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欢、宇文泰双双整顿朝野,引高欢初探西魏

高欢、宇文泰双双整顿朝野,引高欢初探西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安然谈史 访问量:4279 更新时间:2023/12/20 9:57:19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自从孝武帝元修背叛了高欢,转而到关中投靠宇文泰之后。高欢就开始变得不再那么仁慈了,高欢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扶持的傀儡皇帝,居然也有翅膀硬了想要单飞的一天。这让高欢简直难以理解,他很不明白自己的善待,为何还会换来皇帝对他的背叛。而经过皇帝的叛变之后,高欢也开始变心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那么仁慈了。

高欢经历背叛不再仁慈,派兵肃清异己

而高欢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后,心终究是硬了起来,他开始派人去肃清之前的人,尤其是贺拔胜兄弟等人。

他的动作十分的迅速,没几天的功夫。兵马什么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就等着他的一声令下。而再看看贺拔胜和侯渊这几个人,他们却是没有多少防备。与其说是没有防备,不如说是被高欢这一次的征讨的气势吓住了。而高欢这次也没有手软,在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之后,他开始知道了这些人的真实面目。

于是,在高欢一阵的穷追猛打之下,贺拔胜和侯渊等人丢盔弃甲,惨不忍睹。

孝武帝与宇文泰君臣不和,终遭宇文泰毒杀

再说说宇文泰这边,虽然宇文泰迎来了孝武帝,而且孝武帝的存在,确确实实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可以借用天子的名义收下不少的地方。但是,日子一长,宇文泰和孝武帝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明显了起来。

孝武帝本来以为宇文泰重情重义,手里有兵权,对皇帝也是忠诚。但是没有想到,在接触久了之后,孝武帝这才真正看清楚了宇文泰的真实面目。虽然现在没有了高欢的挟持,但是这个宇文泰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于是,君臣的关系越来越僵硬,最后宇文泰将他给杀了。孝武帝到死可能都不知道,从他出逃到长安,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他这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宇文泰另立新君,整顿朝堂

而孝武帝一死,宇文泰和高欢抗衡的手中就少了一个砝码,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孝武帝的孙子元宝炬的身上。

元宝炬虽然是孝文帝的孙子,但由于他的父亲是曾经叛乱未遂被杀,而元宝炬也因为这层关系,就一直处于被幽禁的状态。而宇文泰见高欢手里有一个北魏宗室皇帝,寻思着自己手里也要有一个皇帝。这样一来,自己才师出有名,才有将他击败的可能。

于是,宇文泰一举扶持了元宝炬上位,立为了孝静帝,西魏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成立了起来。

然而,孝静帝还是跟孝武帝一样。虽然是贵为天子,但是手里却没有半分的权利,一直都是宇文泰在把持着朝政。孝静帝想要反抗,但是苦于自己的手里没有半分的兵权和人脉,根本就没有办法可以调动大军。无奈之下,只得听从宇文泰的命令。

而宇文泰立了新君之后,他就开始大力进行整顿朝纲。由于是原先孝敬在孝武帝身边的近臣,比如那个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斛斯椿。宇文泰就给他加封为司徒、太保、太傅等空有头衔却没有实权的职务,结果使得斛斯椿郁郁而终。而对于孝武帝的心腹爱将王思政,他则是把他加封为太原郡公,让其统领一方军队。而王思政后来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技能,为东魏鞍前马后,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宇文泰命独孤信攻取荆州,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时的荆州还尚处于北魏,而独孤信却是跟随着宇文泰立了孝静帝,创立了西魏。但是荆州的百姓们都怀念独孤信的廉政爱民,希望他能够回来。于是独孤信就上书,请求讨伐荆州。

宇文泰当时却是不太同意,毕竟现在兵力有限,不大赞同。但是看着独孤信那么急切的样子,他不好反驳。再加上独孤信自己又只要了两千的兵力,于是宇文泰就答应了下来。

然而荆州这一战却是十分的不好打,独孤信的人还没有到达荆州。就被高欢的人前后夹击,死伤一下子就过半了。然而面对重重的保卫,独孤信还是临时就跟将士们说了,这一战为了自己,为了荆州的百姓,只能赢不能输。

但是高欢早就又想到了这一点,便加派了兵力,一下子就让独孤信成了“困兽”。之后独孤信的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才逃出了高欢的包围圈里。

然而看着高欢占据着荆州,独孤信心里虽然十分的不甘心。但是却是不敢怎样,再加上宇文泰那边又出现了旱灾,粮饷供应不足。一下子让独孤信更是举步维艰了起来,无奈之下,他只能够撤兵,带着自己的这些兵力离开。

可以说,宇文泰对于荆州的攻取,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欢派人攻打潼关不果,华州刺史王罴英勇退敌

高欢一听说宇文泰所在的地方闹了旱灾,粮饷供应不上,立马就高兴了起来,于是命人去攻打宇文泰。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宇文泰的地盘虽说没有了粮饷,但是这硬抗还是可以勉强打一战的。所以高欢的人一直都没有在他的手里讨得半分便宜,这让高欢有些沮丧。

不过他的沮丧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宇文泰的人就坚持不下了。无奈之下,宇文泰只能够去附近搜刮一些粮食。而高欢天天都等着宇文泰出来,这下就找到了机会了,于是带着人去攻打宇文泰的潼关。

宇文泰一听说高欢的人来了,立马就没有心思去搜刮粮食了。他刚刚回到了潼关,就命了王罴去拦住他。王罴倒是高兴,毕竟他在宇文泰的手下,还没有真正见过高欢。这次又是宇文泰给的命令,更是兴奋不已。

不过,兴奋归兴奋,王罴打起仗来还是有些谋略的。一听说高欢要来,他也不敢放松警惕,立马亲自披挂上阵与守城军捍卫华州城。无论高欢来的多少人马,都要将他们拦住。

高欢这边深知,只要破了王罴,这宇文泰也就没有什么嚣张的资本了,于是更是开足了火力,一直让人去攻打。无奈的是,无论高欢这边怎么打,王罴所守的地方就像是一座魏然耸立起来的铜墙一样,半点都没被攻破。无奈之下,高欢只得让人退兵,并选择绕道。

于是,潼关这一战,王罴算是立下了大功。他以一人之勇,就将高欢拦住,靠着这份勇气,他在以后的路上就走得更加的顺畅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赞,分享,谢谢!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邙山二战,一代枭雄高欢,差点死于贺拔胜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宇文泰在邙山初战中,因为自己的情敌冒进,急于求成。结果正中高欢的下怀,结果使得西魏军被东魏军给打得落花流水。而宇文泰本人也被东魏大将彭乐追击,差点就命丧于彭乐之手。好在宇文泰通过花言巧语说动了彭乐,这才有了逃跑的机会。而宇文泰回到大本营

  • 尔朱氏大势已去,高欢入主洛阳另立新君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自从尔朱兆给予高欢六镇流民的管辖权之后,高欢手里终得兵权。犹如蛟龙出海,马踏平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好一派广阔天地任其施展雄心万丈。不过在兵力上比起尔朱氏兄弟还是小巫见大巫,鸡蛋碰石头。彼时,高欢先是托词远离尔朱兆,又用计激发手下

  • 两朝风云高乾劝高欢称帝,为何高欢不接受,反而出卖高乾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高欢

    高欢是北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权臣,他不仅在覆灭尔朱军事集团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对东西魏的分裂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北齐皇室的奠基人。可以说在北魏末年和东魏时代,高欢是北方军阀中最为顶级的存在,也是有着篡国登基称帝的机会的。当时高欢的部属,也是族叔高乾就劝过高欢称帝,但高欢却没有接受

  • 拓跋宏孝文帝如何少年垂拱,独揽大政?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少年垂拱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宫 ,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亲李夫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迁都洛阳彰显其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你好朋哥标签:拓跋宏

    作为两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君王,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统治下,他迁移首都洛阳,推行汉化,彻底扭转了五胡乱华之后,胡汉两族纷争不断的北疆局势,同时也让北疆各民族与汉族文明相结合,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跋宏的许多事迹都是被后世所记载的,这一章就是关于他的国都迁移到洛阳

  • 两朝风云元恂本已被废为庶人,为何拓跋宏仍要将其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被废除皇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后囚禁在河阳。可一年之后,拓跋宏却不念父子之情

  • 一樽毒酒赐死陪葬-痴情男儿拓跋宏对幽皇后冯润的最后一抹温柔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为了强化自身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打着南征齐国的旗号,率领贵族和大臣,把北魏的国都从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了中原的核心洛阳。在洛阳,北魏上下充分吸取中原的先进文化,国力迅速发展了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为何不选邺城而选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位期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改变了五胡乱华后北方因胡汉矛盾而频繁陷入内乱的局面,使得北方少数民族顺利的和汉族文化融合,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拓跋宏身上很多功绩都只得后人大书特书,本章节便选取了迁都洛阳一事进行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到洛阳,不仅是迁都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拓跋宏

    公元490年,北魏冯太后薨,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行汉化改革。四年之后,孝文帝下令由平城迁都至洛阳,改变了过去与中原遥遥相望的形势。迁都不仅有利于从中心地带对整个国家进行控制,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旧部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迁都之令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对北魏历史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件。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出生到伤亡,结局如影随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老蜗牛标签:拓跋宏

    在我国古代南北朝将近170年历史年间,最有作为的皇帝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莫属。然而这位极具雄才大略又少有污点的贤明君主,一生却充满悲情色彩。拓跋宏,汉族名字叫元宏,是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公元467年,14岁的北魏皇帝拓跋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也叫拓跋宏。拓跋宏刚出生,他的结局人生也正式拉开帷幕。北魏开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