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朝为官20多年,白居易和刘禹锡才第一次见面,却催生了这首杰作

同朝为官20多年,白居易和刘禹锡才第一次见面,却催生了这首杰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申伟 访问量:1210 更新时间:2023/12/15 11:06:55

唐朝诗人之中,白居易刘禹锡是非常奇怪的一对。他们是同年出生的,分别在29岁和24岁时进入朝廷为官,尽管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在此之前却从未见面。这倒不是因为两人关系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仕途都遭遇了挫折,经常被贬外放。一来二去,同朝为官的诗王和诗豪,竟然没有打过照面。

那时候没有微信群,即便是超级大V,也没有其它方式沟通。直到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刺史改任秘书监也返回洛阳。在路途之中,他们于扬州进行了第一次会面。此时,两人同为54岁了。

白居易年轻时与同年进士元稹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刘禹锡也与他的同年进士柳宗元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但是,他们之间同样是惺惺相惜,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之间早已倾慕对方的大名。在畅谈文学,纵论时事的同时,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的开篇,白居易就写出了二人无拘无束的相交场景: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尽管是初次见面,两人之间并不陌生,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彼此之间充满着共同话题。这样一来,才能够在互相之间推杯换盏,把酒高歌。

随后,白居易以“诗称国手徒为尔”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极尽赞赏。要知道,白居易本人就是顶尖级诗人,更是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甚至被唐朝人尊为“广大教化主”,唐宣宗更是称其为“诗仙”,他不轻易赞许人,连李白都曾被其诟病。能够以“国手”称呼刘禹锡,可见白居易是发自真情实感的。

然而,白居易更多的是对刘禹锡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尽管才华横溢,但“命压人头不奈何”。这样优秀的人才,却仍然抵不住命运的捉弄。接下来的两句,更是对刘禹锡环海沉浮的更好诠释。他遭遇的是长期的寂寞冷清,满朝的文武大臣之中,唯有他备受蹉跎。

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更是为刘禹锡鸣不平。他表示,有才华的人,受点挫折也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然而,你的挫折却经历了整整二十三年,实在有些太多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白居易的直率和坦诚,丝毫没有顾及会不会对自己的仕途有什么影响,表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当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时返京,境遇却不尽相同。白居易是升官而去,而且经历了长期以来的外放生涯。刘禹锡则是奉旨罢职回京,前途叵测。后来他又被派出担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直到垂垂老矣才回到京城。

这时候的白居易,也经历了环海沉浮后,处于半退隐状态。两人同忆往事,又互相唱和。刘禹锡是白居易晚年中的知己,后来两人还合称为“刘白”。这段在扬州相遇的故事,也是两人友谊的开始,这首赠诗,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白居易写下一诗平平无奇,刘禹锡删掉2句后,却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刘禹锡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最讲究的就是语言的精炼,比如李白写了两首《望庐山瀑布》,五言古诗的版本名不见经传:“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一样的内容改成了七言绝句的版本后却达到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

  • 相聚时难别亦难,分别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共写一诗,温暖了整个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刘禹锡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而且从唐初火到唐末,经久不息。在盛唐时出现了李白、杜甫之后,将诗歌文化推向了顶峰,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来说,就应该走下坡路了。然而中唐诗歌却是一个例外,虽然没有李杜那样的大神,但以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贾岛等为首的一流诗人,依然将唐诗的大旗高高举起。虽然中唐诗歌没有盛唐时的

  • 白居易夸刘禹锡是诗豪,后人却评论:其实写得好的就这一首嘛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刘禹锡

    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巅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诗歌分类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来说,盛唐出现了李白和杜甫两大顶尖牛人,应该是唐诗的最顶峰,然而文化界却并不这么认为。中唐诗歌虽然没有李杜这样的最伟大诗人,但诗歌的群众基础更好,诗人更多,而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普遍对于社会

  • 白居易此诗无人知晓,刘禹锡的和诗却家喻户晓,还选入唐诗三百首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刘禹锡

    人生百年,能够遇到一个懂得自己的知音,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唐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在诗坛上遇到了两个知音,一个是元稹,另一个就是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形成了追求通俗易懂的元白诗歌流派;白居易和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将两个人之间100多首唱和诗编成了《刘白唱和集》。元

  • 唐朝诗人刘禹锡,34岁被贬,10年后因一句话又被贬,却造福更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大王标签:刘禹锡

    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805年因革新失败而被贬,当时他年仅34岁。10年后,他虽然被召回并准备重新被重用,但由于一句话惹恼了当时的朝中文武大臣,再次被贬。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次被贬反而让刘禹锡造福了更多的人。刘禹锡原本仕途不顺,但在朝廷征召后,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

  • 白居易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刘禹锡

    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在尘世间奔波,谁都经历过艰难;于迷茫中拼搏,谁没有过低谷。俗话说,平安知足是幸福,清心寡欲是福禄。世事沧桑如溪流,莫把名利挂心头;浊酒一杯随缘过,缘聚缘散莫强求。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

  • 周末逛公园,邂逅李商隐刘禹锡,最后一首壁上的诗有几人识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刘禹锡

    西出郑州十里,即到荥阳。荥阳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小编去荥阳,完全是冲着两座公园,和公园里的诗。这首诗只要稍识文字的人,都应该认得。李商隐的代表作,美到极致的情诗。和偶像站在一起,真是舒坦。每个毛孔都熨帖,每个细胞都自在。“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展开”。李商隐这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原本就是文曲星下

  • 白居易一生有三位知己,湘灵已经无处寻觅,元稹和刘禹锡却能长存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刘禹锡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公元840年,这一年知己好友元稹已经去世了9年,69岁的白居易,满头白发,坐在窗前,一阵阵沙哑的咳嗽声从窗边传出,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也已经很不好了。他在怀念过去的日子,也想到了这一生最重要的好友元稹。他们曾经一同高中进士,也曾经一同被贬谪外地,贬谪期间依旧能够写诗互诉衷

  • 刘禹锡的两首情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文学家,他的《陋室铭》和《乌衣巷》这两篇作品都被选入中学课本,除了这两篇作品外,他还有两首情诗也流传甚广,这两首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这两首情诗为《竹枝词》组诗中的两首,《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形式,就采

  • 刘禹锡纪念馆,藏在中学校园中的名胜古迹,很多人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好运连连啊标签:刘禹锡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路过广东最北端的城市连州,决定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城转转。发现有一处名为刘禹锡纪念馆的地方,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如此偏远的地方会为这位唐代诗人建一座纪念馆呢?跟着导航来到这里,发现竟然是连州中学,以为AI一定是出了错,没敢贸然闯入。先来到旁边的博物馆参观,顺便了解下情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