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汝能竟是暗桩,他被元载杀死了吗,真相到底如何

姚汝能竟是暗桩,他被元载杀死了吗,真相到底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文浩 访问量:3633 更新时间:2024/1/17 19:07:06

《长安十二时辰》中目前姚汝能已经亮明了身份,是一直被提及的,右相林九郎的暗桩三女,和之前大家猜测一样,“汝”就是三女这个代号的由来。可是虽然承认了自己是暗桩,姚汝能却没有真的杀死檀棋,而是想救檀棋,结果被右骁卫重伤,元载逼姚汝能交代幕后主使,一口咬定是太子指使他救檀棋,姚汝能承认是他一人所为,发誓就是死了也不会退,元载直接把他杀了。那么姚汝能真的死了吗,他真的仅仅是右相的暗桩这么简单吗?

姚汝能这个人物,从剧情初始,姚汝能就尽显“怂”和“怕事”的本性,非常谨慎,而且自私,此前还因为逃跑速度超快而上了热搜。当初崔器为了保卫靖安司壮烈战死,而姚汝能却选择了退缩,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勇气,也是因为他是右相的暗桩。这个人物并不讨大家喜欢,而且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相信张小敬,而且处处提防着他。但是另一方面,姚汝能在亮明身份后为了救檀棋宁死不退,也曾在望楼上发出不退的信号,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姚汝能是宰相姚崇孙子,姚崇是唐玄宗即位初期的宰相,为开元盛世立下了很大功劳,后世往往把姚崇、宋璟和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相提并论——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后来姚家出事全家被拉到菜市口斩首,只留下姚汝能一个,所以他特惜命,而且他是独苗,必须要活下来,自己又是宰相后人,那种落魄贵族的心理一直都有,他想恢复姚崇当年的辉煌。或许正是由于他的家庭背景和特殊遭遇,造就了姚汝能复杂的性格。而且姚汝能在剧中是李必的发小,是太子和李必最信任的人,所以他的背叛显得那么的不可思议。

姚汝能到底有没有被元载杀死,剧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就结束了。但是小编认为,他应该没有死。而姚汝能作为主角阵营里的重要角色,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死去,想想当时崔器死的时候,堪称“浓墨重彩”,崔器这个角色肯定不如姚汝能重要吧,所以说姚汝能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死了。更大的可能是,他只是晕过去了,还会出场的,不能刚刚曝光“暗桩三女”的身份就领盒饭了。而且原著中其实姚汝能并没有这么复杂,只是个热血青年,而且最后和李必、张小敬成功地保护了长安。

虽然姚汝能暗桩的身份已经公开,但是事情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了。他拼死救下檀棋、大喊“我不会退”的时候,应该就是告诉我们剧情还会有反转,姚汝能或许是碟中谍,是太子安插的暗桩迷惑右相让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姚汝能安插在右相府是苦肉计,何监是为太子谋划的知情人。姚汝能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一直觉得这个角色亦正亦邪,表面油滑,但是内心有血性,所以,他并不是纯粹的内奸,他到最后肯定还会有反转的,小编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历史上姚汝能是真实存在的,他是唐代官员,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华阴县尉等职。好文史,著有《安禄山事迹》一书传于世,是研究安史之乱的重要资料。

最后小编认为姚汝能是这部剧最真实也最丰富的角色,不似张小敬的侠肝义胆,亦有别于李必的鸿鹄之志,是长安城无数官员百姓的缩影,想坚守心中的一点点执念,想保护自己身边的人,却又恐势单力薄,人微言轻,唯有忍辱负重,砥砺前行。他身上的纠结、犹豫、谨慎、自私,才是大多数人身上的特点。所以姚汝能应该是所有角色中最难评价的一个了,无论说他好还是坏似乎都不准确,或许我们只有等到最后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了。

标签: 元载

更多文章

  • 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元载

    唐代宗李豫除三奸的第三位奸臣是宰相元载,这也是李豫从即位开始一手扶持起来的权臣。元载是寒门出身,就连身世在史书上记载都非常模糊,但是他却坐上了宰相的高位,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这与李豫的扶持密不可分。元载也为李豫立下了大功,李豫在剪除前两位奸臣李辅国、鱼朝恩时,元载都是积极参与谋划和执行的骨干力量。正

  • 元载因贪64吨胡椒招来灭门之灾,元载是咋样一个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元载

    元载一个凤凰男的奋斗史,从起点到终点他完成了一个圆点。元载和妻子王韫秀的恩爱也是传诵一时。后来元载被杀的时候,他的的妻子没有获罪。但要进入宫中去做粗话,王韫秀不愿再苟活偷生,她说:“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就这样王韫秀被乱仗打死了。元载(713~777

  •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活埋檀棋,观众气炸,看到元载结局后:解气

    历史人物编辑:小强美食标签:元载

    昨天晚上,《长安十二时辰》更新,很多小伙伴都是熬夜追剧。不过,这次追剧,和前边追剧时的心情不一样,很多人都表示,看了刚刚更新的第30集到32集,真的要被气炸了。为什么观众会这么生气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檀棋竟然被元载活埋。事情要从头开始说起,这三集的剧情,故事开始偏向党争,张小敬和龙波的那条

  • 777年,当朝宰相元载被抄家,从中发现了数不清的奇珍异宝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元载

    777年,大唐帝国都城长安的一座豪华宅邸里喊声震天,这是当朝宰相元载的府邸,唐代宗派出的官兵正在进行抄家活动,从中发现了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可以说,元载就好比是清朝的和珅,贪墨钱财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由于罪行确凿,元载被投入监狱,家里所有男人都受到连累,不久集体处斩。唐代宗为了发泄心中的憎恨,派人将元载

  • 陈叔达:唐皇李渊的心腹近臣,曾拯救李世民于危难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陈叔达

    公元626年,尉迟敬德身披铠甲,领着麾下的兵士冲入到了皇宫之中,此刻唐皇李渊正在游戏作乐,他见到尉迟敬德引兵入宫,十分惶恐,当即问道:将军为何而来?尉迟敬德则回答:“陛下,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领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担心惊扰圣驾,派臣来守卫。唐皇李渊顿时十分不自在,对着身边的大臣说道:朕该怎么应对?站在

  • 凌烟阁功臣中名不副实的两位,一位去世的最早,一位曾擒获屈突通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屈突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不是李世民自己一个人决定的,是李世民和大臣们商量讨论后最终列出的功臣名单,当时他们考虑的功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定天下、参与玄武门之变、治理天下。多数功臣是三个方面的功绩全占了,也有的占了两个,当然极少数的只占一个方面的功绩。至于排名则是考虑到当时他们的职位的。这二十四人中的每一个

  •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渡河,李渊不得不强挑牛人屈突通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屈突通

    屈突通并不姓“屈”,跟屈原没什么关系,而是姓“屈突”。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属于“库莫奚种”人。“屈突”是鲜卑语的音译,听来让人觉得有些突兀,有些不知所以然。这样一个民族,如果是现在,可以享受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中最高分的那一档了。后来,他爷爷的爷加入了鲜卑族,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一带)、长安。屈

  • 屈突通:立志为大隋殉难的将军,为何成了唐朝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屈突通

    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占领长安后,立即来到名将屈突通的府上,让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河东劝降父亲。原来啊,在一个月前,李渊率领唐军从太原往长安进发,走到山西西南部的河东郡时,被城中守将屈突通率领的隋朝守军给拦住了。李渊急于渡过黄河去攻打长安,而屈突通却苦苦缠住唐军达一个月之久,使得唐军无法摆脱。最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逆风翻盘靠的竟然是一个“小人物”—常何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常何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之一:玄武门政变。靠此,李世民一举翻盘,登上帝位,成为唐朝乃至整个封建历史中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而正是由于李世民所取得的成绩太过辉煌,李世民也太过伟大,反而给人们一种错觉,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皇位之争李世民胜的必然,胜的理所当然。其

  •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皇位之争,错信玄武门守将常何导致败?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常何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在这一天的玄武门,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最终,在长安经营多年的李建成不敌李世民落败,李世民成为继李渊之后唐王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实力雄厚,军事力量雄厚,在洛阳根据地发展良好。不过,李建成多年来以太子身份经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