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书法家王献之恃才傲物,结果被人逐出家门

书法家王献之恃才傲物,结果被人逐出家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蔡蔡体育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3/12/9 7:38:41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数千年来的书法家可谓望尘莫及。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书法最优秀的是第七子,即最小的儿子王献之

《晋书》记载:“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

王献之,字子敬,少年时期就颇负盛名,虽终日闲居在家,容貌举止从不懈怠,几岁的时候,看几个门生在玩赌博游戏,他在一旁对其中一人说:“这局你要输了!”

那个门生很不高兴,对他说:“你这小孩纯属管中窥豹,只看到了一个斑点而已。”

王献之发怒了,说:“远的我服荀奉倩,近的我服刘真长。”而后一甩袖子,愤然离去。

有一天,王献之和两个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见名士谢安,两个哥哥喋喋不休说了一些俗事,王献之只是寒暄几句便沉默不语。

王氏兄弟告辞离去,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哪个更优秀一些呢?”

谢安说:“小的更优秀一些。”客人说:“何以见得呢?”

谢安说:“吉人寡言少语,这孩子从进门到出门,没说几句话,因此我断定他将来贵不可言。”

谢安没看走眼,王献之后来才华过人,书法水平名冠一时,影响深远,仕途顺利,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官职。

王献之与原配妻子兼表姐的郗道茂离婚后,迎娶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成了简文帝的乘龙快婿。

后来,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被晋安帝司马德宗立为皇后,王献之又成了国丈,堪称富贵至极。

王献之书法水平究竟如何?

《晋书》称:“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有一次,他正在埋头苦练的时候,父亲从后面悄悄去抽笔,结果没抽走。

足可见王献之握笔相当有功力,王羲之感叹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出大名啊!”

王献之曾在墙壁上书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父亲王羲之认为写得超赞,前来观赏者达数百人。

王献之在书法上学习父亲王羲之,同时也像父亲一样,不局限于一种书体,一个门派,而是博采众长,兼顾百家,“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同时在此基础上独创自己的风格。

王献之首创“一笔书”,一改父亲上下不相连的草体,能一笔连贯多个字,不拘一格,气势豪迈。

王献之后期的书法与父亲王羲之不相上下,世人将其父子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还“善丹青”,权臣桓温请王献之在扇面上题字,王献之不小心“笔误落”,弄脏了扇面,索性把文字改成了作画,画了一头青白杂色的小牛犊,甚为奇妙。

王献之和哥哥王徽之的性格迥然不同,有一天,王府忽然失火,王徽之吓得起身仓皇逃窜,连鞋子都忘穿了。

王献之则处变不惊,“神色恬然”,呼叫家中仆人搀扶他,镇定自若地走出门。

《晋书》记载:王献之声名在外,不免有些风流不羁,傲慢自负。

某一天,名士谢安问他:“你觉得你的书法和家尊比起来,谁更厉害呢?”

王献之说:“故当不同。”——当然是各有千秋。

谢安又说:“外面可不是这么评价的。”王献之说:“外人哪儿能说清楚呢?”

王献之有一次路过吴郡,闻知此地有一座著名园林。

他并不认识园林的主人名士顾辟疆,也没打招呼就进去了,大大咧咧,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顾辟疆当时正在设宴招待客人,见王献之如此狂妄,气愤不已,对他说:“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父耳!”

——对主人傲慢,是无礼;以地位高轻视他人,是无道,失礼而无道,形同北方伧父(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耻于和粗鄙之人为伍。

顾辟疆愤然派人将王献之赶出园林,王献之毫不在乎,拂袖而去,依旧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留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传世墨宝,可惜真本已散失,现存藏品多为唐代摹本。

标签: 王献之

更多文章

  • 父亲叫王羲之,儿子叫王献之,父子之间为何不避讳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王献之

    在中国历史上,父子都是书法家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三国时期的钟繇和钟会父子,又比如唐朝时的欧阳询和欧阳通,再比如宋朝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但是,最出名的还应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王羲之自不待说,被后世尊为书圣,其实王献之也被尊为书坛亚圣,与父亲并称为“二王”。而且,王献之的名气一度超过父亲,在

  • 大书法家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儿子王献之也是后起之秀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王献之

    引子“入木三分”乃赞誉笔者书法精益,造诣颇深。据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皇帝要去祭祀,于是便令王羲之将祝词写于木板之上,派人雕刻出来。而王羲之笔力极其雄厚,笔墨直浸入木板三分之处,工人雕刻良久,于是便得入木三分一说。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学

  •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王献之领衔率王凝之、王珣、王珉名留史册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以王献之为领袖,与乃父齐名,世称“二王”。王羲之有七子,七子都善书,但载入史册者,唯王凝之、王徽之、王涣之、王操之与王献之五人。王凝之工草隶,《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7行60字。王徽之善正、草书,《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草书一帖,7行52字,《万岁通天进帖》有其行书一帖,名《

  • 王献之遇上霸道总裁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王献之

    王家兄弟有七人,最靠谱的是老二王凝之,最不靠谱的是老五王徽之,老七王献之则是人见人爱的佳公子,可是,有谁知道佳公子的心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代诗人方岳写的这句诗送给王献之最好。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有次恰逢下雪,谢安考谢家子弟,问,什么可以比作雪花?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

  • 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 令人唏嘘不已的一段生死虐恋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各个都练书法,但最有成就者,非小儿子王献之莫属。不过王献之,让后世记住的不仅仅是其书法上的成就,他与两位女性的生死虐恋,也让今人唏嘘不已。《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王献之(子敬)在生命弥留之际,道士问他,一生中可曾犯过什么错。他回答到:没有别的事,只记得与郗家小姐离过婚。寥寥

  • 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后,我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新安公主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他出生于东晋望族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本人也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高富帅,却有一段无可奈何的伴随一生的锥心之痛!这一切还要从王献之临死前说起!《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

  • 王献之与妻离婚,改娶新安公主,其中隐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新安公主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具有广大影响力的文人,给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儿子在书法领域的贡献,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由于他们出身于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因而也成为那个时代士族文人的典范。他们的一生与家族门阀的利

  • 清华大学的校名源自晋陵公主的丈夫的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创意动漫家标签:晋陵公主

    东晋的晋陵公主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儿,父亲为她选择夫婿的时候,曾对“公主择婿委员会”提出要求:“为公主选婿,要像刘惔[dàn]、王献之那样儿就可以了!王敦、桓温之流(这四位都是驸马)虽然也不错,但是他们喜欢干涉帝王家事,令人讨厌!”公主择婿委员会委员长王珣[xún]回答说:“谢混虽然比不上刘惔,却不比

  • 王绪向宰相告殷仲堪黑状,殷仲堪束手无策,王珣妙计转忧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殷仲堪

    晋安帝时期,王宝国和堂弟王绪一起依附于司马道之,后来得以成为宰相,执掌大权。当时殷仲堪任荆州刺史,与王绪有些矛盾,王绪因此常向堂兄王宝国告黑状,意图杀掉殷仲堪。殷仲堪束手无策,很担扰,于是向东亭侯王珣请教避难方法。王珣淡淡一笑,说,简单呀,你只要多去王绪家走动,每次去都把手下人屏退,再随便和他聊聊天

  • 他是明朝第一忠义之臣,被誉为“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恕

    王恕,字宗贯,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授官大理寺左评事。(王恕)升任扬州知府,不等报批便发放粮食救济饥民,兴建了资政书院来督促读书人。天顺四年,因为他治理地方成绩最好,破格晋升为江西布政使。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结伙作乱,朝廷晋升王恕为右副都御史去安抚治理。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了大盗刘通,又征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