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之问自荐枕席,被武则天拒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原因

宋之问自荐枕席,被武则天拒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如艳 访问量:2245 更新时间:2023/12/17 22:21:4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

对于上述诗句,其实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却很少知道出处,不过这首诗却有一个怪相,因为他有两个作者,在全唐诗中,在诗人刘希夷名下有这样一首诗,在宋之问名下也有这样一首诗,区别在于,诗句中有一句“洛阳女儿惜颜色”,其中在宋之问名下这句改成了“幽闺女儿惜颜色”,标题也稍微改了改。

不过至于哪种较好,还需仁者见仁,这里不做过多评述,但说宋之问、刘希夷着两个人,其实两个人是甥舅关系,两人虽然辈分不同,却年龄相当,两人都中过进士,可宋之问醉心于官场仕途,而刘希夷却举止豪放,无心官场,也因此刘希夷的诗句之中,大多都充满了对生活自由的向往。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希夷创作了这首《代悲白头翁》,被舅舅宋之问看见了,于是反复央求,希望刘希夷能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一开始答应下来,后来却反悔,因为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宋之问求诗不成,恼羞成怒,于是命令家奴将刘希夷用土袋压死,刘希夷死时年仅30岁,可怜一代才子,就这样英年早逝。

由此也可见,宋之问实在是品行不端,为了一首诗竟然下手杀害自己外甥,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宋之问其实本身论才绝对不亚于刘希夷,在唐代诗人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写诗也颇多,传世甚广,宋之问的诗句对仗工整,格律严密,对律制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宋之问的诗传唱度不高,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诗句大多都是应制之作。

所谓应制之作,其实指的就是奉皇帝之命,或者说是宴会上用于歌颂功德的诗作,辞藻格外华丽,因而不为人所喜,当然说白了就是拍马屁的成分居多,格调不高。在唐代诗人中,比较著名的如李白也写过应制之作,但李白不愿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宋之问恰恰相反,他非常希望能得到权贵的青睐,以便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宋之问生于唐高宗年间,其生活的年代大致是唐代转入声势的年代里面,所以也可以理解他词作之中浮华的风格,不过相比之下其出身并非显贵,父亲一生工于治学,颇有德行,宋之问兄弟三人,各自得到父亲的教育,每个人都有所专长,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

不过可惜的是,宋之问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德行,后来堕落成一个溜须拍马之徒,宋之问中进士后,正是赶上了武则天时期,在武则天破格录取之下,宋之问很快步入朝堂,虽然说少年得意,但宋之问还是感觉自己进步太慢,当时武则天宠臣张昌宗、张易之因出入宫闱得以重用,宋之问也曾渴望通过这样一层关系,来获得晋升。

但宋之问的诗句虽然打动了武则天,却并没有如同张氏兄弟那样出入宫闱,褚人获《隋唐演义》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之问写了一首艳诗送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但事后却并没有召见宋之问,后来一问之下才知道,武则天不知道从那里听说宋之问有齿疾,因而口臭,宋之问因此而含恨,每日含鸡血石入口,希望能化解口臭,早一日鱼跃龙门。

这个故事原本是记载《本事诗》中,本书是唐代孟棨撰写的诗论著作,收录了许多唐代诗人的生平趣事,也有不少已经失散的诗作得以传世,不过其体裁为小说体,虽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其史料价值不一定很高,其中记载宋之问这件事儿,而且原故事中,宋之问本身也不是自荐枕席,而是想要求官做,却因为口臭不被允许。

因为巴结不上武则天,于是宋之问拼了命的巴结张氏兄弟,几乎到了谄媚的地步,他的诗作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极其辞藻华丽,用于歌功颂德,歌颂太平盛世,也因此而扶摇直上,但大抵皇族只是将宋之问当作宠臣玩物,因此在武则天退位,张氏兄弟倒台以后,宋之问也遭到流放,唐中宗时期,因为武氏势力仍然庞大,宋之问一度起复,但因为依附安乐公主,宋之问再度遭到贬黜。

也就是这一时期,宋之问的诗文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虽然因为离开庙堂失意,但却游历了大唐山山水水,对其心境有较大影响,这一时期的诗作格调有所提升,唐睿宗继位,宋之问再遭贬黜,唐玄宗继位后,因恼宋之问曾依附二张以及安乐公主,因此下令赐死,也因为太平公主的影响,宋之问最终也成为了庙堂争斗的牺牲品。

标签: 宋之问

更多文章

  • 隋末十八路反王之李子通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子通

    自古乱世出英雄,由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槽运河,导致国内空虚,朝政日加腐败,天怒人怨,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大隋王朝就被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给覆灭了,今天为大家讲述的的就是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楚王李子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李子通,东海郡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由于朝政腐败,李子通加入农民起义军中,通过不

  • 杜审言:敢为“狂人”的资本是,他的确很会写诗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杜审言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01 | 一个狂人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武周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时任洛阳县丞的杜审言因“不慎言”被贬吉州任司户参军,这在“风声鹤唳”的武则天时代,为官被贬本是司空见惯的事,连谈资都算不上。但是杜审言赴任时,以陈子昂、宋之问为首的文坛巨匠多达45人,纷纷为杜审言送行饯

  • 杜审言:文坛上的第一狂人,号称屈原和王羲之都只配给他当下属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杜审言

    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稍微学点文史之人,定是知道这杜审言的,且不说他是奠定唐诗格律之人,还同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红极一时,并且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子,名叫杜甫。其实在唐代,杜甫的诗作并未被人所赏识,那名声最大的是李白,可以说,杜审言在唐代的名气是高于杜甫的,只是到了宋代

  • 杜审言自傲无人能比,却有个孝顺儿子和一个受后世敬仰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杜审言

    如果要推选一个狂士,我觉得此人可以入选,为什么呢?请看一看他到底有多少狂。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屈原和宋玉是著名的辞赋家,宋玉是屈原的徒弟,这位仁兄觉得他写的文章,如果屈原和宋玉看到了,也只能当他的帮手。他写的字,如果书圣王羲之见到

  • 重识薛家(增八)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号称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张若虚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国文化的风潮也重新吹遍了大江南北。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推广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唐诗的魅力依旧不减,赢得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推崇。在各方文学爱好者称赞唐诗的文章中,总会提到一首唐诗叫做《春江花月夜》。他们对这首诗极为推崇,号称

  •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张若虚

    一眼大唐,梦回神都。如今大唐距离我们千年之久,但唐诗百首陪伴我们跨越千年。一首首对仗工整的诗句,仿佛带我们回到那大唐盛世。世人皆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却不知唐朝还有一位“孤篇盖全唐”的诗人——张若虚。大唐盛世,诗赋满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开放且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杨广这两首诗,启发了张若虚,写下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张若虚

    世人只知“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杨广也有两首在唐朝的历史当中,除了那些非常有名的政客,还有很多出名的文人,要想了解整个唐朝,眼光不能只是局限于朝堂中,还应该把目光看向那些大诗人们,他们的人生也向我们反映了唐朝的一些状况。在唐朝时期,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张若虚。关于他的字还有号

  • 张若虚、白居易、苏轼、白居易、曹雪芹,每人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春花灿烂标签:张若虚

    张若虚、白居易、苏轼、白居易、曹雪芹,每人一首描写春天的经典名篇,值得欣赏,还有译文呢 !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 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不输张若虚!一代帝王的柔情你可懂?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曲调有说陈后主始创,也有说是隋炀帝所创。从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载的两首杨广诗来推断,杨广作此诗应在张若虚之前。我们知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首诗冠压全唐,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杨广的同题诗读来,却也不输张若虚。黄昏时分,远眺长江,暮霭沉沉,江水浩渺,水波不兴。而江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何被称为孤篇压盛唐?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张若虚

    古代的作品能够穿越时空,依然被现代人敬仰传颂,必定有它独特的价值。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唐宋时期的文学。这两个时代出现的文学明星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人获得了光荣的称号。他们的作品一直到现代,还是国人在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富有文学魅力的时代,盛唐成为了后人们纷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