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衡地动仪被质疑:教科书移除,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撤下,为何?

张衡地动仪被质疑:教科书移除,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撤下,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志强 访问量:1145 更新时间:2023/12/30 13:33:17

前言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泽东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世界上有一个非常权威的组织,它就是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因为其很权威,所以对于它承认的知识产权,那一定就是货真价实的,但对于其不承认的知识产权,那就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比如我国就有很多古代知识产权被这个组织承认,在1980年,我国正式加入了这个组织,作为回馈,中国政府赠送给了这个组织一个景泰蓝张衡地动仪模型,这个礼物也是非常有诚意的,因为它代表着我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张衡地动仪受质疑

之后这个景泰蓝张衡地动仪也被摆放在了联合国知识产权展厅内,不过没多久,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寒心的事,那就是他们将这个地动仪的模型撤下了,原因也是非常的无语,因为很多外国学者对地动仪做了研究,他们发表各种文章质疑和批评张衡地动仪并不能有效的检验出地震,那他们的质疑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接下来就分析一下吧。

首先我们说一说张衡这个人,张衡生活的年代是我国的东汉时期,这个时期地震发生非常频繁,在古代那个封建迷信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地震并没有概念,认为那就是上天在惩罚人类,甚至连皇帝都有这样的想法,有的皇帝不惜降下“罪己诏”来惩罚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衡就发明的地动仪,他并不是为了预防地震,而是预测地震的到来。

张衡的品行值得信赖

张衡在5岁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的不一般,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别的小孩都在玩泥巴,而他却对天上的星星很感兴趣,每天晚上就是他最期待的时间段,因为这个时候他可以干自己最喜欢干的事,那就是数星星,有一次他上山砍柴,天黑的时候迷路了,他就按照北斗星的指向,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他10岁的时候,他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学习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天文、历法以及算数等领域,有着很高的兴趣,另外他还非常关系农民百姓的生活,对于东汉时期腐败的政权感到厌恶,到了中年,张衡已经十分精通天文、历法和算术等科学理论了,并且还著作了《算罔论》,将圆周率的算法精确到了3.1632。

除此之外,他还成功制作了各种仪器,比如浑天仪,地动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他死后,甚至还获得了很多人的赞美,比如西晋文学家夏侯湛、自己的好友,也就是东汉的文学家崔瑗以及近代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都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足以看出,张衡是一个集人品和才华于一身的人,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制造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让世人观摩呢?因此对于地动仪,它一定有自己的用处。

专家对地动仪做立柱实验,均失败

但可惜的是,随着张衡的去世,地动仪也随着神秘消失了,但南宋的史学家范晔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了关于地动仪的制作方法,后人也都是根据这一做法,才复原出了张衡地动仪的真是面貌,在后人复原了地动仪之后,就一直被世界上的一些科学家们研究和做实验。

比如在1882年,近代地震学之父约翰·米尔恩就曾对地动仪做了立柱验震实验,但是并没有成功,因此他认为,张衡地动仪只有采用悬摆来验震才可以成功,在他之后,很多后辈地震学者都对其做了这样的实验,但他们也同样都没有成功,因为太灵敏的立柱,很难立起来,而不太灵敏的立柱,当底部受到轻震之后,就会乱倒,并不能准确倒向来震方向,因此他们都认为立柱验震不太可能。

被移除教科书,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撤下

随后各大刊物、杂志就开始质疑张衡地动仪,认为它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而是华夏科学停滞的一种表现,虽然国内的一些地震学家尽力在通过各种方法来反驳他们,但都无法成功,无奈之下,甚至有的专家还建议教育部,将张衡地动仪从教科书中删除,而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也将张衡地动仪模型撤出了展厅。

对于这些国内的地震专家,虽然确实没人能成功,但他们作为华夏的儿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就没有了底气,从而也否认中国的知识文化,更不能否认它的发明者的厉害,他们在没有完全研究透彻之后就做出了那样草率的建议,实在是让人寒心和气愤,那么当年张衡又是如何成功用立柱验震的呢?

胡宁生为张衡地动仪正名

对此,有着丰富的机械知识以及自身的天文仪器经验的中科院研究院胡宁生先生在2013年就解释了为何很多人都无法成功通过立柱来验震,经过她的研究,她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首先他们将立柱当作一种普通的柱子来对待了,但其实张衡当年所使用的柱子是一种精密零件,第二点就是他们没有对立柱做任何的平衡,也没有对立柱下地板进行跳屏,因此他们失败也是很正常的。

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召开了对张衡地动仪的研讨会,参与会议的专家们都认可了胡宁生的研究成果以及对那些失败实验的问题所在,在2016年,中国科技史学会还针对立柱验震专门召开了一次学术鉴定会,会议结果证明,张衡地动仪可以通过立柱进行验震的。

结语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但是目前来看,张衡地动仪已经在专家的建议下,从教科书中删除了,而且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也已经将其从展厅中撤下了,但是现如今,胡宁生研究院已经成功证明了地动仪并不是摆设,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古代研究成果,因此教科书应该再次将张衡地动仪加进去,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也应该重新评估张衡地动仪的神奇之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成果丰富灿烂,我们对待它们应该给予尊重,为它们正名,使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大家如何看待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哦,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世界名人语录》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否预言地震?为何教科书将其删除?原因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张衡

    对于人类来说,天灾是非常可怕的,就比如说地震。地震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曾遭遇过几次损失巨大的地震。痛定思痛,我们如今能依靠科技做出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电磁波”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出避险警报信息。但这个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也只是在地震来临前的数十秒到一分钟而已。所以说人力是有穷尽的,很

  • 除了“司南像一把汤勺”,小时候学的张衡地动仪也不是那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张衡

    前几天,短史记发表了一篇文章《别再说“司南像一把汤勺”了》,对历史学者王振铎根据个人见解所提出的司南进行了考证,并指出这样的模型并不能指示方向。其实,王振铎先生不仅在复原司南的问题上出了漏子,在复原地动仪的时候,同样犯了想当然的毛病,由此看来,让学历史的搞科研,真的是不靠谱。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 十三朝古都洛阳,究竟在不在地震带上?不然张衡为啥要发明地动仪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张衡

    众所周知,河南洛阳是一座老城,它身为十三朝古都,历史上有105个皇帝都住在这里。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开创了中国地理研究的先河。虽然张衡的地动仪早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只是复制品,而且这个复制品还不能工作,但也不能说明,张衡的发明就是失败的。张衡的地动仪有科学的一面,那时的科学水平非常低下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预言地震,为何教科书将其删除?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张衡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对整个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发明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就是由张衡发明,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地动仪。直到今天,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得以通过小学教科书中的《张衡传》被广泛流传。张衡是中国古代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所著《灵宪

  • 张衡地动仪的三个谜团:古人的科学水平和认知维度,或许是个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张衡

    在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强!这是某专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价,也是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的原因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从东汉史书中发现了对张衡地动仪的描述,这个描述只有几十个字。这位考古学家根据描述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地动仪模型。这个模型后来进入了教科书、博物馆、科技馆,后来被房梁上的肉比了下去。如果史书

  • 张衡地动仪为何被移除教科书,几代人真都被“骗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爱屋标签:张衡

    前言“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地动仪,郭沫若先生为此题词,这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是对中国古人智慧的赞赏,也是现代人仰视先人的态度。▲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一、心系天下东汉时期,常有地震发生。地震就现在而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最让我们值得铭记的就是汶川地震

  • 同样是张衡的发明,为什么韩国印在了纸币上,而中国踢出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张衡

    同样是张衡的发明,为什么韩国印在了纸币上,而中国踢出教材?说起中国跟韩国的渊源,大家应该有不少话要说。在古代,韩国可以说是比中国落后不少,中国深厚悠久的文化,出现很多厉害的科学家,也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东西,并流传后世,直至今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部分。而自从端午被韩国抢先一步申请为他们的东西之后,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课本,中科院院士傅承义直言: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张衡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时代在向前推进,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美景、人类巧夺天工的制品,都在不断断地涌现出来。正是由于不断地创造,我们现在才能过上如此现代化的生活。可是“预知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哪怕你用五百年后的思维创造出的制品,到了千年之后又会觉得这有些落后陈旧了。张衡所制造的

  • 张衡地动仪模型被移出教科书,上海交大教授:司南模型也该删除

    历史人物编辑:兰兰小糊涂标签:张衡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科书上的地动仪是王振铎先生制作的模型,不具备验震器功能。(张衡地动仪的作用是感知地震的发生方位,不是提前预告地震将发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有没有用?唐山大地震时完全没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张衡

    地动仪这东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曾经在教科书上写的有。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四大发明,这都是耳熟能详的古代智慧结晶。其他几种都比较常见,或者都用过,唯独这地动仪比较陌生而又神秘。中国近些年发生过不少地震,却从没听过地动仪有什么新闻,让不少人对地动仪的真实性产生质疑。现存的地动仪确实是假的,唐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