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献之《上虞帖》,虽是赝品,依然不妨碍它成为镇馆之宝

王献之《上虞帖》,虽是赝品,依然不妨碍它成为镇馆之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春和剧说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3/12/9 10:53:06

《上帖》,又称作《夜来腹痛帖》。

是唐朝人临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麻纸摹本。

墨迹为王羲之晚年风格的草书,七行五十八字。

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此帖被刊刻在《淳化阁帖》中。

明朝时被录入《东图玄览》一书中。

《上虞帖》全文为: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大意是:

东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的某一天夜间。

王羲之因为突然肚子疼,不能去和久未相见的朋友相聚。

于是写信给朋友,表达内心的遗憾,信中还提到了亲戚朋友的一些近况。

其中修龄是从弟王胡之的字。

重熙是妻弟郗昙的字。

安指的是太傅谢安

根据印文、题跋可知。

此帖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南唐皇家收藏。

上有“集贤院御书印”的骑缝印文。

北宋灭掉南唐,《上虞帖》很可能做为战利品,被收入汴梁城的皇宫。

上面有“晋王羲之上虞帖”、“政和”、“宣和”字样的泥金书题跋和双龙朱文圆印印文。

可见此帖曾是宋徽宗赵佶爱不释手的藏品。

明朝时期,《上虞帖》一度为晋王府收藏。

万历年间转入书画鉴赏家韩逢禧手中。

清朝初年,又转为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珍藏。

嘉庆年间,其主人又换成了翰林商载。

清末为书画家程定夷所有。

《上虞帖》虽然不是真品,却依然被列入国宝系列。

不仅仅因为年代久远,主要是其临摹水平相当高超,堪与原作媲美。

书画鉴赏家詹景凤评价称:“唐摹之绝精者。”

1969年,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上虞帖》。

当时的专家鉴定为赝品,后弃置一旁。

直到1972年,才被专家确认为唐代摹本的珍品。

1975年,《上虞帖》经修复,焕然一新,书画界为之震惊。

后被精心珍藏至今,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标签: 王献之

更多文章

  • 书法家王献之恃才傲物,结果被人逐出家门

    历史人物编辑:蔡蔡体育标签:王献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数千年来的书法家可谓望尘莫及。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书法最优秀的是第七子,即最小的儿子王献之。《晋书》记载:“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王献之,字子敬,少年时期就颇负盛名,虽终日闲居在家,容貌举止从不懈

  • 父亲叫王羲之,儿子叫王献之,父子之间为何不避讳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王献之

    在中国历史上,父子都是书法家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三国时期的钟繇和钟会父子,又比如唐朝时的欧阳询和欧阳通,再比如宋朝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但是,最出名的还应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王羲之自不待说,被后世尊为书圣,其实王献之也被尊为书坛亚圣,与父亲并称为“二王”。而且,王献之的名气一度超过父亲,在

  • 大书法家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儿子王献之也是后起之秀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王献之

    引子“入木三分”乃赞誉笔者书法精益,造诣颇深。据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皇帝要去祭祀,于是便令王羲之将祝词写于木板之上,派人雕刻出来。而王羲之笔力极其雄厚,笔墨直浸入木板三分之处,工人雕刻良久,于是便得入木三分一说。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学

  •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王献之领衔率王凝之、王珣、王珉名留史册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以王献之为领袖,与乃父齐名,世称“二王”。王羲之有七子,七子都善书,但载入史册者,唯王凝之、王徽之、王涣之、王操之与王献之五人。王凝之工草隶,《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7行60字。王徽之善正、草书,《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草书一帖,7行52字,《万岁通天进帖》有其行书一帖,名《

  • 王献之遇上霸道总裁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王献之

    王家兄弟有七人,最靠谱的是老二王凝之,最不靠谱的是老五王徽之,老七王献之则是人见人爱的佳公子,可是,有谁知道佳公子的心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代诗人方岳写的这句诗送给王献之最好。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有次恰逢下雪,谢安考谢家子弟,问,什么可以比作雪花?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

  • 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 令人唏嘘不已的一段生死虐恋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各个都练书法,但最有成就者,非小儿子王献之莫属。不过王献之,让后世记住的不仅仅是其书法上的成就,他与两位女性的生死虐恋,也让今人唏嘘不已。《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王献之(子敬)在生命弥留之际,道士问他,一生中可曾犯过什么错。他回答到:没有别的事,只记得与郗家小姐离过婚。寥寥

  • 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后,我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新安公主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他出生于东晋望族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本人也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高富帅,却有一段无可奈何的伴随一生的锥心之痛!这一切还要从王献之临死前说起!《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

  • 王献之与妻离婚,改娶新安公主,其中隐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新安公主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具有广大影响力的文人,给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儿子在书法领域的贡献,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由于他们出身于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因而也成为那个时代士族文人的典范。他们的一生与家族门阀的利

  • 清华大学的校名源自晋陵公主的丈夫的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创意动漫家标签:晋陵公主

    东晋的晋陵公主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儿,父亲为她选择夫婿的时候,曾对“公主择婿委员会”提出要求:“为公主选婿,要像刘惔[dàn]、王献之那样儿就可以了!王敦、桓温之流(这四位都是驸马)虽然也不错,但是他们喜欢干涉帝王家事,令人讨厌!”公主择婿委员会委员长王珣[xún]回答说:“谢混虽然比不上刘惔,却不比

  • 王绪向宰相告殷仲堪黑状,殷仲堪束手无策,王珣妙计转忧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殷仲堪

    晋安帝时期,王宝国和堂弟王绪一起依附于司马道之,后来得以成为宰相,执掌大权。当时殷仲堪任荆州刺史,与王绪有些矛盾,王绪因此常向堂兄王宝国告黑状,意图杀掉殷仲堪。殷仲堪束手无策,很担扰,于是向东亭侯王珣请教避难方法。王珣淡淡一笑,说,简单呀,你只要多去王绪家走动,每次去都把手下人屏退,再随便和他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