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邙山二战,一代枭雄高欢,差点死于贺拔胜手里

邙山二战,一代枭雄高欢,差点死于贺拔胜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皇宫 访问量:4023 更新时间:2024/1/24 1:33:24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宇文泰在邙山初战中,因为自己的情敌冒进,急于求成。结果正中高欢的下怀,结果使得西魏军被东魏军给打得落花流水。而宇文泰本人也被东魏大将彭乐追击,差点就命丧于彭乐之手。好在宇文泰通过花言巧语说动了彭乐,这才有了逃跑的机会。而宇文泰回到大本营之后,心有不甘,决定要重整旗鼓,再次发动战事。

邙山初战大败后宇文泰重整旗鼓,再次发兵邙山

宇文泰回去后重整旗鼓,第二天便卷土重来,再次发兵邙山。他亲自率军居中,由赵贵带领左翼部队,若干惠带领右翼部队,三路齐发,合击高欢。宇文泰憋着一股劲,就是要收拾高欢。昨天偷袭不成,狼狈奔走,让他觉得颜面尽失。两军相接时,宇文泰命左路军的赵贵牵制高欢,中军和右军合力进攻高欢的侧翼。

高欢全军还沉浸在昨日大捷的喜悦中,没想到宇文泰来得这么快。高欢这才领教了宇文泰的有仇就报,绝不会再多等一天的作风。

西魏军有备而来直取东魏中军,东魏军溃不成军

但见宇文泰又来挑战,兵马众多的高欢也想到:宇文泰如果就此跑回关中,再想抓他还麻烦了。现在他自己送上门来了,很好!高欢下令:全军整队,迎战!

这边东魏军的士气正旺,不过这次他们轻敌了。因为西魏军刚打了败仗,损失三万多人。很多将士的亲人、战友都被高欢的部队杀了,宇文泰的动员令就是复仇。所以,对面的西魏军是一支哀兵,同仇敌忾,力量空前。

高欢正确的打法应是:依托坚固的工事,可劲地刺激宇文泰,让其恼羞成怒下令攻坚。最好让彭乐出来现身说法,爆一爆宇文泰的糗事。然后,东魏军坚守阵地,等西魏军的锐气没了,战斗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东魏军再猛虎下山,进行致命一击。

可惜,东魏军自高欢以下的所有人,都被前一天的大胜冲昏了头。宇文泰一挑战,高欢立即下令迎战。

仓皇迎战的东魏军的侧翼很快便被宇文泰攻破。西魏两路大军一路斩杀,就奔着高欢的中军而来。高欢眼看大军即刻溃败,步兵都被俘虏了。

高欢遇险慌不择路,都督尉兴庆挺身护主

混战中,高欢的坐骑也被射死了。高欢跌落马下,宇文泰催动骑兵,飞快地向高欢扑来。风水轮流转,高欢怎么也想不到昨天彭乐差点活捉宇文泰,今天就轮到自己将成为宇文泰的阶下囚。

好在,高欢帐下既有彭乐这样的二货,也有赫连阳、尉兴庆这样的猛士。眼看追兵将至,大将赫连阳将自己的马让给了高欢,自己则翻身徒步阻击敌人。

赫连阳孤身一人,能挡住的敌人毕竟有限。西魏军的骑兵留下几个跟他缠斗,剩下的继续追着高欢不放。而此时,高欢已经上马跑了,可跟随在他身边的只有七名侍卫。

千钧一发之际,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拍马赶到,高喊:大王休慌,末将在此!尉兴庆对高欢说:“末将有羽箭百支,可杀百人,大王速退”。

高欢看着尉兴庆,激动地大吼道:“此战结束,你要是还活着,你就是怀州刺史;你要是死了,怀州刺史是你儿子的”!尉兴庆告诉高欢:“我儿子太小,当不了;我若战死,您就把这职位给我哥吧!”高欢眼里噙着泪,点头答应了。

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忠臣。高欢打马扬鞭闪了,尉兴庆孤身一人,抱着必死的决心转身迎敌。箭雨纷飞,西魏军骑兵一个个应声倒地。尉兴庆一个人一张弓一袋箭,生生挡住了一群西魏骑兵。眼看着高欢一骑绝尘,逃出视线之外。

这帮西魏军骑兵简直气疯了,抓不住高欢,那就砍死这个会射的。此时,尉兴庆的箭已经射光了,很快便被蜂拥而上的西魏骑兵乱刃分尸。

东魏小兵泄露高欢行踪,宇文泰派贺拔胜捉拿

高欢跑了,宇文泰岂能放过,他很快从东魏军俘虏口中得知高欢的去处。当天夜里,宇文泰下令,从军中挑选三千敢死队。每人标配短兵利刃,由大都督贺拔胜带队,带着东魏降兵去抓高欢。

高欢正坐在大帐中郁闷呢,门口儿的警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来,一把拽起高欢就跑。高欢跑出大帐一看,马上就呆住了。火光中,数千西魏军已经杀到了大营不远处。高欢眼尖,一眼就看到,带队的是老熟人贺拔胜。而此时贺拔胜也看见了惊慌失措,被人推着往马上爬的高欢。

四目相对,高欢一使劲儿上了坐骑,而贺拔胜也仅来得及招呼身边的亲兵。高欢在几名侍卫簇拥下,打马狂奔,后面是贺拔胜等14骑紧追不舍。

贺拔胜横槊怒斥高欢,段韶射马救主

没一会儿,贺拔胜便追上了高欢,手中大槊的槊尖儿已经能扎到高欢的马屁股了。贺拔胜提朔就刺,可是朔尖总差高欢那么一点,就是碰不到。他急的大喊:“贺六浑(高欢鲜卑名字),我贺拔破胡(贺拔胜字破胡)一定杀了你!”高欢哪里敢答话,早吓得魂飞魄散,只顾快马加鞭,催马奔跑逃命。

不出意外,这次高欢绝对没跑了。可是,意外偏偏就出现了。就在高欢几乎要闭目等死的时候,只听一声惨叫,高欢却没有感觉到疼痛。高欢回身一看,只见贺拔胜的坐骑被人射中,把贺拔胜给甩下来了。射箭的是高欢的外甥、武卫将军段韶。

高欢趁着段韶给他争取到的几分钟时间,玩命地抽马,一转眼跑没影儿了。气得贺拔胜跺脚长叹:“平日弓不离身,可偏偏今日忘带弓箭,难道是老天让高欢这小子活命吗?”

高欢杀死贺拔胜家属,一代骁将郁郁而终

高欢死里逃生后,战局又向着他有利的方向发展。西魏军的左路主将赵贵等人指挥不力,被东魏军打得丢盔卸甲。导致西魏军开始溃退,东魏军则乘胜追击。最后,西魏军败回,东魏军也适时收军,邙山大战就此结束。

高欢可记住这个贺拔胜了,待战后回去,就把贺拔胜在东魏的儿子亲戚们杀个净光。贺拔胜闻讯后愤恨不已,活活被气死了。宇文泰听到贺拔胜的死讯后,流着泪对左右说:“各位将领面对敌人的时候,神色都会有所变化。唯独贺拔公上战场就跟平时一样,真是大勇之人啊。”可怜贺拔胜英勇一代雄主,最终却被活活气死,实为惜哉。

总评:

宇文泰回马再战邙山,贺拔胜横槊追击,高欢死里逃生。风水轮流转,东魏赢得邙山大战,高欢气死贺拔胜,英雄叹英雄。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尔朱氏大势已去,高欢入主洛阳另立新君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自从尔朱兆给予高欢六镇流民的管辖权之后,高欢手里终得兵权。犹如蛟龙出海,马踏平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好一派广阔天地任其施展雄心万丈。不过在兵力上比起尔朱氏兄弟还是小巫见大巫,鸡蛋碰石头。彼时,高欢先是托词远离尔朱兆,又用计激发手下

  • 两朝风云高乾劝高欢称帝,为何高欢不接受,反而出卖高乾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高欢

    高欢是北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权臣,他不仅在覆灭尔朱军事集团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对东西魏的分裂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北齐皇室的奠基人。可以说在北魏末年和东魏时代,高欢是北方军阀中最为顶级的存在,也是有着篡国登基称帝的机会的。当时高欢的部属,也是族叔高乾就劝过高欢称帝,但高欢却没有接受

  • 拓跋宏孝文帝如何少年垂拱,独揽大政?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少年垂拱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宫 ,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亲李夫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迁都洛阳彰显其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你好朋哥标签:拓跋宏

    作为两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君王,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统治下,他迁移首都洛阳,推行汉化,彻底扭转了五胡乱华之后,胡汉两族纷争不断的北疆局势,同时也让北疆各民族与汉族文明相结合,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跋宏的许多事迹都是被后世所记载的,这一章就是关于他的国都迁移到洛阳

  • 两朝风云元恂本已被废为庶人,为何拓跋宏仍要将其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被废除皇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后囚禁在河阳。可一年之后,拓跋宏却不念父子之情

  • 一樽毒酒赐死陪葬-痴情男儿拓跋宏对幽皇后冯润的最后一抹温柔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为了强化自身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打着南征齐国的旗号,率领贵族和大臣,把北魏的国都从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了中原的核心洛阳。在洛阳,北魏上下充分吸取中原的先进文化,国力迅速发展了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为何不选邺城而选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位期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改变了五胡乱华后北方因胡汉矛盾而频繁陷入内乱的局面,使得北方少数民族顺利的和汉族文化融合,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拓跋宏身上很多功绩都只得后人大书特书,本章节便选取了迁都洛阳一事进行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到洛阳,不仅是迁都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拓跋宏

    公元490年,北魏冯太后薨,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行汉化改革。四年之后,孝文帝下令由平城迁都至洛阳,改变了过去与中原遥遥相望的形势。迁都不仅有利于从中心地带对整个国家进行控制,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旧部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迁都之令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对北魏历史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件。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出生到伤亡,结局如影随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老蜗牛标签:拓跋宏

    在我国古代南北朝将近170年历史年间,最有作为的皇帝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莫属。然而这位极具雄才大略又少有污点的贤明君主,一生却充满悲情色彩。拓跋宏,汉族名字叫元宏,是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公元467年,14岁的北魏皇帝拓跋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也叫拓跋宏。拓跋宏刚出生,他的结局人生也正式拉开帷幕。北魏开国皇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正式亲政后推行了什么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正式亲政后推行了汉化改革,也称太和改制,其中,包括官僚体制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在官僚体制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对所有官员实行俸禄制,而后改革官制,经济方面,拓跋宏推行均田制和创建三长制将土地进行了划分和管理,文化方面,他实行彻彻底底的汉化制度,其中包含讲汉语,用汉字、改姓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