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朕的五虎上将,玄武门之变时,就一个尉迟敬德,我失败啊

唐太宗:朕的五虎上将,玄武门之变时,就一个尉迟敬德,我失败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浩瀚文史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3/12/7 14:26:57

秦王李世民,名为大唐第二位皇帝,实则大唐的江山,大部分都是他打下来的,唐高祖李渊不过坐享其成,如是而已。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随后连续歼灭瓦岗军,王世充窦建德薛举、杜伏威、萧铣,进而一统天下。

张丰毅饰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带领唐军横扫六合,功盖寰宇,李渊对其封无可封,想破了脑袋,最终给他弄了个“天策上将”的封号,二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头顶上只剩下了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二人。

李世民却不甘落在太子之后,决心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终一举夺得皇位,开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可这么关键的大战,决定整个秦王集团成败的一战,秦王手下却无大将可用,驰骋沙场,纵横天下的五虎上将,除了一个尉迟敬德,其他的人都不见了踪迹。

侯君集呢?李靖呢?福将程咬金呢?秦琼秦二爷呢?

除了打酱油的侯君集,一个都不在,唉!!!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或者说是顾虑什么呢?

一.“无情最是帝王家”

往哪里跑

如此英明果决,能力出众的李世民,按说是大唐皇位的不二继承人,李渊也曾在暗地里许过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可真到了天下平定后,李渊却犹豫了,为何?

李世民的盛名已经传遍了天下,对李渊的皇位,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李渊自己都怕了。

更何况太子李建成也还算合格,并无失当之处,对自己也服服帖帖,李渊看到了机会。

于是在李渊的默许之下,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一起针对李世民,排挤他的手下,压制他的势力,甚至联合后妃给李世民下毒药,导致秦王吐血数升,差点挂了。

从此,秦王党和太子党已经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李渊,当朝的皇帝,他能不知道?他能没有实力制止?不,李渊明面上(正义上)收拾不了李世民,暗地里也就默认了李建成的行为。

太子李建成

“无情最是帝王家”,没错,在这一刻,李世民心灰意冷,他不明白,拼死拼活打下了大唐的江山,到头来坐江山的却不是自己,自己的雄才大略得不到施展,这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

再说,从被下毒这件事来看,想平平安安的,当个孙子王爷,对李世民来说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他太牛了,牛到想装孙子也装不成。

愁眉苦脸之际,手下谋士不断地向他进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都鼓动李世民早做决断。

一场影响大唐历史进程的大事件--玄武门之变,已经如同拉满了的弓一样,一触即发。

李世民的表姑父萧瑀,甚至动员了大牢里的死囚,准备孤注一掷;

玄武门的守将常何也被李世民拉拢了过来,做了内应,一切布置妥当,秦王决定孤注一掷。

二.尉迟敬德忙如狗;侯君集功不能说

玄武门之变,谋划非常到位,复杂的安排背后,其实就三点:

1.提前进入玄武门伏杀李建成李元吉;

2.顶住太子府和齐王府2000多手下的反扑;

3.控制住李渊的直属部队。

详细来看:

1.提前进入玄武门,其实没多少难度,但胜在突然性。

尉迟敬德

当李世民亲自率领尉迟恭,也就是尉迟敬德,以及300多个兵丁进入玄武门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一点也不知道,还以为一切平常呢,他们绝不会想到秦王敢铤而走险,要不他俩也绝对不会带少量的人马,就直接进宫。

李渊也不知道这个信息,要不也不会有后来的事。

而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在犹豫之间(一说常为李世民卧底),放了李世民及手下进去埋伏,随后等太子和齐王进去后,便紧闭大门,伏兵突然杀出。

面对二王的护卫,这300号人一时半会拿不下,急得李世民团团转,不惜背着弓箭,提着宝剑亲自上场。

尉迟敬德奋勇拼杀,鲜血染红了战袍,却被团团围住,不能脱身。

关键时刻,天策上将亲自拉弓,后羿附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也拉了弓三次,却都因为紧张,都没有拉满弓,导致没射中李世民。结果一气之下,拍马冲将上去,用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

形势紧张到嗓子眼,秦王已经发出呜咽之声,要看就不行了。

尉迟敬德见状,大喊一声,不顾自身安危,连中数刀,奋勇杀出一条血路,于千钧一发之际,用他那一个22斤半的铁鞭,一下砸碎了李元吉的脑袋。

2.顶住太子党的反扑。

当薛万彻(五平侯薛青麟他爹,还是李世民的妹夫,其妻是高阳公主)带领着2000多太子府大军,不顾一切的进攻玄武门,准备解救太子和齐王之时。

又是尉迟敬德,还是尉迟敬德,一边带领手下顽强阻击,一边还得看着李世民别被人收拾了。

李世民的妹夫-薛万彻

把尉迟敬德忙的,真是猪狗不如啊,累死个屁了。这才有了锤死李建成,解救李世民的故事。

甚至最后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出玄武门,以打消攻城部队的斗志的这个活,都是尉迟敬德干的。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么说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一点也不为过。

3.侯君集在干什么?

侯君集

侯君集这个活,历史记载不多,但是,是侯君集带人暗中看住了在湖面上游玩的李渊,不让他的手下参与玄武门之变。

顺便也把在玄武门发生的消息,也给封锁了,想给李渊报信的人,通通都被侯君集看管了起来。

论重要性,他的这个活无与伦比,但却没有多少血腥的味道,没有激烈的拼杀,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过,侯君集的结局不太好。

643年,侯君集因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家人没发配岭南,他自己则被处死,奋斗了一辈子,到最后是个零蛋。

三.淡定异常之李靖,哪吒闹腾不随他

说李靖是大唐的第一战神,应该没多少人反对吧?

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大半功劳,是李靖打下的。这里稍微说一下,他可不是哪吒的爹,托塔天王李靖和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战神-李靖

李靖此人,属于与世无争,大智若愚的人物。

秦王和太子之争,天下皆知,也都拉拢过李靖,天下有识之士,不是站队秦王,就是站队太子,很少有能中立者。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给李靖写过信,想听取他的意见,实际上就是让他站队。

可李靖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来了个杳无音讯。

李靖能拖得起,李世民可拖不起,于是在没有李靖支持的情况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再者,就算有李靖的支持,他在当时能发挥的作用,也没有想象中的大。

因为,玄武门之变时,李靖在边疆抗击游牧民族,并不在长安。

李靖就这样置身事外,巧妙地打了个太极,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不过保持中立,也没有令李世民气愤,这也是他结局还不错的原因。

四.混世魔王程咬金,黄河两岸秦琼

马踏黄河两岸

,锏打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交朋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一对熟铜双锏玩的是出神入化。

秦二哥

小耙子村霸王,贩私盐,截皇杠,上瓦岗,混世魔王程咬金,凭借着三板斧,擒敌杀将无数,却能全身而退,人称福将。

此二人如果参加玄武门之变,秦王绝对不会如此凶险,尉迟敬德也不会东跑西窜,忙得不可开交,可二人偏偏都没参加玄武门之变,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二人不愿意参与李家兄弟的纷争。

天下是你老李家的天下,我们跟着谁干都一样干,趟那趟浑水干什么呢?

程咬金还说过支持李世民的话:“大王去左右手矣,身欲久全,得乎?知节有死,不敢去!”。

憨憨程咬金

当然,也有说程咬金当时被调走了,不在长安的说法,可不管怎么说,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中,没有直接拿着斧子上去支持秦王,这是一定的。

而秦琼,自始至终,没有就玄武门之变,发表过一个意见,也没做出一件实事。

相信,这也就是为什么秦二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的原因吧!

五.尾声:

1.秦王五虎上将,在高密小伙的眼中,排名应该是: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侯君集,可是在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只有尉迟敬德一人,承担着奋勇拼杀和保护秦王的重担,加上李世民自己也凑不齐五虎,不禁令人唏嘘。

2.有一点也得说一下,尉迟恭,刘师立,公孙武达,张公瑾,独孤彦云等等,均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可除了尉迟敬德,其余的没什么大的战绩,算是有小功劳吧,不值一提!

被李世民霸占的李元吉妻子杨氏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要是对天下有利,对百姓有利,就是好皇帝。

从这点上来说,高密小伙支持李世民,生在当时,我也会提裤子上马,拿烧火棍为秦王一战的!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尉迟敬德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夺宫”战争激烈,险被李元吉反杀,多亏尉迟敬德及时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暄美丽读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对于“皇位”,很多人都有所觊觎。在历史中对这个位置的争夺,明争暗斗,兵戈相见并不在少数。如果想要成为一统大业的人,绝大多数人的心都非常“狠”。比如李世民走到皇上的位置就非常不容易。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皇上要将皇位传给谁是有规定的,第一选择一定是嫡长子,没有嫡系就选长。李世民排行老二,所以不管他的功劳有多

  • 门神尉迟敬德:铁汉子也有柔情,拒娶李世民之女,糟糠之妻不下堂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尉迟敬德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并纪念与他一同定邦治国的功臣们,特意在长安皇宫内一角建起了一座小楼并命名为“凌烟阁”,凌烟阁内陈列的是24位功臣的画像,是为大唐人臣荣耀之最——这便是凌烟阁陈列名臣以示其功高至伟的意义。在凌烟阁的24位功臣之中,被太宗李世民敕封为鄂国公的尉迟敬德以及被敕封为翼国公的

  • 秦琼后人墓志铭,记载一件尉迟敬德丑事,原来猛将也难逃此等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尉迟敬德

    李世民手下有两位猛将最为知名,在民间担当“门神”广为人知,一曰秦琼,一曰尉迟敬德。秦琼与尉迟敬德二人,曾为无法入眠的世民守门,使世民安心入睡,因此成为后世“门神”。其二人本应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外人看来,更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关系。1995年,一座墓志铭出土,却让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出现了一丝“裂痕”,

  • 憋屈死的尉迟敬德,当你对领导有怨气时,教你四招合理发泄

    历史人物编辑:霓裳旅游标签:尉迟敬德

    憋屈死的尉迟敬德,当你对领导有怨气时,教你四招合理发泄他就像是领导的受气包,上星期马部长训了他好几次。他知道有许多事,马部长纯粹是拿他撒气。就像浙江一个项目谈崩的事。一开始,浙江的赵总提出本月月末来一趟,把谈了半年的合同签了。但是不知为什么,直到月底也没来。小郑专门负责这件事,一直在催问赵总怎么还不

  •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又一次在重围中联手杀敌,铁槊神箭,合璧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萍爱生活标签:尉迟敬德

    从621年五月十日罗士信收敛裴仁基尸骨、悲叹人生如寄,到622年二月二十五日英勇就义,前后时间不过短短七个多月,似乎他早有预知自己的生命很快结束。名震河北的大刀王君廓率领一千五百多人尚且守城不住,为什么罗士信一定认为他会守得住?成了刘黑闼的阶下囚后,为什么罗士信一再执意求伤?……这似乎是一个谜,有谜

  • 秦琼后人墓碑上记录了尉迟敬德一件丑事,原来猛将也难逃此等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沧海笑标签:尉迟敬德

    引言: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也被后世敬仰。他手下有两位猛将是众所周知的,一位是秦琼,一位是尉迟敬德。秦琼和尉迟敬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猛,两人又同时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对于李世民来说两人缺一不可。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李世民曾经因为害怕而无

  • 和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杜同封一千三百户,凌烟阁却无其名!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用以瞻怀唐初开国功臣。时间再回溯到十八年(武德九年)前,唐太宗论功封赏: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徐世绩

  •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惧

    历史人物编辑:亦唐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每逢新春佳节,稍微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有在大门两侧张贴门神的传统习俗。门神的形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至今广为流传的两位门神则是初唐的两位开国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在唐太宗李世民还未登基称帝前这两位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可以称得上是股肱之臣。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更是专门建造了一座凌烟阁,以此表彰为

  • 尉迟敬德大闹宴席,唐太宗说了什么?竟让对方性情大变,成为智臣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唐纪十》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内晏安,四夷宾服,大唐初显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庆善宫,宴请百官。席间,君臣兴致颇高,又是宴乐,又是赋诗,又是一同欣赏《秦王破阵舞》、《九功之舞》。但随后发生的一场冲突彻底败坏了这场宴会的氛围。引发这场冲突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

  • 尉迟敬德富不易妻,留下千古美名,他儿子却因贪色干了一件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开国名将中,尉迟敬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而在凌烟阁武将排名中,尉迟敬德则高居第二,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排名还在尉迟敬德之后,而与尉迟敬德齐名的秦叔宝、程知节,更是落后尉迟恭十几个位次,可见他在唐朝地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