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41岁,死前叮嘱徒弟:一定要销毁这个方子!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41岁,死前叮嘱徒弟:一定要销毁这个方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蔺汉涛 访问量:2351 更新时间:2023/12/9 17:17:11

要说我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那可就大了去了,自从神农氏在中原大地尝草药开始,我国的医学也在一步一步的进步。一些出众的医生也为我国的中药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说我国关于中医方面的书籍也是能够装下好几马车。

我国的中医学那可是神秘而古老的,药草可以治病疗伤对于外国人来讲是理解不了的。但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一直在庇佑着中国的人们。我国古代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有很多。他们有的将自己的经验流传了下来,有的随着历史的长河消失在时间里,但是这也不影响我国先贤对于中医方面的渴望。

扁鹊在春秋战国就因为医术而出名,因此也常常收到君主的邀请进行谈话,两者盘坐相对就快开始了。扁鹊与蔡桓公的诸次谈话在史书上是可考的,其中也记载了扁鹊的医术见解和一些药方,这些到现在还具有参考价值。

到了东汉后期,虽然战乱频发,但是远远没有淹没华佗神医的美名。曾经为蜀国大将关羽开皮破肉刮骨疗伤的事件令其一炮而红,自此许多达官贵人开始找华佗医治。曹操也曾几次找华佗来给他治疗偏头痛,但是好了之后又会再次发作。最后一次召见华佗来为自己治病,由于华佗提出要为曹操开颅治疗的请求,于是这样一个堪称神医的人死在了曹操的猜忌之下。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名医都看病,就像李时珍一样,他致力于研究药草的作用,这对于药方有很大的作用。比李时珍要早的孙思邈也是致力于研究药学。孙思邈认为个人行医只能救助少部分的人,但是如果在药学方面有所突破,那么以后在医师看病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些药理写入书籍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孙思邈对于药学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并且孙思邈在诸多领域都开辟了先河,为后世的人们和医学建立了强有力的基础。在诸多倡导里面,孙思邈强烈要求开设妇科和儿科,因为相对来讲这是两个特殊的人群。

孙思邈生活的朝代历经三个,他在唐朝的著作最为突出。孙思邈还有一个道士的身份,喜欢炼丹,把自己的炼丹房称为药王殿。小编不禁想起中国的火药就是在炼丹房中诞生,这其中不知道有没有孙思邈的功劳。

武侠小说中五石散的发明者就是孙思邈,起初五石散是被用来治疗疟疾的,而如今的青蒿素也是用来治疗此种疾病。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孙思邈发现五石散不但会让人上瘾,并且还会产生幻觉。孙思邈马上就意识到这种药方是对人体有害的,今天来看就是毒品呐,不得不佩服孙思邈的先见头脑。于是孙思邈开始销毁这种药方,并且通知他的众多徒弟也进行销毁,就连在141岁高龄逝世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徒弟继续销毁,直至药方消失,最后五石散的方子也失传了。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云中松鹤天海拾贝(153)从孙思邈治病,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

    历史人物编辑:小会聊农耕文化标签:孙思邈

    天海拾贝云中松鹤天海拾贝(一百五十三)从孙思邈治病看破解“难题”的三大“绝招”【引言】昨天,鄙人在头条号看到了药王孙思邈给唐朝李世民治病的故事,看后感慨颇多:一是看到了孙思邈医术之高明,令人称奇;二是看到了孙思邈“高明医术”背后隐藏着的三大“绝招”;三是联想到,孙思邈的“治病”与皇帝的“治国”何尝不

  • 中医也会算命?药王孙思邈:欲为大医,须妙解周易

    历史人物编辑:君笙娱乐标签:孙思邈

    中医是由周易中衍生而来,中医是易道中的一个分支。《周易》讲述天地有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有阴阳两极,天地平衡之道,反复循环,互相调和。中医的理念也是调和,使身体内的阴阳调和,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医易同源”的说法,由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张景岳(介宾)正式提出,并作了相当系统的论述,经“医、易”专家不断完

  • 药王孙思邈活了120岁,临终一再告诫弟子:遇到此药方必须销毁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世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年少有名,痴迷道家老庄学说。孙思邈在中医上成绩斐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尤其是《千金药方》更是家喻户晓。孙思邈在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的《千金要方》里,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孙思邈还搜集了东

  • 路遇五岩山景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寻找到孙思邈的隐居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孙思邈

    出行路上总有会意想不到,正是这种意外的发现,才使旅行有了特殊的意义,值得记录,值得回忆。本来,要去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施家沟村的。开车上山的途中,看到了一块旅游指示标志——五岩山风景区。这个景区没有去过,我们想去看看,转弯下路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经询问得知,停车费10元,60岁以上老人只需买3元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1岁,临终前立下遗嘱,此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孙思邈

    导语: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庭贫困。他从小身体较弱,久治不愈,为了治病花费了家里大量钱财。同时也让他看到许多穷苦人家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得不到救治不幸去世,从而下定决心想要学医,为民除病。孙思邈苦读医书,在山间学习认识百草,很快他的医术就得到了累积。他凭借自己的医术帮邻

  • 孙思邈最大贡献不是《千金方》,而是销毁1张药方,不愧是“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孙思邈

    但愿世间人常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医文化更是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药王”孙思邈等。他们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在于留下了珍贵的医学典籍,这些医学典籍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更促进了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少有的长寿人,但关于他的具体寿命史书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他活了101岁,另一说是他活了141岁。这位神医之所以有“药王”的美誉,自然与他善于用药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最擅长用药的神医竟在晚年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嘱咐后人“毁一味药”,这味药便是曾名震魏晋几个朝代的名药“五石散”。

  • 血管好人长寿,141岁药王孙思邈说:养血管,这样运动才有效

    历史人物编辑:再娜甫汗买吐地标签:孙思邈

    古代圣医历来提倡运动养生,《吕氏春秋》强调,人之精血以通利流畅为贵,精血郁塞则百病由之而生。血管是气血传输通道,血管好人才能健康长寿。唐代141岁药王孙思邈之所以长寿,除积德行善、起居饮食科学外,非常注重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每天走步适宜为度。“四时气候和畅之日

  •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孙思邈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古往今来,闻名于世的名医很多,比如说华佗。华佗的医术非常精湛,极为擅长外科,还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措施,因此华佗被后世公认为“外科鼻祖”,如今提起神医,往往都能够联想到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那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名场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诉徒弟要毁了五石散,咋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孙思邈

    提到孙思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其高超的医术,被世人称为药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信仰之一。他一生活到142岁时才去世,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照顾。但是在他临终前,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五石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