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世人唾弃的宋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世人唾弃的宋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赤彦说历史 访问量:3730 更新时间:2023/12/20 19:58:27

公元656年,宋之问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宋之问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却遗传了父亲宋令文的才华。

在宋令文的教授下,宋之问写诗词的水平日益精进。19岁时,宋之问已经长成一位翩翩美男子,他自信满满地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想到宋之问竟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前三名,并被授予“进士及第”的称号。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参加科举人数众多,考试难度也很大。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都是悻悻而归,而宋之问才年仅19岁就获得了三甲。由此可见,宋之问确实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宋之问进士及第后,便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俊美男子平步青云

宋之问长相俊美,又高大挺拔,在文人中是少见的美男子。宋之问进士及第时,正是武则天权倾朝野的时候。

在武则天的后宫里,有两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张氏兄弟二人都懂一些音律诗文,把武则天哄得心花怒放。武则天因此还给张氏兄弟封了爵位。

踏入仕途的宋之问,深谙官场之道。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宋之问开始巴结武则天的张氏兄弟,为他们写了很多艳诗来讨武则天的欢心。

同时,宋之问也得到了接近武则天的机会。张氏兄弟将宋之问引荐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便以文才招宋之问进宫在身旁服侍。

有一次,武则天去洛阳龙门游玩,让随行的大臣们一起作诗比赛。武则天的左史东方虬最先作出一首诗《春雪》:“春雪满空来,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武则天觉得这首诗意境还不错,就把自己的锦袍赐给了东方虬。

宋之问心里很不服气,于是他随即也作了一首诗,名为《龙门应制》:“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宋之问用夸张的描述诗句叙述了武则天出游时的美景,非常符合宫廷宴会诗的写作风格,用华美的辞藻吸引眼球。

这首诗结尾“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对武周政权的正统性进行了赞美。

武则天看完诗后,心中甚是欢喜,对宋之问的才华大为赞赏。武则天将左史东方虬手中的锦袍夺走,赐予了宋之问。一时之间,宋之问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宠臣。

宋之问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想要维持现在的地位和宠爱,必须无所不用其极地写出更多好诗。但诗人的灵感并不是源源不断的,于是宋之问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别人作出的好诗据为己有。

一日,宋之问的侄子刘希夷完成了一首诗,兴高采烈地拿着诗去找声名远扬的舅舅宋之问请教。宋之问看了诗后,对其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颇为赞赏。

宋之问想让刘希夷把这首诗送给他,便和刘希夷说:“我最近正在作一首诗,你这诗中所写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和我的诗刚好很相配。舅舅想借用一下,可以吗?”

刘希夷碍于情面,不得不答应了宋之问。只是没过多久,刘希夷懊悔不已,他觉得自己也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修改后才作出的这句诗,就这样拱手让人了。刘希夷心有不甘,他出去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时,说起了自己的烦恼。

刘希夷的朋友也忿忿不平,他四处散播流言,为刘希夷打抱不平。这件事也为刘希夷带来了杀身之祸。

宋之问派自己手下的仆人暗杀了刘希夷。刘希夷就这样被土袋活活压死了。

宋之问并没有因为杀死自己的亲侄儿感到愧疚。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他越发得意忘形。

阴狠小人终有恶报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一起发动政变,以张易之兄弟谋反为由,逼迫武则天退位。

张氏兄弟在政变中被宫中禁军所杀,武则天把皇位还给了李显。李显对共患难的妻子韦皇后十分宠爱。朝政大权渐渐被韦皇后一族掌控。

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素来与韦皇后有私情,又和上官婉儿暧昧不清。在她们二人的帮助下,武三思成为了当朝宰相,权倾一时。于是,朝廷中出现了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

随着张氏兄弟相继被杀,宋之问等武则天身边的宠臣也一一被贬。唐中宗李显把宋之问贬到广东罗定市参军。

这参军路上的艰难险阻让宋之问非常怀念昔日的荣华富贵。宋之问在广东只待了一年多,便偷偷潜逃回洛阳去投靠自己的朋友张仲之。

宋之问到了张府,刚好碰到张仲之和王同佼等人正在秘密谋划诛杀宰相武三思。他思忖半晌,做出了一个决定。

第二日一早,宋之问派人去武三思府上告密。宋之问的这一个决定让张仲之一家人命丧黄泉。而他却得到了宰相武三思的赏识,并获得了鸿胪寺主簿的职位。

宋之问又可以像以前一样过着有权有势的生活了,他此时心中只有满满的喜悦,朋友的恩情早已抛之脑后。

第二年,宋之问作了一首诗,专门歌颂唐中宗的英勇神武。唐中宗一高兴,又提拔宋之问为考功员外郎,主要负责外官考课之事。

只是好景不长,唐中宗猝死,韦皇后想要和武则天一样夺取帝位。他的侄子李隆基非常气愤,与姑姑太平公主策划了唐隆政变。他们率领官兵闯入皇宫,诛杀了韦皇后和上官婉儿。

唐睿总李旦复位,他的儿子李隆基被封为太子。三天后,李旦由于心力不足,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后,便开始清理门户,铲除残党。宋之问因为依附张氏兄弟、勾结武三思的罪名被赐死在他的家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宋之问这位诗人,论诗才,不得不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但是从人的品性来说,宋之问残害亲人、趋炎附势、卖友求荣,真可谓是极品人渣。

在宋之问做这些卑劣之事的时候,他可曾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这么做真的对吗?”我想他应该是没有这样问过自己的。反观当时的时代背景,朝廷内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宋之问不管选择跟哪个主子,结局都是一样的。

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皇帝可以安稳地坐在龙椅上,那么没有背景的宋之问在走进官场后又如何能安享晚年呢?

只能说,时代不仅造就了英雄,也逼迫凡人为向上爬而不择手段。宋之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只是他终究还是失败了。

标签: 宋之问

更多文章

  • 宋之问自荐枕席,被武则天拒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宋之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对于上述诗句,其实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却很少知道出处,不过这首诗却有一个怪相,因为他有两个作者,在全唐诗中,在诗人刘希夷名下有这样一首诗,在宋之问名下也有这样一首诗,区别在于,诗句中有一句“洛阳女儿惜颜色”,其中在宋之问名下这句改成了“幽闺女儿惜颜色”

  • 隋末十八路反王之李子通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子通

    自古乱世出英雄,由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槽运河,导致国内空虚,朝政日加腐败,天怒人怨,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大隋王朝就被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给覆灭了,今天为大家讲述的的就是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楚王李子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李子通,东海郡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由于朝政腐败,李子通加入农民起义军中,通过不

  • 杜审言:敢为“狂人”的资本是,他的确很会写诗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杜审言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01 | 一个狂人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武周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时任洛阳县丞的杜审言因“不慎言”被贬吉州任司户参军,这在“风声鹤唳”的武则天时代,为官被贬本是司空见惯的事,连谈资都算不上。但是杜审言赴任时,以陈子昂、宋之问为首的文坛巨匠多达45人,纷纷为杜审言送行饯

  • 杜审言:文坛上的第一狂人,号称屈原和王羲之都只配给他当下属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杜审言

    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稍微学点文史之人,定是知道这杜审言的,且不说他是奠定唐诗格律之人,还同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红极一时,并且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子,名叫杜甫。其实在唐代,杜甫的诗作并未被人所赏识,那名声最大的是李白,可以说,杜审言在唐代的名气是高于杜甫的,只是到了宋代

  • 杜审言自傲无人能比,却有个孝顺儿子和一个受后世敬仰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杜审言

    如果要推选一个狂士,我觉得此人可以入选,为什么呢?请看一看他到底有多少狂。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屈原和宋玉是著名的辞赋家,宋玉是屈原的徒弟,这位仁兄觉得他写的文章,如果屈原和宋玉看到了,也只能当他的帮手。他写的字,如果书圣王羲之见到

  • 重识薛家(增八)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号称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张若虚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国文化的风潮也重新吹遍了大江南北。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推广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唐诗的魅力依旧不减,赢得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推崇。在各方文学爱好者称赞唐诗的文章中,总会提到一首唐诗叫做《春江花月夜》。他们对这首诗极为推崇,号称

  •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张若虚

    一眼大唐,梦回神都。如今大唐距离我们千年之久,但唐诗百首陪伴我们跨越千年。一首首对仗工整的诗句,仿佛带我们回到那大唐盛世。世人皆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却不知唐朝还有一位“孤篇盖全唐”的诗人——张若虚。大唐盛世,诗赋满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开放且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杨广这两首诗,启发了张若虚,写下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张若虚

    世人只知“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杨广也有两首在唐朝的历史当中,除了那些非常有名的政客,还有很多出名的文人,要想了解整个唐朝,眼光不能只是局限于朝堂中,还应该把目光看向那些大诗人们,他们的人生也向我们反映了唐朝的一些状况。在唐朝时期,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张若虚。关于他的字还有号

  • 张若虚、白居易、苏轼、白居易、曹雪芹,每人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春花灿烂标签:张若虚

    张若虚、白居易、苏轼、白居易、曹雪芹,每人一首描写春天的经典名篇,值得欣赏,还有译文呢 !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 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不输张若虚!一代帝王的柔情你可懂?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曲调有说陈后主始创,也有说是隋炀帝所创。从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载的两首杨广诗来推断,杨广作此诗应在张若虚之前。我们知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首诗冠压全唐,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杨广的同题诗读来,却也不输张若虚。黄昏时分,远眺长江,暮霭沉沉,江水浩渺,水波不兴。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