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之后,陆陆续续地开枝散叶,发展出了很多宗派,而其中的佛教禅宗就有“五家七宗”之说,这“七宗”分别指的是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临济宗、黄龙宗、杨歧宗,可惜的是,这“七宗”在国内大多都发展衰微,黄龙宗法脉更是断绝,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其中的法眼宗在韩国却是长盛不衰,而曹洞宗和杨歧宗则是在日本繁荣昌盛,在镰仓时代,日本禅宗有二十四派,其中二十派都是出自杨歧宗。
而杨歧宗的发祥地就是在江西萍乡的杨岐山上,其距离萍乡市区大约25公里,在山上有一座寺庙,名为“杨歧普通寺”,名字虽叫做“普通”,但严格地说起来,这里也可以说是杨歧宗的祖庭,非常的不普通。其始建于唐宝十二年(753年),至今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原来是叫做“广利禅寺”,在宋庆历初(1041年)才改名为“杨歧普通寺”。
杨歧山四面环山,寺前的竹子颇多,林木蔚然深秀,感觉很是空净,而沿着石阶往上,可以看见一个朱红色的山门,上书“杨岐山”三字,据说这是清代一个翰林学士写的,而前面便是弥勒佛殿,在佛殿门口墙内有两块石碑,这就是镇寺三宝之一的唐碑,左边的是乘广禅师塔铭碑,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所写,共1350字,左边的是甄叔禅师塔铭碑,共527字,这两块石碑是珍贵文物。
而在寺院后山,则是镇寺三宝之一的唐塔,分别是乘广禅师舍利塔和甄叔禅师舍利塔,前面说的唐碑便是此两塔的铭碑,其中右边的乘广禅师舍利塔上面的浮雕非常值得一看,乘广禅师是普通寺的开山祖师,而左边的甄叔禅师舍利塔,当地人也称其为“油盐塔”,其意思是希望它能够保佑当地风调雨顺、油盐多多,在古代,油盐可是价格昂贵的必需品,此两塔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堪称国宝。
而在唐塔不远处的山腰处,还有一棵柏树,这就是镇寺三宝之一的唐柏,其名为“倒裁柏”,因为是甄叔禅师倒插而活,因此得名,也叫做“甄叔柏”,其高30多米,枝叶犹如一把巨伞,郁郁葱葱,而在上面还可以看见一道裂隙,据说是雨天被雷击导致的,此树是因为当时的刘禹锡写完了乘广禅师塔铭,甄叔禅师为了纪念此事而种,这么看来,普通寺的镇寺三宝——唐碑、唐塔、唐柏,其实都是同出一脉。
其实普通寺所在的杨岐山还有很多景点,素有“二十四景”之称,观音崖、文公墓、凤鸣湖等等,都是值得有一游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而在山顶上,还有一口山泉,是真的纯天然泉水,据当地人说,他们以前小的时候,夏天没有冰箱,都是把西瓜泡在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中,吃起来冰凉甘甜,而且还带有山林的清新气,吃完再在溪流中洗个澡,再炎热的夏天,也都不感觉热了。
普通寺虽然是杨歧宗的祖庭,但是因为之前寺庙曾多次损毁,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普通寺更是改作他用,甚是可惜,导致现在虽然寺庙已经重建,但名气远不如从前,知道的人自然不多,如果大家有感兴趣的,想体验一下探寻深山古刹的心境,可以来此一游,其交通也算方便,而且不要门票,周末假期的时候来散散心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