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会做官的人,悟性多厉害?看姚崇哭送武则天退位的故事,恍然大悟

会做官的人,悟性多厉害?看姚崇哭送武则天退位的故事,恍然大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建 访问量:3532 更新时间:2024/1/14 4:29:42

会做官的人,悟性多厉害?老领导退休,新领导上任,权力交接典礼上,你该怎么办?为新领导喝彩吧,老领导不高兴;欢送抚慰老领导吧,新领导又不高兴。看完这个故事,思维大提升。

705年,又称神龙元年,因为在这一年,唐朝发生了著名的神龙政变。当时,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定下密计,趁武则天年老,只顾着和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贪图享乐之机,拥簇着李显,诬称张易之、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包围集仙殿,将二张斩杀。随后,张柬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禅位李显。

巧合的是,姚崇恰好于政变前夕回到京城,张柬之等人都认为姚崇鬼点子多,就拉上他一起参与了这场政变。

果然,在姚崇的献计下,政变很顺利,张柬之、桓彦范等人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唐朝。皇帝换人了,武则天自然要把办公室腾出来,移居上阳宫,给儿子李显让地方。就在权力交接时,看着武则天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参与政变的文武大臣,弹冠相庆,欢呼雀跃。

然而,老臣姚崇却哭了起来,表现出一副很不舍得的表情。张柬之顿时面露怒色,质问姚崇道:“这大喜的日子,你在这里哭哭啼啼,怎么还表现出不舍来?你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让新领导怎么想,难道就不怕因此给自己惹祸上身吗?”

姚崇却不听劝,说道:“我侍奉则天皇帝很久了,现在突然辞别,怎能不感到悲痛难忍。我虽然和你们诛除凶逆,斩杀二张,但那是尽臣子的本分,做臣子该做的。今日泣辞旧主,我也是尽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姚崇这玩得高啊,这是向武则天暗示:我虽然和张柬之等人一起发动政变,但我是为了斩杀二张,为国除害才这么做的,逼迫您退位,可不是我的本意。

姚崇为何这么玩?他悟性高啊!

当时,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敬晖说:“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不得不说,薛季昶是个明白了,他用周勃陈平诛吕安刘的历史典故,告诉敬晖,当时陈平、周勃斩杀吕产、吕禄,甚至将诸吕灭族,就是为了防止后患。而此时,留着武则天的后人,武三思等人,就等于是给自己留下后患。

敬晖就把薛季昶的话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张柬之这个人虽有宰相之材,忠厚老成,但对人性的研究略有欠缺,他还没有悟透“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斩草不除根,终是祸害”的道理。

张柬之一心好意,忠心为君,他满心都是为李显考虑,说道:“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

看到了吧,张柬之这是想让李显亲自铲除武三思等人,树立威望,不得不说,张柬之这人品,这操守让人佩服。但政治斗争的成败可不管这个,政治斗争论的是权谋,讲的是雷霆手段。

敬晖说服不了张柬之,也就没再坚持,薛季昶见张柬之不听劝谏,感叹道:“我日后不知要死在什么地方了。”

姚崇是个官场老油条,成熟的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可谓是官场不倒翁,他可比张柬之看得远,想的细,对人性也窥测的透彻。姚崇见张柬之斩草不除根,必留后患,为了保身,就演了一场哭送老领导的戏份。

果然不出薛季昶、姚崇所料,武则天退位不久后,和儿子李显又恢复了母子情深的和谐画面。而武三思就是一头恶狼,他欺骗李显,勾结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将张柬之等五人诋毁构陷,贬官外地。

为此,敬晖懊悔不已,捶床嗟叹,把手都捶出血来。最终,桓彦范桓、敬晖、袁恕己被虐杀;张柬之、崔玄暐忧愤病死。至此,神龙政变五王,全被武三思、韦皇后设计除掉。而聪明的姚崇,却因老领导武则天退休仪式上的一顿哭,保住了一命。

后来,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又对姚崇屡屡提拔,付以重任,封梁国公,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直到72岁善终去世。

历史总是相似的,而智慧也是相通,姚崇这为官、处事的权谋之术,保身之道,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可以借鉴运用的。

标签: 姚崇

更多文章

  • 唐朝4大贤相之姚崇,临死前告诫后人,千万不要信奉佛教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姚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在公元纪元左右传入中国,在东汉时期,汉明帝派大臣出使西域,并求得相关佛法和佛经。东汉时期,许多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建成了我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在物资条件匮乏的年代,内心的信仰显得尤为的重要,也只有在人们有信仰的时刻,生活里那些琐事带来的痛苦

  • 古人的生死观,有感于唐朝宰相姚崇母亲对身后事的认知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姚崇

    许多经历二次婚姻的人,对身后事都十分纠结。有的要与前夫合葬,有的死活不允许与前夫合葬。有的想与后夫合葬,而后夫的孩子却置之不理,而把离异的亲生父母合葬一处。为此,这个问题还拿到了平台上讨论,各种意见、说法都有。真是无所适从,令人纠结。这是个社会问题,中国进入老年社会,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它困扰着一

  • 官场高人,思维有多厉害?看完宰相姚崇的故事,有醍醐灌顶之感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姚崇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带兵入宫,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禅位太子李显。唐中宗李显复辟送武则天离宫时,众人弹冠相庆,唯独一人为武则天哭起来。是谁这么大胆?这个人就是姚崇。姚崇是武则天一把提携上来的,最后官至宰相,而且武则天还曾让姚崇掌兵权,对姚崇宠信有加。只是武则天到了晚年,沉湎享乐,宠

  • 宰相姚崇遗言:把全部珍宝摆在灵堂前!儿子照做,竟救了全族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姚崇

    姚崇是唐朝时期的三朝宰相,而他之所以能够辅佐武则天、唐睿宗和唐玄宗,首先是因为他个人能力很强,姚崇能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政事。其次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姚崇是一个刚正不阿体面无私的人。除了这些之外,姚崇也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当时他在朝庭上和唐朝的另外一位宰相张说有龃龉,所以姚崇特别怕自己去世了之后,张说会

  • 武则天退位,群臣庆贺,唯姚崇公开痛哭,1年后才知其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影视有褂标签:姚崇

    读通鉴,知历史,本文来解读《资治通鉴》中武则天退位后的一件史实。公元705年,唐朝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五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提前登基,逼武则天退位。因为当年是神龙元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皇帝生涯,同时也让李唐宗室重新登上皇位,对唐朝意义重大。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

  • 姚崇弥留之际,用了一招,使得家族转危为安,也与张说化解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姚崇

    开元元年的时候,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之后,逐步巩固了政权,就开始施行自己的新政,为了施行自己的新政,他大胆启用了武则天时期遭到贬官的姚崇为新任宰相,但是这件事情,却遭到了与姚崇同朝为官的官员张说的反对,他私底下,唆使与自己相好的御史大夫赵彦昭对姚崇进行弹劾,但是唐玄宗却并为所动,对于这件弹劾案,并没有

  • 虞舜后裔唐代名相——姚崇传略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姚崇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仰韶文化的发源地——硖石仰韶村遗址姚崇(650~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被誉为"救时宰相",政绩斐然。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新唐书》记载:“崇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三为

  • 唐朝四大贤相中的姚崇,临死之前告诫子孙,不要信奉“它”

    历史人物编辑:时间都去哪了标签:姚崇

    唐朝贤相姚崇和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代四贤相。姚崇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唐睿宗和唐玄宗四个时期,分别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时期担任宰相一职,有很高的政治成绩。在唐中宗时期,公主外戚都奏请度人为僧尼,还有用私人财富建造佛教寺庙的人,一些富裕家庭也出家削发为僧,以免税收,导致国家的僧尼数量飙升

  • 武则天退位,众人皆喜,姚崇却在哭,5年后大家发现:姚崇真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姚崇

    哈喽大家好,我是铁汉话沧桑!带领你们一起了解历史故事。公元705年,唐朝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五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为帝,迫使武则天退位。由于这一年是神龙元年,所以这次政变被称为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皇帝生涯,并使李唐宗室复位,这对唐朝来说意义重大。神龙政变期间,有5人功不可没,这5人分

  • 姚崇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为何只当了四年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姚崇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巅峰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时期。治理这个时期的帝王将相都名垂青史,其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姚崇、宋璟便被认为是成就开元盛世的最大功臣。因此姚崇和宋璟也被并列入唐朝四大名相之中,与唐太宗年间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可是与几乎贯穿整个开元年间的宋璟相比,姚崇在朝廷为相的时间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