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相聚时难别亦难,分别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共写一诗,温暖了整个大唐

相聚时难别亦难,分别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共写一诗,温暖了整个大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邀月历史阁 访问量:953 更新时间:2024/1/16 12:17:17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而且从唐初火到唐末,经久不息。在盛唐时出现了李白杜甫之后,将诗歌文化推向了顶峰,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来说,就应该走下坡路了。然而中唐诗歌却是一个例外,虽然没有李杜那样的大神,但以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贾岛等为首的一流诗人,依然将唐诗的大旗高高举起。

虽然中唐诗歌没有盛唐时的瑰丽神奇,豪迈大气,但它却从安史之乱后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寄予了百姓更多的同情和关切。因此,在文化界一直有较多的人认同,中唐诗歌才是唐诗的最巅峰。

引领这波巅峰的代表人物,就是白居易和刘禹锡。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是诗王,一个是诗豪,都生于大历七年,也都在二十多岁时入仕为官,却从来没有见过面。这并不是双方有嫌隙,而是在政治风云中,两人都不断被贬谪外放,始终没有缘分相见。

直到宝历二年,在55岁那年,这两位伟大的诗人终于在扬州相会。在酒宴之上,白居易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达了对刘禹锡仕途坎坷的无限同情。刘禹锡则豪迈地回复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惊艳世界。

这也成为了两位伟大诗人友谊的起点,从此之后,双方之间唱和应酬,留下了众多的佳作。白居易还将他们的诗集,编写成了《刘白唱和集解》,并且称刘禹锡“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豪这个称号,就是在此时越传越广的。

可惜的是,当时朝廷之中,党争不断,白居易和刘禹锡此后依然时不时地被外放为官。可怜两个老人,依然过不了安稳日子,依然颠沛流离。只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被时间和空间所冲淡。即便相隔千里,书信往来不绝,唱和之作不断。

在大和五年十月,同为60岁的两人再次相聚。刘禹锡要去苏州担任刺史,白居易却是担任河南尹,他们在路上重逢。这一次,白居易留下刘禹锡,共同游玩了15天。两人朝夕相对,终日饮酒作乐,到了分别的时候,依然难舍难分。

要知道,古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六十岁已经不小了,这一次分别就不知道能不能再见。而且,刘禹锡要去的苏州,白居易是再了解不过了,他年轻的时候就担任过当地刺史。那可不是现在的旅游之地,更不是后来的鱼米之乡。

因此,白居易还是劝刘禹锡推迟上任,再逗留一段时间。在醉意朦胧时,白居易举起酒杯,吟诵出了这首《醉中重留梦得》:

刘郎刘郎莫先起,苏台苏台隔云水。酒盏来从一百分,马头去便三千里。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告诉刘禹锡,我们就像东汉时的阮肇、刘晨一样进入了仙乡,不要着急起床。姑苏台离这里相隔着云山和河水。我们能共举酒杯,是因为上百年的缘分。马头一离开,可是要相隔三千里了。

面对白居易的挽留,刘禹锡当然心存感激,但他受命在身,实在不能再耽搁行程了。为此,刘禹锡也起身举杯,向白居易进酒应和,吟诵了这首《醉答乐天》: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刘禹锡不愧是诗豪,每次在白居易感伤中,他的诗歌却流露出不羁的豪气,此诗也不例外。他告诉白居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洛阳,昔日的朋友日渐稀少,不要在这大雪纷飞的时刻叹息今日的暂别,我们终究会在云间相互追逐飞翔。

这样的浪漫佳话,实在是文坛的幸事,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这两首诗虽然并不算出名,在各自精彩纷呈的作品中默默无闻,但它却温暖了那个冬日,温暖了整个大唐。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白居易夸刘禹锡是诗豪,后人却评论:其实写得好的就这一首嘛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刘禹锡

    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巅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诗歌分类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来说,盛唐出现了李白和杜甫两大顶尖牛人,应该是唐诗的最顶峰,然而文化界却并不这么认为。中唐诗歌虽然没有李杜这样的最伟大诗人,但诗歌的群众基础更好,诗人更多,而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普遍对于社会

  • 白居易此诗无人知晓,刘禹锡的和诗却家喻户晓,还选入唐诗三百首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刘禹锡

    人生百年,能够遇到一个懂得自己的知音,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唐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在诗坛上遇到了两个知音,一个是元稹,另一个就是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形成了追求通俗易懂的元白诗歌流派;白居易和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将两个人之间100多首唱和诗编成了《刘白唱和集》。元

  • 唐朝诗人刘禹锡,34岁被贬,10年后因一句话又被贬,却造福更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大王标签:刘禹锡

    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805年因革新失败而被贬,当时他年仅34岁。10年后,他虽然被召回并准备重新被重用,但由于一句话惹恼了当时的朝中文武大臣,再次被贬。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次被贬反而让刘禹锡造福了更多的人。刘禹锡原本仕途不顺,但在朝廷征召后,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

  • 白居易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刘禹锡

    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在尘世间奔波,谁都经历过艰难;于迷茫中拼搏,谁没有过低谷。俗话说,平安知足是幸福,清心寡欲是福禄。世事沧桑如溪流,莫把名利挂心头;浊酒一杯随缘过,缘聚缘散莫强求。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

  • 周末逛公园,邂逅李商隐刘禹锡,最后一首壁上的诗有几人识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刘禹锡

    西出郑州十里,即到荥阳。荥阳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小编去荥阳,完全是冲着两座公园,和公园里的诗。这首诗只要稍识文字的人,都应该认得。李商隐的代表作,美到极致的情诗。和偶像站在一起,真是舒坦。每个毛孔都熨帖,每个细胞都自在。“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展开”。李商隐这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原本就是文曲星下

  • 白居易一生有三位知己,湘灵已经无处寻觅,元稹和刘禹锡却能长存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刘禹锡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公元840年,这一年知己好友元稹已经去世了9年,69岁的白居易,满头白发,坐在窗前,一阵阵沙哑的咳嗽声从窗边传出,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也已经很不好了。他在怀念过去的日子,也想到了这一生最重要的好友元稹。他们曾经一同高中进士,也曾经一同被贬谪外地,贬谪期间依旧能够写诗互诉衷

  • 刘禹锡的两首情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文学家,他的《陋室铭》和《乌衣巷》这两篇作品都被选入中学课本,除了这两篇作品外,他还有两首情诗也流传甚广,这两首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这两首情诗为《竹枝词》组诗中的两首,《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形式,就采

  • 刘禹锡纪念馆,藏在中学校园中的名胜古迹,很多人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好运连连啊标签:刘禹锡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路过广东最北端的城市连州,决定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城转转。发现有一处名为刘禹锡纪念馆的地方,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如此偏远的地方会为这位唐代诗人建一座纪念馆呢?跟着导航来到这里,发现竟然是连州中学,以为AI一定是出了错,没敢贸然闯入。先来到旁边的博物馆参观,顺便了解下情况。原

  • 刘禹锡的这首诗,尽管只有四句,但传递出了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他的很多诗作都自有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点,还有就是他的诗作中,自有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这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那是极其难得的一种精神。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很多诗人,他们都是属于那种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多的诗人在创作时,往往会把自身的遭遇,全部的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也就

  • 刘禹锡:64岁时大彻大悟,写了一首诗,把人生活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刘禹锡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却能够延续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我们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这其中,汉字的功不可没。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古人也在使用,只不过在细微之处略有变化。所以现代人读起古代的文章,除了文言句式上有阻碍以外,整体并不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心力。通过古人写的文章或者诗歌,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