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蝗虫遍地,唐玄宗不敢下令捕杀,宰相姚崇一句话令唐玄宗放下顾虑

蝗虫遍地,唐玄宗不敢下令捕杀,宰相姚崇一句话令唐玄宗放下顾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科技趣说人 访问量:1074 更新时间:2024/1/14 0:19:43

“你们怎么不来吃我啊!不要伤害我的百姓。”公元628年,唐太宗世民视察农田,愤怒地咆哮,随后就抓起一只虫子塞进嘴里生吞了。

大臣们看见,都赶紧上来阻止,就怕虫子带毒,可是李世民毫不犹豫,硬是吃了。

这年发生蝗灾,遍地的蝗虫,庄家被祸害一空,眼看就要颗粒无收,之后将会有很多的百姓被饿死。

李世民视察时,对着这群蝗虫发出咆哮,还生吃了蝗虫,他希望蝗虫通灵,不要再祸害庄稼。让百姓们有个活路。

说来也怪,这年的蝗灾来势汹汹,但最后却稀里糊涂地消失了。

每个朝代都经历过蝗灾,上到一国之君,下到黎明百姓,都觉得蝗灾与为政者的德行有关,德行不好才会导致蝗灾。

更多的百姓则觉得,蝗灾是人力不可以抗拒的,是上天的惩罚。

由此很多君为了蝗灾下过罪己诏,但真正做实事,除蝗虫的却很少。

公元716年,也就是唐玄宗初期,黄河中下游连续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可是百姓只知道设祭膜拜,希望上天能收回蝗虫,没有一人去捕杀蝗虫,只是任由蝗虫吃掉庄稼。

眼看就要颗粒无收,饿孚满地。宰相姚崇上奏,希望能采取措施。但是其他官员纷纷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既怕蝗虫肆虐,导致百姓没粮,又怕捕杀蝗虫后,有损国运。因此,一直犹豫不定。

姚崇对唐玄宗说:“以前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人们不愿捕杀,最后导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最后百姓流离失所,开始抢夺。如今,我们再不捕杀,等百姓没粮食,每天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时,国家有危机了。”

唐玄宗一听,有道理。同意捕杀。

姚崇就制定了一系列除蝗计划与措施。

第一,要立即组织官员使者到蝗灾区去捕杀蝗虫;第二,利用蝗虫趋火的特点,燃起火焰,挖坑埋死去的蝗虫;第三,根据灭蝗虫的数量来发赈灾粮食……

一系列的措施一颁布,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觉得,如此杀害蝗虫,还会引起上天的不满,降下更多更重的灾难。

唐玄宗也深感忧虑,没有立即批准。

姚崇想如果多拖一刻,蝗虫就肆虐深一分,当时就对唐玄宗说道:“圣上,今年的蝗虫繁殖速度很快,很罕见,臣知道您善良,不愿嗜杀,由臣下达任命就行,您不用下诏书,如果治理不当,您就革去我的所有功名。”

最后,唐玄宗同意了。姚崇在蝗灾这一件事上,将功劳给了唐玄宗,将过错留给了自己。

这一年的蝗灾救治很得力,田地有所收获,民众也不是很饥饿。

第二年,春夏交接的时候,蝗灾再次爆发,姚崇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次派出使者治理蝗灾,但还是遭到了当地刺史倪若水的强烈抵制。

倪若水觉得,蝗灾发生,应该修德,而不是滥杀。

姚崇立马就发问训斥:“蝗虫在你的地界,那是不是说明你无德无才,你不杀蝗虫,来年等着百姓饿死,是不是更大的无德。”

倪若水无从辩驳,最后只得按照姚崇的方法来除蝗虫。

这一次,蝗灾也得到了治理,不至于造成重大饥荒。

姚崇将个人的荣辱抛之脑后,全力救治蝗灾,有功给唐玄宗,有过自己当,更让我们钦佩。姚崇让我们看出了古代官员的胸襟与气魄,值得赞赏。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贞观纪要》

标签: 姚崇

更多文章

  • 会做官的人,悟性多厉害?看姚崇哭送武则天退位的故事,恍然大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姚崇

    会做官的人,悟性多厉害?老领导退休,新领导上任,权力交接典礼上,你该怎么办?为新领导喝彩吧,老领导不高兴;欢送抚慰老领导吧,新领导又不高兴。看完这个故事,思维大提升。705年,又称神龙元年,因为在这一年,唐朝发生了著名的神龙政变。当时,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人定下密计,趁武则天年老,只顾着和男宠张易

  • 唐朝4大贤相之姚崇,临死前告诫后人,千万不要信奉佛教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姚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在公元纪元左右传入中国,在东汉时期,汉明帝派大臣出使西域,并求得相关佛法和佛经。东汉时期,许多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建成了我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在物资条件匮乏的年代,内心的信仰显得尤为的重要,也只有在人们有信仰的时刻,生活里那些琐事带来的痛苦

  • 古人的生死观,有感于唐朝宰相姚崇母亲对身后事的认知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姚崇

    许多经历二次婚姻的人,对身后事都十分纠结。有的要与前夫合葬,有的死活不允许与前夫合葬。有的想与后夫合葬,而后夫的孩子却置之不理,而把离异的亲生父母合葬一处。为此,这个问题还拿到了平台上讨论,各种意见、说法都有。真是无所适从,令人纠结。这是个社会问题,中国进入老年社会,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它困扰着一

  • 官场高人,思维有多厉害?看完宰相姚崇的故事,有醍醐灌顶之感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姚崇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带兵入宫,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禅位太子李显。唐中宗李显复辟送武则天离宫时,众人弹冠相庆,唯独一人为武则天哭起来。是谁这么大胆?这个人就是姚崇。姚崇是武则天一把提携上来的,最后官至宰相,而且武则天还曾让姚崇掌兵权,对姚崇宠信有加。只是武则天到了晚年,沉湎享乐,宠

  • 宰相姚崇遗言:把全部珍宝摆在灵堂前!儿子照做,竟救了全族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姚崇

    姚崇是唐朝时期的三朝宰相,而他之所以能够辅佐武则天、唐睿宗和唐玄宗,首先是因为他个人能力很强,姚崇能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政事。其次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姚崇是一个刚正不阿体面无私的人。除了这些之外,姚崇也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当时他在朝庭上和唐朝的另外一位宰相张说有龃龉,所以姚崇特别怕自己去世了之后,张说会

  • 武则天退位,群臣庆贺,唯姚崇公开痛哭,1年后才知其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影视有褂标签:姚崇

    读通鉴,知历史,本文来解读《资治通鉴》中武则天退位后的一件史实。公元705年,唐朝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五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提前登基,逼武则天退位。因为当年是神龙元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皇帝生涯,同时也让李唐宗室重新登上皇位,对唐朝意义重大。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

  • 姚崇弥留之际,用了一招,使得家族转危为安,也与张说化解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姚崇

    开元元年的时候,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之后,逐步巩固了政权,就开始施行自己的新政,为了施行自己的新政,他大胆启用了武则天时期遭到贬官的姚崇为新任宰相,但是这件事情,却遭到了与姚崇同朝为官的官员张说的反对,他私底下,唆使与自己相好的御史大夫赵彦昭对姚崇进行弹劾,但是唐玄宗却并为所动,对于这件弹劾案,并没有

  • 虞舜后裔唐代名相——姚崇传略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姚崇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仰韶文化的发源地——硖石仰韶村遗址姚崇(650~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被誉为"救时宰相",政绩斐然。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新唐书》记载:“崇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三为

  • 唐朝四大贤相中的姚崇,临死之前告诫子孙,不要信奉“它”

    历史人物编辑:时间都去哪了标签:姚崇

    唐朝贤相姚崇和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代四贤相。姚崇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唐睿宗和唐玄宗四个时期,分别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时期担任宰相一职,有很高的政治成绩。在唐中宗时期,公主外戚都奏请度人为僧尼,还有用私人财富建造佛教寺庙的人,一些富裕家庭也出家削发为僧,以免税收,导致国家的僧尼数量飙升

  • 武则天退位,众人皆喜,姚崇却在哭,5年后大家发现:姚崇真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姚崇

    哈喽大家好,我是铁汉话沧桑!带领你们一起了解历史故事。公元705年,唐朝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五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为帝,迫使武则天退位。由于这一年是神龙元年,所以这次政变被称为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皇帝生涯,并使李唐宗室复位,这对唐朝来说意义重大。神龙政变期间,有5人功不可没,这5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