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水诗人谢灵运,本是一代文坛巨匠,最后是如何“作死”自己的?

山水诗人谢灵运,本是一代文坛巨匠,最后是如何“作死”自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 访问量:2541 更新时间:2024/1/16 18:40:10

前言

自古文人墨客便独爱寄情与诗,陶潜辞去羁绊自己官职,回到一心向往的田园之间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愉之余,才有《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肺腑之言。于陶潜说来,辞官归隐是内心所向,但对于有些一心致仕的文人,寄情山水属实是为排解内心的惆怅与愤懑罢了,这位田园大诗人谢灵运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对于谢灵运来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于是无奈之际便将志趣挥洒田园。

对于谢灵运的游山玩水,放浪形骸的舒适生活,诗仙李白也是毫不吝啬地称道。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道:“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谢公的惬意生活,多令人心向往之。但为何如此惬意的山水诗人,最后竟将自己闲适的生活毁于一旦,最终落得个尸首分离的惨状。到这里就不得不探讨一下谢灵运的“作死”历程。

谢灵运

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提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诗中的“王”、“谢”指的便是东晋时期最有实力的两大门阀士族。其中“王”乃是琅琊王氏,书法大家王羲之便是出自此门。而“谢”指的便是陈郡谢氏,这便是北府军的创建者谢玄的门阀,谢玄戎马一生,骁勇善战,于淝水击退秦军,在之后又立下许多功勋卓越的战绩,享有崇高的盛名。而谢灵运则是谢玄的亲孙子

01

出自名门望族的谢灵运,自小便展露出聪慧不凡的苗头。在史书中更是不乏对他的溢美之词,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记载:“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将谢灵运高度称赞为东晋最有才气的诗人。然而,就是这种耳濡目染的氛围下,谢灵运听惯众多赞美之词后,自己也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以此可见,谢灵运果然与一般的读书人略有不同,他的性格如此,在生活中也不循规蹈矩,经常标新立异。在他后来的记载看来,无论在服饰与车骑装饰上,他都是走在时尚的前沿,他的创意之举这是当时的潮流风向。

如此看来,衣食无忧的谢灵运,本可以继承祖业安心在文学上继续深造的他,却有心在政治官场中施展拳脚。在文采诗情颇有建树的他,拥有着读书人所独有的傲气,在被封为“太子左监门率”之后,他觉得这只是一个掌管门禁的小官,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而郁郁寡欢。于是他便开始寻找自己的“千里马”,也就涉及到朝堂中的立场站位问题,当时的太子刘义符就是个实在的顽固子弟,于是他便将筹码压到庐陵王刘义真身上。

说来也是郁闷,太子不务正业,刘裕便有将他废黜之意。按理说作为二皇子的刘义真就是有希望称帝的人选了吧,但就是这刘义真能力也是不行。在刘裕北伐占据长安之后,让他镇守长安,但在他的管理之下,手下将士兵戎相见,自相残杀,于是便将这肥沃之地让赫连勃勃给捡漏了。在刘义符因不务正业被迫退位后,随即继位的却是刘义隆,这皇位算是与他刘义真完全无缘了。

02

令谢灵运不满意的是才识与名声都在自己之下的王华、殷景仁等人都得到重用,因此愁闷满怀的他经常无故缺朝,经常假借有恙为由不参与朝会,以此发表心中的不满之情。其实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但在政治治理方面的确是有疏于人。在刘义隆指派他撰写《晋书》时,他又以“粗立条流,书竟不就”等借口疏于职能,长此以往的玩忽职守,统治者哪能委派他做关乎民生社稷的大工程。

得不到赏识的谢灵运便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在写诗之余,经常去游历山水。在朝廷任职期间,经常无故称病不来上朝,出去游玩十天半月也不做解释。因此便被委派到地方去,在地方也同样如此,也是十天半月的在山水游乐上挥霍光阴。百姓的民生疾苦他也无暇管理,因此种种又继续遭到贬职,但依旧周而复始。

刘禹锡

结语

在到会稽山后,时常拉帮结队的游山玩水,在游玩途中更是伐木凿石,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困扰。在看重会稽城东的回踵湖后,任性地想据为己有,因此与当地太守结下梁子。太守也是性情中人,一举奏折将其给告上朝廷了。后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临川当内史之际,又因玩忽职守得罪相关部门,便有人前来抓捕他,但谢灵运居然扣留前来逮捕之人了,还写下:“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此举有复辟的端倪,因此刘义康便派人前去大力逮捕他,将他流放到偏远地带,不堪疾苦的他就密谋逃窜,最后朝廷恼羞成怒之下将其斩首示众,享年四十九岁。

这一代才子,如果安安心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做好本职以内的工作就好,但就是想法太多,最后竟然公然与朝廷作对,仗着自己的才华,不切实际,最终落得个惨败下场。参考资料:

《晋书》

《宋书·谢灵运传》

《归园田居》

标签: 谢灵运

更多文章

  • 文学狂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奠基人,为何最后落得被斩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谢灵运

    “天下之才共十斗,曹子建独居八斗,我得一斗,他人共分一斗。”这句话出自南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他才华横溢,对诗词歌赋等都非常精通,但人非常自负,也算是一位文学狂人。谢灵运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大臣、佛学家、旅行家,也是山水诗派鼻祖。他从小聪明绝顶,家世显赫,出生于陈郡谢氏,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秘书郎谢瑍

  • 谢灵运:天才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谢灵运

    公元 433 年,49 岁的谢灵运以“叛逆”罪被朝廷 斩于广州。不了解内情的人感到惋惜,世间从此少了 一位才子;了解谢灵运的人也感到惋惜,这个狂人怎 么才死啊?圣上真是大度。作为官二代兼富二代的文坛才子,谢灵运可谓是年 轻有为、前程似锦。这样一个人怎么就被杀了?才高一斗,膨胀无边据《宋史》载,谢灵运

  • 祖冲之家里是做什么的?孝武帝让他去哪里当官?他去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祖冲之

    祖冲之生活在刘宋王朝的后期,祖冲之家祖上是做官出身,曾祖父祖台之曾经在晋朝当过侍中,祖父、父亲都在朝中做过官,是个有着较好文化修养的家庭。祖冲之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喜爱读书,聪明博学。当祖冲之长大成人时,正逢刘宋王朝的孝武帝时代。宋孝武帝不像祖上刘裕那样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只懂得做皇帝享福,国家

  • 南北朝著名学家祖冲之有何成就,只有数学么?他还做过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周翠连标签:祖冲之

    祖冲之生于现在的南京,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西晋末期,北方出现了大规模的暴乱,祖冲之的祖辈一路迁到江南地区,他的祖父是宋朝时期管理土木工程的,能在朝廷当官自然有出色的才能,他的父亲也同样,经常被邀请到皇宫参加宴席等等。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祖冲之自然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学习,祖父教他天文方面

  • 牛人祖冲之做过什么,没有天文望远镜的他,如何去推算天象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祖冲之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长河中,各个领域都有大能出现,很多人在科学的领域都开创了世界的先河,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祖冲之,我们一直了解到的都是他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也一直以为他仅仅是一名数学家,其实他是非常博学的,并且在天文学、机械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那他都做过什么呢? 认识祖

  • 1932年的高考题,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绝配下联为何不是祖冲之?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祖冲之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入学考试。其中,国学大师陈寅恪参加了国文科的命题。考题的内容并不像我们现在的样式,而是让考生对联。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请考生对出下联。了解国学的朋友此刻或许已经有了答案,上联“孙行者”,下联不就是“祖冲之”吗?但当时却有一位考生对出的下联不是“祖冲之”。按理说,考试作答的

  • 祖冲之、华佗、王羲之……他们的职业竟然是专业道士?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祖冲之

    华佗——著名道家方士不得善终、真乃千古奇冤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化,东汉末年的方士、医师,其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方技传》及《华佗别传》。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

  • 爱因斯坦4岁说话,祖冲之小时候被骂“笨蛋”!为何还大有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祖冲之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成绩和表现很糟糕的孩子的父母说:我家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听到这些之后,作者不知道具体缘由,只会对父母感到悲哀。作者始终坚信,上帝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有的人很幸运,小时候就能被发觉,然后通过努力,有所建树;而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没有找到上帝给予天赋的那个领

  • 胡适之和祖冲之谁更配得上孙行者?

    历史人物编辑:劲松历史标签:祖冲之

    我猜肯定有人被这标题吸引进来,为了不耽误您时间,我赶紧老实交代,这是一个讲对联的故事,不是考古,也不是神话。感兴趣咱就往下走。话说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的题目由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其中一题是作对子。他出的上联是:“孙行者”,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却也有几个对得很好。据说其中

  • 王羲之、祖冲之们的“之”字,表明他们具有同一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王茜茜标签:祖冲之

    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从长至幼依次是: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七子都善书法,尤以老七王献之最杰出,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之”字?而且古代不是讲究子避父讳吗,怎么七个儿子都不避父亲名字中“之”字的讳呢?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