樊城之围,曹操夸赞徐晃有汉初名将周亚夫之风。张辽深知曹操的意图,故意行动迟缓就是为了监视孙权用兵的动向,所以当张辽率军与曹操汇合时,曹操亲自乘撵迎接张辽并犒劳军队,是对张辽明白意图后的赞赏。论战功徐晃高于张辽,论格局和揣摩领导的心思,我觉得张辽强于徐晃。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曹操因屠城错失徐州,曹仁屠城差点让曹操迁都,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曹仁

    自古以来,行兵打仗,屠城、杀俘绝对是一个禁忌,但是在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的曹氏家族似乎偏爱屠城和杀俘;据说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一下子将袁绍的七八万降卒全给坑杀了;但毕竟这个缺乏认证,但是关于曹氏家族屠城的事件,却是有记载的,而且给曹氏集团造成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徐州大屠杀;古代的徐州,位于今天江苏北部,

  • 三国中曹操最信任的三位文臣武将,荀彧曹仁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曹仁

    曹操生性多疑,从不轻信他人,但在他的这群下属中,却有三个人能让他推心置腹,十分信任,那么这三人是谁?第三名、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与曹操是本家兄弟,从曹操起兵之时便跟随在曹操左右,夏侯惇这个人一生基本没打过胜仗,但升官却没有停过。夏侯惇虽然打仗不行,但管理能力却十分出众,曹操每次出征,基本都是将

  • 救曹仁,抗关羽,他勇冠诸军,死后多年曹丕还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曹仁

    从汉末黄巾起义,到司马炎统一三国,百年历史,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以曹魏为例,论武有典韦、许褚、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及五子良将等;论文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这些英雄中,有人勇猛无敌,有人谋略超群,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命运坎坷。实际上,有许多人,虽然名气不大,但也不比这些人差。只是个人命运不

  • 曹操起兵时,为何曹仁等人可以带着上千人马前来加盟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曹仁

    曹操起兵讨董卓时,曹家和夏侯家的亲族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都是曹操早期手下的主要军事将领。而且他们还自带干粮,在投奔曹操时带来了不少兵马和物资。比如像曹仁就带来了千余壮丁。曹家和夏侯家能拿出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曹操,其实和东汉后期豪强势力坐大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说的豪强指的是

  • 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漫漫求节之路中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现实De生活标签:曹仁

    归义军杂谈/周四更新/竹鼠 (撰文)|归义军这个政权,无论是哪家哪姓来操盘,有一个头衔是必不可少的:节度使。所以从建立归义军以来,这个政权陷入的就是一个被异族环绕的泥沼,面对的是不间断的挤压和侵扰,同时夹杂着的政权内部权力的倾轧与更迭。这些更是要求归义军的首领集团必须拥有比中原诸侯更专治,更集中的唯

  • 曹仁:魏之肱骨之臣,智勇双全立功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阿鑫历史说标签:曹仁

    导语:说起曹仁,经常有人把他和曹真的事迹搞混,曹仁是曹操的弟弟,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大众所熟知的曹仁是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形象,真实历史中他的能力甚至不输三国中的绝大部分名将。一、跟随曹操曹仁生于公元168年,卒于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擅长弓马,武艺超群很多同龄

  • 「每日黄诗」《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愿花间标签:曹仁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但相信每日均有所助益。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黄亚洲曹先生今天煮的“大红袍”具有真正的海拔他端坐茶桌,逐一冲泡出山风、

  • 三国名将曹仁:坚守不退,敌军望风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曹仁

    曹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坚守不退、冷静果断著称,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绩备受人们推崇和敬仰。在曹魏的历史中,曹仁无疑是一位备受重视的将领。曹仁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世代从事军事,因此他自幼接受家族的严格训练,深谙军事战略,懂得用兵之道。曹仁的战功卓著,曾经领兵平定了黄巾起义,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役

  • 曹仁的武艺,到底属于哪个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曹仁

    曹仁在曹操招集义兵讨董卓时,就带着千余兵士前来投奔。和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起成为曹操起家的班底之一。参加工作早,加上曹仁和曹操同宗,因此很快就成了曹操倚重的心腹大将。不过曹仁的表现没有夏侯惇、夏侯渊那么活跃,真正和人单挑的战斗不多,只有和周瑜的江陵之战有三次,还有就是关羽北伐襄樊时一次

  • 曹魏肱骨-宗室曹仁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曹仁

    一个政权的建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曹操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他自己招贤纳士,能够吸引一大批人才来投效,也离不开背后宗族的支持,虽然不像袁绍那样四世三公,名声显赫,不过他的父亲也做过太尉,家中积蓄丰厚,夏侯家也是地方大家族,所以他起兵之后,就有不少宗族人士来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为稳固其政权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