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寿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其实是在附和司马懿!

陈寿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其实是在附和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烟波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4/1/15 3:36:15

《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一句话:“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说,诸葛亮连年北伐也没能成功,大概是因为应对变化的将领谋略,不是他的长处吧?

因为这句话,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有人就认为陈寿这是在批评诸葛亮,说他的军事才能不如政治才能高,诸葛亮不善于随机应变的将略等等。进而有人说,陈寿这是在黑诸葛亮,因为陈寿的父亲作为蜀汉官员曾受到诸葛亮的处罚,这些说法其实都不靠谱。

陈寿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他所著《三国志》叙事精炼,取材严谨,史实准确,历来被视为一部良史。《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齐名,一起被称为“前四史”。一部《三国志》有如此高的评价,陈寿当然不会是因为私怨,而歪曲史实的那种人。

而且只要通读过《三国志·诸葛亮》传的人就知道,陈寿对诸葛亮是非常推崇的,各种褒奖之词毫不吝惜。陈寿认为,诸葛亮作为相国,治理内政、修订法律,让百姓心悦诚服,是和管仲萧何一样的人,这么高的评价,你怎么能说陈寿在黑诸葛亮呢?

那么,陈寿为何要最后说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第一,陈寿在自圆其说。纵览《诸葛亮传》,陈寿其实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要知道陈寿是作为西晋的官员撰写的《三国志》。西晋是承接曹魏,所以曹魏、西晋才是正统,像蜀汉、东吴属于偏安一隅的贼寇,诸葛亮严格意义上属于敌对阵营。

既然这样,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你陈寿把他写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治国理政如管仲、萧何一般,其实有些违和。而且如果有人问,为何诸葛亮这么牛,那么多次北伐为什么没有成功?陈寿就不好回答了,所以他说了一句“大概是因为应对变化的将领谋略,不是他的长处吧?”

第二,陈寿在附和司马懿。最先评价诸葛亮用兵缺乏应变才能的始作俑者,正是司马懿本人。《晋书·宣帝纪》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屯兵五丈原,一再向司马懿挑战。曹魏朝廷关注战况的发展,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就写信询问军情。司马懿在回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破之必矣。”

司马懿是说,诸葛亮志向大而不能预见机会,多谋略而少决断,好用兵而没有权变,攻破他是必然的了。司马懿的评价,明显带有安抚朝廷君臣的政治考虑,因为他必须让朝廷相信他能搞定诸葛亮,所以必须贬低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看见蜀军的营垒,却又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前后评价不一,说明目的不同。

这样一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陈寿对诸葛亮的负面评语,特别是缺乏应变才能的负面评语,就更是非做不可了。首先,司马懿是与诸葛亮亲自鏖战了四年之久的当事人,又有二十多年的丰富用兵经验,他的评价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你陈寿能不采纳吸取吗?而且此时司马懿,早已被追尊为高祖宣皇帝,在皇家宗庙居中的神位上庄严供奉了。

所以司马懿的评语,更上升到高祖宣皇帝,开金口发玉言钦定的政治高度,不仅具有权威性,更具有神圣性。在西晋王朝担任国史编纂官的陈寿,对如此高度敏感的文献资料,有胆量不尊重吗?除了将其老老实实写进诸葛亮的传记,他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

负面的评价正式写进去,人身安全有了保证之后,陈寿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做出一些弥补。一是把司马懿由衷的正面赞叹“天下奇才也”,放在前面的传记正文中;二是在评价诸葛亮的行政才能时,尽量完美一点;三是把负面评价,弄成语气不完全肯定的揣测性语气(用了欤这个词)。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诸葛亮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有句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在赞扬诸葛亮的谨慎。其实反过来说,诸葛亮的缺点或许就在于太谨慎了,蜀国弱小,不用奇谋几乎不可能北伐成功,但诸葛亮从不冒险,或许这就是他的缺点了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方北辰《一代名将》

标签: 陈寿

更多文章

  • 浅析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有能力一些?罗贯中和陈寿想法一致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陈寿

    古今中外,许多书中都出现了对这两个人物的记载,例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陈寿的正史《三国志》。在书中他们两个人的表现都是十分精彩的,并且这两个人都特别足智多谋。因此,不免有人会发问,这两个人当中,到底是诸葛亮更厉害一些,还是司马懿更厉害一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具体的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中去详细进

  • 挟私报复诸葛亮、索米作佳传,如何看待陈寿的各种黑点?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陈寿

    陈寿是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原先是蜀汉人,蜀汉灭亡后仕晋,写下了《三国志》。《三国志》是了解、研究三国时期的重要史料,是《二十四史》的头四史,拥有很高的评价以及史料价值。然而陈寿这个人物本身却有相当多的污点,至少是在史料记载当中。比如挟私报复诸葛亮父子、索米为佳传、居丧时期用婢女、和旧友李骧

  • 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为什么把曹魏当正统?不承认曹魏等于否认东汉

    历史人物编辑:澳古说说历史标签:陈寿

    三国作为中国的一段历史,一直以来都被大家所熟悉,相信各位读者对三国演义更是耳熟能详。不仅仅是中国,就连周围的国家也对三国这段历史非常地熟悉。就拿我们的邻国日本来说,关于三国的动漫和游戏也有不少,仿佛三国这段历史和他们本国的历史没什么区别,可见这段历史的魅力有多么大了。提到三国的正统,我们第一个想到的

  • 三国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将都有谁?陈寿三国志说的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古诗新说标签:陈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于三国演义当中武将的能力,一直都是争论不休。大家对于演义当中武将的能力争论什么的先暂且不提,今天就来以《三国志》为参考资料,以此分析一下三国正史当中都有哪些名将。前十名排行如下张辽,关羽,孙策,张飞,赵云,魏延,张郃,典韦,陈到这个排名一出来,肯定很多人都有着极其

  • 陈寿认为诸葛亮不会打仗,事实真是如此吗?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

    历史人物编辑:张皓月标签:陈寿

    引言:在世人心中,诸葛亮几乎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在评价诸葛亮时,大家都会使用“料事如神”、“运筹帷幄”等成语来形容他。的确,诸葛亮的智慧配得上世人给他的称谓。但是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诸葛亮这个人物,在某些方面,他的确非常出色,比如他所想出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这些计策最后都奏效了。但诸葛亮并不是完美的,他

  • 此人文武兼备忠勇两全,是蜀汉中流砥柱,为何陈寿写史要贬他?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陈寿

    在蜀汉历史上,姜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诸葛亮死后北伐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也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但在《三国志》一书,陈寿却对姜维采取了明显贬多于褒的态度,虽然肯定他文武两方面均略有才能,很有志向要建功立业,但又存在滥用武力轻忽部众、谋划决断不够周全的的致命缺陷。这样的论断对于姜维这位号称忠勇双全

  • “帝魏“与“帝蜀“谁是正统?陈寿笔下的〈诸葛亮传〉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陈寿

    后世文学系统的"三国学"往往聚焦在曹、刘之争,史学系统争议陈寿的"三国正统观"之处,不外乎亦纠结在"帝魏"、"帝蜀"的问题。刘知几在《史通·内篇·探赜》驳斥隋朝(581-619)李德林(531-591)指出《三国志》"帝蜀"的说法:隋内史李德林着论,称陈寿蜀人,其撰《国志》,党蜀而抑魏。刊之国史,以

  • 罗贯中笔下的吕布天下无敌,陈寿看过之后安静的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陈寿

    我们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个书中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刘关张三人以及吕布,赵云等人,他们都是十分厉害的大将军。这些人在战争中立功无数十分受人爱戴和喜欢,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他们的功力究竟有多强。首先来说说吕布这个人。吕布小时候四处流浪,后来年少时便跟随董卓,作为董卓的部下而一直效

  • 裴松之《三国志注》:对陈寿《三国志》起到了拾遗补缺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陈寿

    裴松之注三国志一、裴松之《三国志注》的材料取舍原则及客观条件裴松之,字世期,今山西省闻喜人,刘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三国志》裴注完成于宋文帝元嘉六年,据同年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称:“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之于略,时有所脱漏

  • 三国的炮灰将领陈式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爸?他其实是蜀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陈寿

    三国的炮灰将领陈式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爸?他其实是蜀汉名将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陈式,是三国时代蜀国阵营的一员武将,也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刻画得非常“低能”的角色。在小说第71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中,陈式在老将黄忠麾下效力,担任“牙将”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