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为何告诫必须毁了曾救人无数的“五石散”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为何告诫必须毁了曾救人无数的“五石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画书画 访问量:787 更新时间:2024/4/16 10:39:44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其声誉甚至享誉世界,举世公认。孙思邈精于医术,救人无数,被尊称为“医神”;同时,又善于药理,素有“药王”的美誉,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齐名。

孙思邈出生于南北朝时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去世于大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岁。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最靠谱的,且有史书确切记录的百岁老人。因为不管怎么推论,孙思邈都应该活了至少百岁以上。这在平均寿命比较有限的古代,可谓是非常长寿了。

据两唐书的记载,孙思邈七岁就学,可日诵千余言。当时的北周元老独孤信称之为:“此圣童也。”这个独孤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那个三朝岳父独孤信,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而且皆受封皇后。独孤信557年去世,按此推断,孙思邈也至少出生于公元550年之前。

孙思邈因自幼多病,为了看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家周边的百姓,也都比较贫苦,很多人因为无钱治病死去。这深深触动了孙思邈,他在18岁时,立志学医,济世救民。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提倡“医德”的医生。他在自己著作的自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非常重视医德修养,并且提出了医德规范,他认为作为医生,除了技术精湛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为人治病,不应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而是应该一视同仁,都是病人。

孙思邈还有一个创举,就是将小儿科和妇科,第一次在中国医学史上独立了出来。他认为妇人和儿童关系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发展,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即“崇本之义”。他还专门著了《少小婴孺方》二卷和《妇人方》三卷,放在了自己的大作《千金要方》之首。

同时,孙思邈还比较注重疾病预防和养生。他提倡讲究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并且提倡食疗,以及以德养性,以德养身等养生保健的方法。

正应了孔子所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孔子所说的,在孙思邈身上全部应验。周宣帝、静帝,隋文帝,唐太宗、高宗,都曾以高官厚禄与孙思邈。但是,孙思邈淡泊名利,都婉拒了。而后世给与的赞誉,孙思邈却没法拒绝了。并且,孙思邈还得了141岁的高寿,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呀。

那为什么孙思邈又跟“五石散”扯上关系了呢?而且,还那么坚决的反对使用“五石散”?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

古代最初的医者,就是巫和术士,所以,炼丹之类的金石之术,是后来的医者必修的课程。哪怕到现在,很多天然矿石,还是入药的重要原材料,只是加工和提纯工艺更加高超了而已。

孙思邈当时就细致的研究了炼丹术,以及一些药石方剂,甚至还改进了炼丹术。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硫磺、硝石、木炭的火药配方,就是由孙思邈记载下来的。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孙思邈不成神,都说不过去。

孙思邈还细致的研究过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并且完整的收集在了《千金翼方》中。《千金翼方》是对他之前所著的《千金要方》的补充版。而张仲景在治疗伤寒病时,使用过“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救人无数。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五石散”养生,所以,孙思邈对“五石散”做了特别的关注。

五石散主要是由五种含有钙化合物,硫化合物(如硫磺、硫酸盐),以及硅酸盐化合物的五种矿石组合而成。钙有镇静宁神的作用;而硫磺具有发热、驱虫的效果,有毒;一些硫化物还有壮阳的作用,同样有毒;而硅酸盐类具有止腹泻、愈合伤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某些矿石中,还含有非常有害的杂质砷化物。砷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却有剧毒。

张仲景用“五石散”治疗病人,都会选用优质的药石,并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在治好伤寒的同时,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却非常有限,为了救命,是可以承受的。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一定要遵医嘱。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就会有副作用大于疗效的危险。最主要的是,张仲景在用“五石散”的同时,还会开辅助方药,用以减少有害物,比如砷元素的吸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副作用。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很多贵族只是看到了“五石散”所谓的美容和壮阳作用,开始作为养生品,长期大量的服用。结果么,自然可想而知了,会造成砷、硫的积聚,逐渐导致慢性中毒。特别是五石散可以带来剧烈发汗,以及欲望满足的快感等强烈刺激,造成很多人精神上的依赖,即所谓的成瘾。

孙思邈在他三十八九岁时,也曾亲自尝服过五石散。但他发现五石散“有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而且他还发现,在很多人身上都已经出现了恶劣后果,比如神志异常,身体浮肿,虚弱等等。因此,孙思邈专门在《千金要方》中著了一篇《解五石毒》,提倡人们合理用药,不可滥用,并说“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同时,他还劝世人“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同时,孙思邈还在书中开出了多副解毒药方,以便曾经服食过五石散的人解毒使用。

孙思邈要求毁去五石散的药方,并非是在临终遗言时,而是在著《千金要方》时,已经提倡这么做了。

至于孙思邈的真实遗言,则是“遗令薄葬,不藏冥器,不奠生牢”,即要求在自己去世后要薄葬,不准在墓中埋藏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孙思邈绝不负一代圣人的美誉呀。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死前反复叮嘱弟子,切记要销毁这个药方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孙思邈

    古代的各方面都谈不上发达,尤其是在医学上面,而人吃五谷杂粮,不生病更是不可能的,伤风感冒如今就是小事情,但是在古代却是动不动就要人命的,也正是这种缘故,使得古人普遍的都不怎么长寿,而不少人为古代的医术都做出了大贡献,古代医学界的能人众多,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无一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 湖南新邵龙山药王孙思邈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小尹标签:孙思邈

    龙山林木茂盛,翠竹丛生,风景奇秀,盛夏无暑。每到初冬,隔数十里遥望,龙山已如一条银龙静卧天际,积雪至隔年仲春始化,雪深达数尺,游人可徒手捕获野物,雅兴无穷。龙山岳平峰龙山坐落于湖南省新邵县东北部,山脉横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号称“百里龙山”。自古以来

  • 活了140岁的“药王”孙思邈,临终嘱咐弟子:这个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思邈

    公元541年是隋文帝杨坚出生的年份,也是“药王”孙思邈出生的年份(有争议)。孙思邈历经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时期去世,享年约140岁,虽然后世对具体年龄有争议,但大家公认一点:孙思邈长寿。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岁已经算长寿了,孙思邈的寿命能过百,与他的身份以及养生观念有很大关系。民间常说

  • 活了141岁的孙思邈为何抵制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被誉为中国的药王,他不仅在中国古典医药学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医术高超,也是一名长寿的老人,据说活了141岁。在孙思邈所生活的年代,他的很多言行一直被认为是医药界的“圣旨”。其中他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告诫徒弟们一定要毁了无石散,并且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奔走之下,唐朝终于消灭了无石散,那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太白山人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虽然请了不少太医诊治,但一直不见好转。于是太尉长孙无忌便推荐在太白山中采药炼丹的孙思邈前来医治,唐太宗就把孙思邈召进宫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由于受儒家“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伦

  • 药王茶和养生鼻祖孙思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缘起缘下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我国道家重养生、医家重治病。孙思邈除了精通医药之术,更悉心研究养生,通晓佛儒道三教,集道家与医药学家于一身,是我国历史上把延年益寿学说同防治疾病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有理论联系实际特色学科的第一人。他比华佗、葛洪等兼长养生的医家更加值得尊敬。孙思邈

  • 官场高人头脑多厉害?看姚崇智对玄宗,斗倒魏知古的故事,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魏知古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城府多深?领导对你说:“老姚啊,某某是你儿子吧,你该提拔就提拔,举贤不避亲吗!”听到这话,千万别瞎激动,如果你顺杆爬,一定会死得很惨。唐朝宰相姚崇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情。714年,唐玄宗李隆基突然假意问姚崇:“你的几个儿子才能如何?身居何处?你作为宰相,为国家举荐了那么多人才,自

  • 姚崇儿子找魏知古办事,后者却直接告诉皇帝,姚崇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魏知古

    魏知古很有才华但却不会办事,也不会看上司的脸色,所以没有人喜欢他。幸亏姚崇慧眼识珠才让他飞黄腾达,但魏知古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什么呢?魏知古进入政坛几十年,好不容易成了户部尚书,整个大唐王朝的官员任命考核都由他说了算。姚崇的两个儿子想要找一个好差事,由于姚崇对魏知古有提拔之恩,所以这两个儿子就找到了魏

  • 窦怀贞是谁?靠巴结皇后当上宰相,最终却因此丢掉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窦怀贞

    武则天我们都很熟悉,她是我国封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显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死后继位的皇帝唐中宗。唐中宗时期有一位男子,十分令人羡慕。这倒不是因为他娶到了公主的原因,而是他的出生高贵,地位显赫,此人叫窦怀贞,曾经做过唐朝的宰相。此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窦德玄是唐高宗时期有名

  • 崔湜、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崔湜引荐过崔家三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崔湜

    崔湜的起点是很高的,出生于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而且以文辞见称,进士及第。但是崔湜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他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甚至成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面首,当然这样的崔湜也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在李隆基赐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之后,崔湜也被流放岭南,进而被赐死,结束了他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