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医也会算命?药王孙思邈:欲为大医,须妙解周易

中医也会算命?药王孙思邈:欲为大医,须妙解周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笙娱乐 访问量:2095 更新时间:2023/12/9 18:10:11

中医是由周易中衍生而来,中医是易道中的一个分支。《周易》讲述天地有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有阴阳两极,天地平衡之道,反复循环,互相调和。中医的理念也是调和,使身体内的阴阳调和,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医易同源”的说法,由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张景岳(介宾)正式提出,并作了相当系统的论述,经“医、易”专家不断完善后,内容更为丰富完整。

中医也算命,有些中医会借助《梅花易数》来望诊。通晓《梅花易数》的中医,能够一眼就知道你有什么病,要怎么治。

据古代典籍《左传》记载,在春秋时代,一位姓“和”的医生为晋国公候看病,就首借《周易》盅卦的卦名和卦象,为其分析病情。

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就是“扁鹊入虢之诊”了。扁鹊路过虢(guó)国,虢太子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扁鹊看了看,觉得太子没有死,就想救人一命。扁鹊先在太子头顶中央的「百汇穴」扎下一根细细的石针,用手轻轻地捻动。二十天后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其实,这完全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经验。扁鹊靠他的「望闻问切」诊疗法,医治过无计其数的病人。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扁鹊就能从气色中,看出齐桓侯病情的发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还有一个关于医圣张仲景和建安七子王粲的故事。有一天,张仲景与王粲相遇,张仲景一眼看出了王粲身体有恙,于是给王粲开了药方,让王粲按着药方吃尚且还有挽救的机会,否则王粲活不过40岁。而此时的王粲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就觉得张仲景是在瞎说,完全没有把张仲景的话放在心上。20年后,王粲果然身患重病,半年后就病死了,当年正好40岁。试想一下:如果王粲当年听了张仲景的话,有没有可能颐养天年呢?

历史上这些伟大的大夫似乎已经超越了现代科技的极限,他们的透视力量的非凡也超越了我们认识的范畴,他们是神吗?!其实,这一切并没有偏离所谓严谨的医道,一切都有迹可寻。

扁鹊是勘破“阴阳”的高手,而张仲景更有“六经”的辨证为其底蕴。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其著名中医药物学《本草纲目》著作中,也是以《周易》为其重要理论根据的。

神奇中医的“望诊”本身就有很神奇的地方,无论是你走路的样子,还是你说话的声音、你身体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暴露出你五脏之气的运行或淤阻,没有什么能逃过扁鹊、华佗们的眼睛。

“望而知之谓之神”这就是中医之道。它需要动你全部的灵能,需要你用你的心去看、去悟。这种中医之道是玄妙的,但它蕴涵着某种生命的真理。

中医应该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占卜星象无所不晓,这实际是对中医医生的文化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孙思邈谓“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张景岳谓“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并认为“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易相通,理无二致”。

中医与周易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中医与易本一道生,中医与周易是大道,通贯自然与生命之道,而对自然与生命本源的认识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活了120岁,临终一再告诫弟子:遇到此药方必须销毁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世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年少有名,痴迷道家老庄学说。孙思邈在中医上成绩斐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尤其是《千金药方》更是家喻户晓。孙思邈在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的《千金要方》里,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孙思邈还搜集了东

  • 路遇五岩山景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寻找到孙思邈的隐居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孙思邈

    出行路上总有会意想不到,正是这种意外的发现,才使旅行有了特殊的意义,值得记录,值得回忆。本来,要去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施家沟村的。开车上山的途中,看到了一块旅游指示标志——五岩山风景区。这个景区没有去过,我们想去看看,转弯下路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经询问得知,停车费10元,60岁以上老人只需买3元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1岁,临终前立下遗嘱,此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孙思邈

    导语: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庭贫困。他从小身体较弱,久治不愈,为了治病花费了家里大量钱财。同时也让他看到许多穷苦人家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得不到救治不幸去世,从而下定决心想要学医,为民除病。孙思邈苦读医书,在山间学习认识百草,很快他的医术就得到了累积。他凭借自己的医术帮邻

  • 孙思邈最大贡献不是《千金方》,而是销毁1张药方,不愧是“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孙思邈

    但愿世间人常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医文化更是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药王”孙思邈等。他们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在于留下了珍贵的医学典籍,这些医学典籍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更促进了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少有的长寿人,但关于他的具体寿命史书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他活了101岁,另一说是他活了141岁。这位神医之所以有“药王”的美誉,自然与他善于用药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最擅长用药的神医竟在晚年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嘱咐后人“毁一味药”,这味药便是曾名震魏晋几个朝代的名药“五石散”。

  • 血管好人长寿,141岁药王孙思邈说:养血管,这样运动才有效

    历史人物编辑:再娜甫汗买吐地标签:孙思邈

    古代圣医历来提倡运动养生,《吕氏春秋》强调,人之精血以通利流畅为贵,精血郁塞则百病由之而生。血管是气血传输通道,血管好人才能健康长寿。唐代141岁药王孙思邈之所以长寿,除积德行善、起居饮食科学外,非常注重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每天走步适宜为度。“四时气候和畅之日

  •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孙思邈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古往今来,闻名于世的名医很多,比如说华佗。华佗的医术非常精湛,极为擅长外科,还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措施,因此华佗被后世公认为“外科鼻祖”,如今提起神医,往往都能够联想到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那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名场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诉徒弟要毁了五石散,咋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孙思邈

    提到孙思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其高超的医术,被世人称为药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信仰之一。他一生活到142岁时才去世,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照顾。但是在他临终前,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五石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一

  •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一助眠古方,调理失眠,真是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辉子的萌宠标签:孙思邈

    “凌晨三点了都睡不着,我快崩溃了!”现在的社会,太多太多的人连睡个好觉都成了一种奢侈!中国睡眠研究会给了我们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3亿国人正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折磨。不管是高管白领,还是普通上班族,亦或者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党,还有日夜操劳的宝妈一族,睡

  • 唐朝神医孙思邈: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孙思邈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术士就用各种中草药给人治病,到了唐宋时期,中医已经十分成熟。在热播电视剧《唐砖》中,孙思邈不仅是唐代的神医,还传下一部叫《千金方》的中医名著,至今依旧是中医院校、中医从业者的必读书籍。孙思邈的医术十分高明,他从一个人的指甲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变化。他认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