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人品果真不堪?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人品果真不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佴仙媛 访问量:1272 更新时间:2024/1/13 8:40:26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人品果真那么不堪?

楚云婷

中国历代诗人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宋之问了。翻开《新唐书宋之问传》,述其立身行事,可谓劣迹斑斑:卖友求荣,收受贿赂,媚附武则天的内宠张易之,至为其奉尿壶,谄事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就连对他生理上的齿疾也不乏揶揄之词。而坊间流传甚广的,宋之问因想夺取他人之诗据为己有,竟至杀死自己的亲外甥刘希夷的故事,就更骇人听闻了。而对宋之问诗歌创作的评价,历来也不甚高。现在流行的一些中国文学史之类的书籍,除了对其在近体律诗形式上的成熟和定型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外,对他诗歌艺术成就大都泛泛而论,鲜有人承认他是唐代的第一流诗人。

历史上宋之问的人品果真如此不堪吗?在武则天秉政之前,在政坛上身居要津的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山东旧族和江左世家大族,庶族和寒士阶层出身的人是没什么政治地位的。对野心勃勃的武则天来说,前者自然成了她政治上的主要对手。为了政冶斗争的需要,武则天大肆擢拔庶族和寒士阶层出身的人士以相抗衡。这些人刚跻身朝廷,因在政治上毫无根基,人格上还未完全觉醒,缺乏独立鲠直之气,只能依附于武则天,也就难免阿谀献媚歌功颂德了,像许敬宗李义府、沈佺期、杜审言等莫不如此。

流风所及,庶族出身的宋之问也就难以免俗。当武则天下令编修《三教珠英》,诏学士四十七人预修时,身为其中一员的宋之问,就无法不与武则天在文学上的代表和文坛名义上的召集人张易之打交道了。而在当时那种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为了身家性命,巴结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也是时势使然。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不独宋之问如此,当时那些被提拔起来的庶族和寒士出身的大都有此人格缺陷。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骨鲠之气的庶族寒士文人的纷纷涌现,已是开元之后的事了。

关于传说中宋之问苦爱刘希夷那首中有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诗,因索要不得而怒杀刘希夷之事,经现在诸多学者考证,认为纯属无稽之谈。至于宋之问指使兄子昙,把自己的友人和恩公张仲之与王同皎密谋杀权臣武三思一事上告,致使他俩被杀一事,现也有学者认为是宋之问之弟宋之退所为,与宋之问无关。何况宋之问与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和陈子昂相交甚深,是志趣相合的好友故交,他们在怀抱和人格上应该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对比新旧两唐书的宋之问传,可以发现诸多暖昧不明和矛盾之处。旧唐书中对宋之问一些褒扬之词,在新唐书里都被删削掉了,颇引人深思。

宋之问年甫二十就进士及笫,《旧唐书》称他“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早期的他是武则天极为宠信的宫廷诗人,曾留下“赋诗夺锦袍”和昆明池赋诗夺魁的佳话。他的那些宫廷诗虽然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的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他的五言律诗构思精巧,高度凝炼,为他后期的创作在诗歌技巧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宗复位后,宋之问以交结张易之罪,贬泷州参军。沉重的打击和内心的痛苦,使他诗风大变,真挚的情感之流开始在精致凝炼的诗歌中自然倾诉开来:

《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过大庾岭,再南过端州时,看到杜审言、王无竞等人题壁诗,却没有见到他们,他怅然写道: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个体生命的沉沦,真切凄惨的遭贬体验,使得诗歌题材变了,再也不是昔日空洞的宫廷诗,其直倾胸臆、慷概述怀的诗句,已开盛唐吟咏性情之作的先风。

第一次贬谪给宋之问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痛苦,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家人的担忧更使他凄惶不安,不久他竟冒着危险偷偷潜回洛阳,在途经襄阳时,他写下了这首令人赞叹的杰作: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诗人复杂的感受表现得多么帖切,多么真挚自然,一洗诗坛上生硬、板滞、艳丽的诗风,我们已感到诗人在放逐中情感越来越变得蕴籍和沉郁起来,其清新流丽的风格预示了盛唐的到来。宋之问回朝后做到了修文馆学土,后来又出为越州长史。《新唐书》本传说他在越州“颇自力为政,”很想有一番作为。其实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尤其是宫廷文人,大多精神格局很小,贪图富贵者多,济民救世之心者少,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情怀到了盛唐才在文人中普遍流行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贬谪后,宋之问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有力的升华,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成就斐然。《新唐书》本传也说他在此期“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廖。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关于这首诗,袁宏道在他的《灵隐》游记中曾这样说:“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如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景云元年,睿宗即位,以宋之问无改悔之心为名,徙钦州。面对又一次贬谪的打击,他在桂州登上逍遥楼,心中五内郁结,慨然赋诗道:

逍遥楼上望乡关,

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

无因雁足系书还。

在南徙中,经藤州时,沿途触景生情,写下了这样一首珍品:

《发藤州》朝夕苦遄征,孤魂长自惊,泛舟依雁渚,投馆听猿鸣。石发缘溪蔓,林衣埽地轻,云峰刻不似,苔藓画难成。露浥千花气,泉和万籁声,攀幽红处歇,跻险绿中行。

诗中情景交融,气韵浑成,自然流丽,兴象玲珑,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了。

《旧唐书》本传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一代诗人殒落。唐代大诗人张说论及宋之问诗时,曾赞叹到“皆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杜甫对宋之问的诗似乎特别喜爱,不仅所写风景相似,诗语和表现方法也是青出于蓝。前人赞誉宋之问是“唐律之龟鉴”和“诗家射雕手,”他确实能跻身唐代笫一流诗人之列而无愧。

标签: 宋之问

更多文章

  • 被世人唾弃的宋之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赤彦说历史标签:宋之问

    公元656年,宋之问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宋之问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却遗传了父亲宋令文的才华。在宋令文的教授下,宋之问写诗词的水平日益精进。19岁时,宋之问已经长成一位翩翩美男子,他自信满满地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想到宋之问竟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前三名,并被授予“进士及第”的称号。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参加

  • 宋之问自荐枕席,被武则天拒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宋之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对于上述诗句,其实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却很少知道出处,不过这首诗却有一个怪相,因为他有两个作者,在全唐诗中,在诗人刘希夷名下有这样一首诗,在宋之问名下也有这样一首诗,区别在于,诗句中有一句“洛阳女儿惜颜色”,其中在宋之问名下这句改成了“幽闺女儿惜颜色”

  • 隋末十八路反王之李子通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子通

    自古乱世出英雄,由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槽运河,导致国内空虚,朝政日加腐败,天怒人怨,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大隋王朝就被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给覆灭了,今天为大家讲述的的就是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楚王李子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李子通,东海郡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由于朝政腐败,李子通加入农民起义军中,通过不

  • 杜审言:敢为“狂人”的资本是,他的确很会写诗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杜审言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01 | 一个狂人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武周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时任洛阳县丞的杜审言因“不慎言”被贬吉州任司户参军,这在“风声鹤唳”的武则天时代,为官被贬本是司空见惯的事,连谈资都算不上。但是杜审言赴任时,以陈子昂、宋之问为首的文坛巨匠多达45人,纷纷为杜审言送行饯

  • 杜审言:文坛上的第一狂人,号称屈原和王羲之都只配给他当下属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杜审言

    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稍微学点文史之人,定是知道这杜审言的,且不说他是奠定唐诗格律之人,还同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红极一时,并且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子,名叫杜甫。其实在唐代,杜甫的诗作并未被人所赏识,那名声最大的是李白,可以说,杜审言在唐代的名气是高于杜甫的,只是到了宋代

  • 杜审言自傲无人能比,却有个孝顺儿子和一个受后世敬仰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杜审言

    如果要推选一个狂士,我觉得此人可以入选,为什么呢?请看一看他到底有多少狂。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屈原和宋玉是著名的辞赋家,宋玉是屈原的徒弟,这位仁兄觉得他写的文章,如果屈原和宋玉看到了,也只能当他的帮手。他写的字,如果书圣王羲之见到

  • 重识薛家(增八)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号称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张若虚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国文化的风潮也重新吹遍了大江南北。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推广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唐诗的魅力依旧不减,赢得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推崇。在各方文学爱好者称赞唐诗的文章中,总会提到一首唐诗叫做《春江花月夜》。他们对这首诗极为推崇,号称

  •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张若虚

    一眼大唐,梦回神都。如今大唐距离我们千年之久,但唐诗百首陪伴我们跨越千年。一首首对仗工整的诗句,仿佛带我们回到那大唐盛世。世人皆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却不知唐朝还有一位“孤篇盖全唐”的诗人——张若虚。大唐盛世,诗赋满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开放且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杨广这两首诗,启发了张若虚,写下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张若虚

    世人只知“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杨广也有两首在唐朝的历史当中,除了那些非常有名的政客,还有很多出名的文人,要想了解整个唐朝,眼光不能只是局限于朝堂中,还应该把目光看向那些大诗人们,他们的人生也向我们反映了唐朝的一些状况。在唐朝时期,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张若虚。关于他的字还有号

  • 张若虚、白居易、苏轼、白居易、曹雪芹,每人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春花灿烂标签:张若虚

    张若虚、白居易、苏轼、白居易、曹雪芹,每人一首描写春天的经典名篇,值得欣赏,还有译文呢 !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