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与桓温——欲行大事者,为何身后都颇具争议?

曹操与桓温——欲行大事者,为何身后都颇具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妖火说历史V 访问量:2055 更新时间:2024/1/19 13:33:30

在我国古代,“加九锡”是人臣的最高礼遇,一般没有极其特殊的功劳是不得也不敢受封的。而在王莽以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加九锡也成了权倾朝野乃至篡位者的标配。比如曹操、孙权司马昭、刘裕、萧道成等;也有推辞没接受的,比如蜀汉尚书令李严就曾建议给诸葛亮加九锡,被其婉拒;司马懿在世时也没有加九锡,到其子司马昭时才接受。

但是有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接受九锡,甚至连象征性的推辞都没有,其在历史上的争议程度却比上面这些受过九锡的人还要大,他就是曹操的谯郡同乡桓温。

桓温的故事,我在拙作《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已经有过详述,对于这个历史人物,笔者的态度一向是褒扬多于批评、肯定大于否定的。

在东晋那万马齐喑的年代,桓温是为数极少的出身大族却仍能以天下为己任、并且成功光复过故都洛阳的人。相比于当时的那些只知道高卧东床、谈玄论道的南渡名士,桓温知玄谈却不陷于其中,有名士修为却实心任事,其灭成汉的功绩对于东晋南朝的存废更具有重大意义。这样一个难得的实干家,却被当时和后世的很多人视为乱臣贼子,在史书中与坐实了乱臣身份的王敦同传,我认为是不公允的。

而桓温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主要因为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废立皇帝,二是生了个儿子。

桓温废皇帝(海西公),其理由是这位仁兄不但某些方面出了问题,还有龙阳之好,而且似乎还有牛头人的癖好(其妃生下的子嗣都是男宠的孩子)。这一理由据说是不成立的(《晋书》称其为“诬”),但是我觉得总不至于是空穴来风。一是因为这件事过于离谱,而且有鼻子有眼;二是因为西汉哀帝确实做过类似的事,并且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扰攘,王莽也正是借此机会上位的。桓温就是再想篡位,也不至于找一个这么明显的理由来给自己铺路,所以我认为此事虽然也许有夸大,但也应该有事实基础。

至于其子桓玄,那就真没办法了。作为桓温幼子的桓玄没有继承其父的本事和韬略,却比他爹野心更大,并且最终完成了加九锡到篡位的过程,然后迅速失败,导致桓氏几乎也被诛戮殆尽。没办法,历来造反不成的人大多如此下场。

而桓温本人,虽然行过废立之事,据史料称其也确实有当皇帝的心思,但是直到他去世,他也确实没有加过九锡,并且就是拜那位被后世捧得很高的谢安所赐。谢安本来在桓温的幕府里做事,桓温对他也比较看重;而在谢安执掌中枢后,却一再阻拦桓温的夺权计划,并直接授意下属“完善”给病重的桓温加九锡的诏书,直到最终拖死了桓温。

后人看谢安此举,多视其为高招;但如果结合时代和个人背景来看,我只能说这是谢安为门户计之举。

东晋政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变数,因为在皇权不断加强的大趋势下,东晋的皇帝几乎都是橡皮图章,大权被几大家族轮番把持。在桓温崭露头角前,是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控制朝政;而在桓温一病不起时,谢氏家族就有机会了,后面的历史也确实就是这么发展的。

因此,已经有勃兴之势的陈郡谢氏,和虽然不再能左右朝廷但是依然树大根深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还有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的太原王氏、陈郡殷氏等家族,自然不能容许桓氏打破这种平衡。所以桓温三次北伐基本都是先胜后败,根源几乎都在执政者有意掣肘;而当北伐形势最好时,朝廷却又否决了桓温北伐的请求,让毫无将才只会空口白话的殷浩领军,最后自然只能是大败亏输,师劳兵疲。

这可能正是桓温饱受非议的理由:他想做事,但是这样就会打破东晋的平衡;他越努力建功立业,旁人就越觉得他是异类;他在前线出生入死,后方的名士们一边在醉生梦死中享受着他和将士们创造的和平,一边满含不屑地称其为“老军”。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都想躺平、摆烂,凭什么你要上进?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曹操。当汉末天下大乱时,曹操征伐四方,讨黄巾,征张绣,战袁绍,破乌桓,于民屯田休养,选官唯才是举。而这些举措对于那些面对糜烂的天下无计可施的官员士族而言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么做会动他们的奶酪,会破坏当时已经基本成型的士族地主自然经济。所以,曹操在活着的时候就没少遭人诟病,死后不久其子曹丕就接受了“九品中正”,彻底革了他老子的命;而在曹操去世后不到三十年,代表士族阶级利益的司马氏就发动政变,并在十六年后彻底取代了曹魏。

更具宿命感的是,那场为司马氏的皇权大厦奠基的政变就发生在曹操自己的陵墓上,而在这场政变中为曹爽等人殉葬的家族里,就有谯郡桓氏——正是桓温的家族。在血腥的屠戮中幸存下来的桓氏后人在东晋终于又扬眉吐气,甚至差一点就掀翻了司马氏,却最终被一个更狠的人赶下皇位,并且真正被灭了门。

当然,桓氏的遭遇也为后来者提了个醒:消灭桓玄的刘裕比桓温果决得多,在他也感到身体不行的时候立刻就把司马家的皇位夺了过来;此后的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是沿着刘裕的道路,该下手时绝不迟疑。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那些加九锡并且真的篡了位的,譬如刘裕等;或是加了九锡没来及篡位就去世,由其子完成加冕的,譬如司马昭、高欢(死后被追加九锡,后其子高洋篡位),其争议性都没有曹操和桓温那么大。曹、桓二人,一个加九锡、封公称王却终身不越雷池,一个死后都没能被追加九锡,他们所受的褒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都是率先吃螃蟹的人,所以才能被后人一边效法一边拿来作为谈资吧。

标签: 桓温

更多文章

  • 桓温北伐趣闻:叛徒打叛徒,两败俱伤时桓温来捡漏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桓温

    永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356年,晋廷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桓温进行第二次北伐,目标是占据许昌的姚襄。姚襄本听命东晋朝廷,殷浩北伐时,姚襄临阵当了叛徒,并直接导致殷浩北伐失败。后来他先屯于淮南,招掠流民,众至七万,同时派使者上疏晋廷罪状殷浩,后又听从其将佐的建议,称大将军、大单于,带兵

  • 世间奇男子伟丈夫桓温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桓温

    恒温,字元子,典型的豪门公子,其父是恒彝,在驻守宣城的时候,被江播所害为国捐躯。东晋追授其为廷尉,一等男爵。当时恒温不过15岁,身怀家仇。时刻都想亲手宰杀仇人。替父报仇。不料江播病死,父亲死了,那就儿子偿还,就在江播的吊丧的灵堂之上,恒温身怀利刃,闯入灵堂,出其不意,一刀下去斩杀江播长子江彪。趁众人

  • 篡位登基的驸马爷桓温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桓温

    东晋穆帝登基以后,庾氏逐步失势。大驸马穆帝的姑父,东晋明帝的女婿恒温逐步执掌国政,可以说人气,才气,运气,都让恒温占全了,而且恒温此人天生领袖气质,文武兼资。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拉开帷幕大驸马恒温有灭国(成汉)之功,逐渐掌控东晋朝局,可以说,自打东晋立国,东晋皇帝就没有当过家,不过是几个权臣来回秉政而已

  • 桓温为何不杀谢安,如果谢安早于桓温而亡,桓温称帝也未必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桓温

    桓温篡位称帝没有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过于求稳和心善,实际上他当时是政治环境远远高于刘裕。桓温又是世家大族,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又是晋明帝的女婿。妥妥的头号外戚,功绩也是不浅,灭亡成汉,三次北伐,击溃姚襄。没有篡位成功也和运气差点有关系。谢安这人真没有多大的本事,最大本事就是运气好,淝水之战完全是老天

  • “貂不足,狗尾续”:司马伦糗事,亲政百余天被赶下朝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司马伦

    魏晋南北朝武帝司马炎继承了祖父司马懿的“功业”,老爹司马昭的“功业”,开创了“三国演义”,并为终结“三国之乱”立下了丰碑。但他也留给后人两份“劣等传承”,一份是把自己的愚蠢之子司马衷立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那位在饥饿中高呼“不如吃肉”的晋惠帝。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亲弟,被大封特封,这才导致了“八

  • 为了反对司马伦,三王起兵,开启了西晋内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瞭望标签:司马伦

    洛阳郊外北芒山巅,狂风骤至。司马懿鬼魂现身,降下圣言欲辅佐司马伦执掌西晋,天下大震。不信邪的齐王等人欲废黜司马伦,但仙人突临嵩山布下大阵,齐王所部兵马大败。谁在操弄鬼神?公元300年,盛极一时的西晋京师洛阳,突然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皇后贾南风被毒死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内,贾氏灭族。国家栋梁张华、裴頠全族

  • “狗尾续貂”的司马伦如何能坐上西晋的皇位?是靠颜值还是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司马伦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专注高质量历史文章,文章较长喜欢的可以关注支持一下!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即皇帝位,改元建始,虽然司马伦经过贾后乱政与淮南王争权后成功上位,但是目前西晋的形式不容乐观,这一时期有实力的诸侯王不在少数,这也直接决定了他这个皇帝做不长久。司马伦称帝,

  •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伦,为人庸鄙,篡夺侄孙的皇位,掏空司马家根基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司马伦

    文/格瓦拉同志《虎啸龙吟》第二集中,导演让柏灵筠为司马懿所生之子司马伦上场,并将其塑造为一个聪明早慧、乖巧可爱的“小人精”,也预示着将来必大有作为。然而历史上的司马伦形象却与此大相径庭,此君不仅庸鄙不堪,而且权力欲极强,为了皇位不仅把侄孙晋惠帝尊为太上皇,还把西晋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由此引发诸王之乱

  • 羊祜(西晋军事家)是蔡文姬的亲外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白和贺知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羊祜

    羊祜(西晋军事家)是蔡文姬的亲外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白和贺知章亦师亦友,贺对白有知遇之恩,贺谓白“谪仙人”;李白和孟浩然是好友;“茶仙”卢仝是卢照邻嫡孙,卢仝和贾岛为好友;卢照邻曾拜药王孙思邈为师炼制丹药调理身体;韩愈对贾岛(诗奴)有知遇之恩,贾岛给韩愈写过诗;贾岛和孟郊好友,并称“郊寒

  • 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的人有谁?西晋羊祜灭吴有功,唐李绩平定四方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羊祜

    诸葛亮这个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他聪明睿智,忠诚干练,勤劳努力,公正廉洁。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么多优秀的闪光点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的,好像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聪明睿智的人,没那么忠诚,比如司马懿。忠心耿耿的人未必就很干练,比如史可法。廉洁奉公的人,未必就聪明睿智,比如海瑞。所以我们终于会发现,诸葛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