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绅一顿饭吃300个鸡舌?纯属扯淡

李绅一顿饭吃300个鸡舌?纯属扯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4916 更新时间:2024/1/21 8:45:55

《悯农》的作者绅,可以说是被全网黑得最惨的诗人。网上很多人说李绅生活奢侈,每顿饭要吃300个鸡舌!还有人说他蛮横霸道,不讲情理,做事骄横暴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李绅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史书考证

据《旧唐书》记载,李绅六岁丧父,其母将其养大,并教授诗书。李绅少年时期就非常有才华,中过进士。

李绅做官有个特点,就是对于欺压百姓的官员惩处非常严厉!在寿春做太守时,李绅就将当地的贪官污吏进行了严厉惩处,并剿灭了土匪盗贼;而且派人设下陷阱,捉到了很多伤人的老虎。他到任仅仅3个月,匪盗就销声匿迹了;一年以后,再也没有老虎伤人的事件了。

李绅在越州任刺史时,曾经将五万斗粮食贱价卖给灾民。在他离任的时候,百姓数万人扶老携幼,带着一些食物和水,一直送到江边码头。李绅当时感慨,写了“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霜巾愧万人。”意思是,我只在这里施政几个月,却有万人相送,我感到很惭愧、很感动。

李绅在担任河南尹时,地方上有很多恶少,仗势欺人,经常在官路上横冲直撞,甚至欺压当地百姓的事情时候发生。李绅到任后,就对这些恶少进行了严惩,使得他们“望风而遁”;百姓十分感激李绅的德政,在他离任河南尹时,“城内少长士女相送者数万人,至白马寺,涕泣当车者不可止。”

李绅死后,谥号“肃”;这个追赠的称号是一种美谥,而且还是美谥中的上谥。说明后人对他的评价是绝对正面的!

网传谣言

然而,网上说他骄奢淫逸,一顿饭吃300个鸡舌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完全是后人的杜撰!

最早地记载吃鸡舌的事情,是宋朝褚人获写的《坚瓠集》。这本书就相当于现在的故事会,本身就不靠谱。而且书的内容讲的是当时宰相吕蒙正的吃鸡舌事件。跟李绅一钱关系都没有。

但最早说李绅吃鸡舌的事情,并不是古人!而是当代人杜撰的!

这个说法的最早出自于2007年《郴州日报》的一篇文章,署名肖六芹;后来在《百家讲坛》杂志中,署名“谢志东”的人引用了这个故事。但经专业学者考究,全都是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

此外,古人讲的口含“鸡舍”,意思是口含丁香!“鸡舌香”是一种香料,不是真的口含鸡舌!网上说李绅每顿要吃300只鸡舌,屋后每天杀掉的鸡堆积如山!这种说法纯属扯淡!

很难想象,一个爱民如子的官员、一个悲天悯人的诗人,竟然被后人污蔑、抹黑到这种程度!可悲可叹!

结语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下李绅的《悯农》,算是对他的缅怀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标签: 李绅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李绅的B面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尘额汽车标签:李绅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父亲李晤曾任职乌程、晋陵(江苏常州)县令。李绅和诗人元稹、白居易常有来往,交情不浅,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著有诗集《乐府新题》,《全唐诗》现存四首。李绅六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迁居到无锡,目睹了底层百姓终日辛

  • 写下“谁知盘中餐”的李绅,后来怎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李绅

    诗词歌赋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是诗人、词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需要灵感,而这灵感通常是来自作者的日常生活。唐朝时期,受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涌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他们的文学作品大多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记叙自身的遭遇等。另外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探索历史的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他人反思

  • 《伤农》不输李绅《悯农》,农民之艰辛仍然要去感同身受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徐先锋标签:李绅

    至于某些人抛出“我们几代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言论我是非常非常的反感,你几代人努力就要凌驾?就要优越?农民子弟考上大学哪个不是经过三代甚至八代人的努力,人家不努力?你有什么好优越的?垄断了优越资源却来讽刺挖苦普通百姓?在农民要自己集资修路,交提留款时代,义务教育学费时代,农民供一个学生上到初中高中,

  • 小学课本中写出《悯农》的李绅是个大贪官?让我们了解真实的李绅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李绅

    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传言,在小学课本中写下《悯农》的李绅是个大贪官,一顿饭只吃鸡舌头,一顿饭就要扔掉300只鸡头,浪费的食物在院子里面都堆成了山!你是不是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说李绅是个生活奢靡、滥施淫威的贪官酷吏,而被李绅写下的《悯农》这首诗也被说成了是鳄鱼留下的眼泪,惺惺作态。那么,李绅到底是不是如

  • 写“锄禾日当午”的李绅,吃一顿饭,要宰杀上百只鸡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李绅

    大唐诗人有才华而无德行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李绅是最突出的一位。《悯农》将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和悲苦表现得淋淋尽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首唐诗,短短的四句话,就把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的悲苦全部诠释了,也指出了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就是辛苦劳作的人不得食。在当

  • 陈子昂花高价买了一把琴,一摔成名,从此成了大唐第一“网红”

    历史人物编辑:唯剩荒芜终落尽标签:陈子昂

    古时候的人要想一夜蹿红,而后名扬四海,可比玩微博、抖音的现代人难多了。古代人只有当了官,或者诗文写得超级棒,才算得上名人。古代社会的文艺青年要想像小沈阳当年那样火得一塌糊涂,简直比找个三条腿的蛤蟆都难。现代人精于炒作之道,比起现代人来,古人一点也不逊色。唐太宗李世民本来含有鲜卑血统,却口口声声说自己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陈子昂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算起,历经九百年左右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初唐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唐初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卿卿我我和靡靡浮华的诗歌形式,通过寄情大山大河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为首的一大批中青年诗

  • 诗人陈子昂两次落榜,当众砸百万古琴,漂亮的营销让他一夜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陈子昂

    唐朝诗人陈子昂进京赶考,见一位老头卖一把古琴,竟喊价100万。路人纷纷围观,但又不知这琴是否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灵机一动,干出一件爆人眼球的事情。陈子昂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一位谏官、大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诗作,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则是他那首《登幽州台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为曾担任过右拾遗一职,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陈子昂的诗风诗骨大气磅礴,苍劲挺力,寓意深远,主张批判南北朝以来浮华绮靡和空无一物的文风。他与李白、孟浩然、司马承祯、卢藏用、王维、宋之问、王适、毕构、贺知章被合称

  • 陈子昂靠一场自我营销,成功进入唐朝官场,却斗不过一个小县令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年轻的时候,那就是个乡村古惑仔,从来不读书,就喜欢舞刀弄剑。由于他武功高强,所以总是在外面跟同乡的古惑仔们打架斗殴。这一不小心,就把人家给打残了。估摸着是被对方家长给讹上了,告到官府以后老陈家为此赔了一大笔钱。陈子昂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在那个和平年代,练武除了惹事儿,没什么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