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鸡汤没有那么好喝?如果匡衡没做丞相那也无人知道“凿壁偷光”

鸡汤没有那么好喝?如果匡衡没做丞相那也无人知道“凿壁偷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学无涯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3/12/8 17:00:45

“凿壁偷光”,现在这是一个成语了,基本上小学生们都会,说的就是一个人,同样都是孩子,人家是为了读书怎么怎么努力了,就算是看不见,挖邻居家的墙角也要学习(当然,这事现在不提倡做了,因为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这也是现在很多的家长们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说的一个典故,应该算得上是正宗的原始鸡了吧,只不过,这其中的一些道理,可能我们长大之后再想一想,似乎就没有那么的说得通了。

我们先说一下匡衡这个人,此人到了成年之后,也确实是步步通达,在他那个朝代,等汉元帝继位,就开始提拔匡衡,匡衡先为郎中,再为御史大夫,最后升为丞相,封安乐侯,一时风光无两。这于我们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存在,最为关键的是,人家真的成功了,成了成功人士。

但是这匡衡的成功是有着偶然性与不可复制性的,因为别看他匡衡小时挺认学的,但是他并不是说学习有多好,而且这个人还偏科,但是他对《诗经》的研究绝对是前无古人。恰巧那时候还是太子的汉元帝非常喜爱儒学,特别喜欢《诗经》。这上司喜欢自己又正好专业是这个,所以这当官的路对于匡衡来说是非常的水到渠成的这么一个事了,可以说是后世不太好模仿了。

而且,我们知道凿壁偷光这个典故,其实最为主要的就是这个匡衡成事了,成大事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么一人物,你看我们现在也是这样,要是有哪个大人物说了什么话,在网上都是一片叫好之声,大意就是人家怎么怎么成功了,之类的事吧,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人的心是一样的,所以当年要是匡衡没有成功,也不会有人会把他小时的事给他弄出来,当然我们也就不会有这个成语了。所以说呀,这鸡汤真没有那么的好喝,那么的顺其自然,一个人成功,那是有很多因素的,不是只有学习好这一条的。如果这样,倒简单了!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老师想说又不能多说!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匡衡

    匡衡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的国人从小时起就知道我国在汉朝有这么一个人物,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之中,匡衡的凿壁借光是非常有名的,一般来说,在讲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也会着重的向学子们说匡衡的这种学习的精神,让我们向匡衡学习。而长大之后,可能也会有人比较好奇,那个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他是否因为这样的学习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小学语文学到的这篇文章,“匡衡”这个名字我们可能已经忘了,但是“凿壁偷光”这个典故我们肯定多少还有印象。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后来貌似就没下文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匡衡后来可是做了汉朝宰相的人,那为什么当时的历史

  • 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后来无人提了?当官后陷害忠良、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匡衡

    当今时代,人们被教导要珍惜粮食,于是大家从小就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耳熟能详。同时,家长告诫学生要认真学习,于是匡衡少年凿壁偷光的例子也常常出现在耳边。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写下《悯农》的诗人,最后成为了一个大贪官。匡衡长大后也黑化了,他为了一己私利,更是选择陷害忠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做了什么?为何老师一般不愿讲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匡衡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文人名士,他们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故事,有一些是歌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有一些是传达着他们的政治理想,还有一些则是赞扬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名人名事,这些故事述说着

  • 匡衡的艰苦求学之路,以及其对家族的深厚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匡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策略,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的同时,为察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提供了客观参考标准。察举贤良文学是对熟悉儒家经典的士人的选拔。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创建太学,选拔博士弟子传承经学,博士弟子通过课试则可以被选拔为官。所以读书致仕成为了士人改变

  • 凿壁偷光的匡衡,仕途坎坷,最终因贪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小乖的好运标签:匡衡

    如果让各位列举一下古代学习的典范,负薪挂角、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些词估计能够立马脱口而出。今天个您各位聊聊凿壁偷光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结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匡衡家里比较穷,为了学习他就到有藏书的人家里去打工,做完工还不要钱,和主人提要求,希望能够借阅人家家里的藏书。匡衡接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竟成了大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励志,可谓妇孺皆知。估计很多人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提着耳朵讲这个故事,并且一遍又一遍地被老师、父母和匡衡比。匡衡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吕老师告诉你,匡衡成了大贪官,估计会令你大跌眼镜。事实确实如此。在讲究死记硬背的汉代,读书这玩意儿和你付出的时间基本上是成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智慧生活屋标签:匡衡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名人志士,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光辉事迹,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将这些事迹作为励志小故事讲给我们听,以此来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好好做人。例如现代的周总理,小时候就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并且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人十分动容。再比如古时候的孔融让梨,孔融小小年纪就会谦

  • 凿壁偷光:“借光”的动机很纯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匡衡

    文/四季文史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来是一桩小事,但“偷”的性质是一样的,何况还破坏了公共物品,也许正是小时“偷光”,才酿成了大时“偷地”,最终匡衡迷失了

  •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引言】很多教材中都会收录一些古人苦读诗书的小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语文书中有一个小男孩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从小家中贫困,晚上读书点不起油灯,为了继续学习,他只能将墙壁凿开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