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云中松鹤天海拾贝(153)从孙思邈治病,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

云中松鹤天海拾贝(153)从孙思邈治病,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会聊农耕文化 访问量:1822 更新时间:2024/1/23 19:37:38

天海拾贝

云中松鹤天海拾贝(一百五十三)

孙思邈治病

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

【引言】昨天,鄙人在头条号看到了孙思邈给唐朝世民治病的故事,看后感慨颇多:一是看到了孙思邈医术之高明,令人称奇;二是看到了孙思邈“高明医术”背后隐藏着的三大“绝招”;三是联想到,孙思邈的“治病”与皇帝的“治国”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

一、先看孙思邈给李世民治病

相传,李世民被父亲李渊封为“秦王”后,率兵攻打“天水”,不仅久攻不下,而且此时,李世民又突然病倒,找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医生,都不能治好李世民的“病”, 在此危急关头,人们请到了当时的“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一看便知:李世民的病是由于他急于立功,但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攻城办法,再加上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研究攻城方案,导致其内火攻心,又外受风寒所致的气血不通与心血淤堵;

相关报道截图

要治好此病,必须要把李世民体内“淤堵的伤血”排出;

但如何排出呢?

一般医生,多是束手无策,或仅仅是用药物化解,虽然也可能治好,但估计很慢;故孙思邈不愧为一代名医,他采取了一般人都不敢、也不会的“激将法”;

故孙思邈告诉李世民:治你的病容易,但我需要三个条件,你能否答应?李世民一听,马上说,只要治好我的病,不说三个条件,三十个条件也答应;

此时,孙思邈说:“只要我治好了殿下的病,我要你身上的冠袍,我要你后宫所有的妻妾,我还要李家将来打下的江山社稷!您可否做到?”

孙思邈的话一出口,现场的人全部惊艳了,个个吓得大气不敢出;而李世民听完孙思邈的这一番话,更是气得脸色大变,对着孙思邈大吼:“哪里来的疯子?如此狂妄自大,来人,给我拿下!”

说完,李世民只觉得身材头一热,一大口黑红色的淤血从他嘴里涌了出来,虽然脑袋有点晕,倒是全身舒服了很多。

看着被士兵按倒在地的孙思邈,李世民突然明白了什么,赶紧下令:放开孙神医,他是我的大恩人啊!

二、再看孙思邈治病的三个“关键”

通过孙思邈给秦王李世民的治病,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名医”应有三大“独到之处”:

一是,孙思邈通过“望闻问切”后,马上就能精准地确定李世民患的是什么病,这一点很多“中医”都不敢马上确定;

二是,孙思邈通过“望闻问切”后,马上就能精准地查找到李世民的“病因”,这点又使很多“中医”望尘莫及;

三是,孙思邈在精准地确定李世民“病因后”,就能很快地拿出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案”,也是很多“中医”不仅不知,而且绝对不会与不敢的;这点彻底突显了孙思邈的“神医”本领;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中医是多么地博大精深,绝非一般人都可以随便学会的;再一个突显了,社会上中医中出现很多“庸医”的原因所在;同时也说明了“中医”的传承,的确十分艰巨与任重道远。

三、破解“难题”皆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孙思邈给李世民治病,又教会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将如何破解“各类难题”;

就拿这次“新冠病毒消息”来说,有的人“中招”是因内寒与湿气所致,用莲花清瘟就等于是用反了药,会越治越重;有的人“中招”是因内热与湿气所致,用莲花清瘟,就会立马见效痊愈。

这就说明,同样的“病”,由于其“病因”不同,医生在用药与治疗时,其下药与救治也是绝对不同的,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药”;同时说明了,我们的“中医”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再一方面,中医治愈后没有后遗症等。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医”才是人类追求的真“科学”与“精准”!

同样道理,一个人要破解生活中的“难题”,一定首先要对“难题”有一个精准的判断,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是一定要查找问题的根源,即抓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后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必须对症“施治”;若如此,我们所遇的“难题”,皆可迎刃而解。

总之,孙思邈治病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俗话所说“皇帝治国,形同于中医治病”,要治理好地方,我们第一必须弄清社会与地方的“病症”;第二必须找准“病症”背后的“病因”;第三必须做到精准地“下药”与“独特救治”;只有此三条缺一不可,我们才能药到病除,推动地方健康发展,实现民富国强与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

(作者:云中松鹤,2023年3月5日上午,写于北京)

特别声明:

鼎新智库今日头条号,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允嘉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飞主任

若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擅自转发《云中松鹤天海拾贝》小哥,一经发现,根据情况,可随时发起法律追诉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中医也会算命?药王孙思邈:欲为大医,须妙解周易

    历史人物编辑:君笙娱乐标签:孙思邈

    中医是由周易中衍生而来,中医是易道中的一个分支。《周易》讲述天地有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有阴阳两极,天地平衡之道,反复循环,互相调和。中医的理念也是调和,使身体内的阴阳调和,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医易同源”的说法,由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张景岳(介宾)正式提出,并作了相当系统的论述,经“医、易”专家不断完

  • 药王孙思邈活了120岁,临终一再告诫弟子:遇到此药方必须销毁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世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年少有名,痴迷道家老庄学说。孙思邈在中医上成绩斐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尤其是《千金药方》更是家喻户晓。孙思邈在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的《千金要方》里,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孙思邈还搜集了东

  • 路遇五岩山景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寻找到孙思邈的隐居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孙思邈

    出行路上总有会意想不到,正是这种意外的发现,才使旅行有了特殊的意义,值得记录,值得回忆。本来,要去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施家沟村的。开车上山的途中,看到了一块旅游指示标志——五岩山风景区。这个景区没有去过,我们想去看看,转弯下路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经询问得知,停车费10元,60岁以上老人只需买3元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1岁,临终前立下遗嘱,此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孙思邈

    导语: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庭贫困。他从小身体较弱,久治不愈,为了治病花费了家里大量钱财。同时也让他看到许多穷苦人家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得不到救治不幸去世,从而下定决心想要学医,为民除病。孙思邈苦读医书,在山间学习认识百草,很快他的医术就得到了累积。他凭借自己的医术帮邻

  • 孙思邈最大贡献不是《千金方》,而是销毁1张药方,不愧是“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孙思邈

    但愿世间人常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医文化更是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药王”孙思邈等。他们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在于留下了珍贵的医学典籍,这些医学典籍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更促进了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少有的长寿人,但关于他的具体寿命史书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他活了101岁,另一说是他活了141岁。这位神医之所以有“药王”的美誉,自然与他善于用药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最擅长用药的神医竟在晚年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嘱咐后人“毁一味药”,这味药便是曾名震魏晋几个朝代的名药“五石散”。

  • 血管好人长寿,141岁药王孙思邈说:养血管,这样运动才有效

    历史人物编辑:再娜甫汗买吐地标签:孙思邈

    古代圣医历来提倡运动养生,《吕氏春秋》强调,人之精血以通利流畅为贵,精血郁塞则百病由之而生。血管是气血传输通道,血管好人才能健康长寿。唐代141岁药王孙思邈之所以长寿,除积德行善、起居饮食科学外,非常注重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每天走步适宜为度。“四时气候和畅之日

  •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孙思邈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古往今来,闻名于世的名医很多,比如说华佗。华佗的医术非常精湛,极为擅长外科,还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措施,因此华佗被后世公认为“外科鼻祖”,如今提起神医,往往都能够联想到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那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名场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诉徒弟要毁了五石散,咋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孙思邈

    提到孙思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其高超的医术,被世人称为药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信仰之一。他一生活到142岁时才去世,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照顾。但是在他临终前,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五石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一

  •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一助眠古方,调理失眠,真是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辉子的萌宠标签:孙思邈

    “凌晨三点了都睡不着,我快崩溃了!”现在的社会,太多太多的人连睡个好觉都成了一种奢侈!中国睡眠研究会给了我们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3亿国人正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折磨。不管是高管白领,还是普通上班族,亦或者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党,还有日夜操劳的宝妈一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