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第一权宦石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能把持朝政十多年?

西汉第一权宦石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能把持朝政十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动鉴历史 访问量:2148 更新时间:2023/12/26 16:57:10

西汉第一宦官石显,大概就相当于秦朝嬴政时期的赵高,只不过石显更加的低调阴狠。石显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冲突和矛盾,以第三方的角度,激化矛盾,杀人于无形。

石显,字君房,山东济南人。年轻的时候,石显就进入宫中接受宫刑成为宦官,一般做宦官的大概率有两种人,一种是家境十分贫寒,不得不卖身入宫挣钱,为了保证家人的生活,另外一种就是因为犯罪,或者被牵连被罚入宫中做宦官的。

所以一般来说,做宦官的人,内心都无比苦痛,无论过了多少年,生活在什么环境之中,宦官的心中都会存在无法释怀的痛苦。其实一般痛苦的人,大多不会真的躲起来,自己消化,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折腾别人,以获取内心的安慰和平衡。

这种伤痛没有办法释怀,就使他们变得面目狰狞,无比扭曲,痛苦得太极致了,整个人就变质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古代的宦官大多都是奸佞的,无比贪婪的,他们内心充斥着永远都不能被填满的欲望。

说到这里有一点很奇怪,为什么宦官可以参与朝政呢?难道汉朝历代的皇帝就没有借鉴过赵高的例子吗?

其实,汉朝历届皇帝还真的把宦官当政这件事给忽略了,大概是吕后干政的事情给汉朝的影响太深,所以后来的汉朝皇帝,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外戚身上,从而忽略了宦官干政这件事。

说到宦官可以参与政事,其实也是起源于秦朝,秦朝的时候,丞相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所有的军政大事,都由丞相辅佐皇帝完成,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丞相的权利过于大了。

丞相权利过大,如果这个丞相只知道干活也就罢了,但是丞相如果联络了朝中执掌军权的人,几个重要的人 一联手,那么江山很有可能就改姓了。

其实历朝历代还真没有几个丞相做过谋反的事,哪怕丞相的权利再大,也没有几个丞相动过这个心,但是架不住皇帝的疑心病啊。

我们来想一想,如果你是皇帝,手下有一个人,能力非凡,比你还要有智慧,有手腕,你不担心他会抢了你的位置吗,必然担心啊。

即使这个丞相现在没有这个野心,皇帝也会担心啊,因为皇帝知道这个丞相能力不弱,只是没有这个综合能力,如果这个丞相动了这个心,皇帝就危险了。

所以皇帝为了自己的安全感就会拼命了削弱丞相的权利,也正是因为这样,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变着法将丞相手中的权利分出去,削弱丞相。

所以,秦始皇时期就有一个职位叫做中车府令,赵高当时就做过这个职位,并且通过这个职位一点一点渗透自己的势力,到了汉朝,宦官依旧有一个可以参政议政的职位,就是中书令,早在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迁就做过这个职位。

到了汉宣帝时期,石显通过不断地向上爬,终于在汉宣帝手中获得了这个职位,汉宣帝时期,石显还是比较低调的,并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因为人的野心和贪婪,有时候都是一点多一点喂大的。

石显刚刚做太监的时候,只是一个负责传话的小黄门,但是,请注意,大家不要轻视这个传话的工作。

要知道什么样的话需要传?什么人的话怎么传?一问一答之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所以传话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且传话就是在传递消息啊,在古代,消息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所以消息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

石显作为一个非常聪明有心计的人,成功利用这一点慢慢地往上爬,爬到了太监的最高位置,后来又利用太监团体这种独有的关系网,成功的建立自己的势力。比如,在石显做中书令之前,做中书令的人是石显的好友弘恭。

石显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成功地获得了弘恭的认可,当上了仅在弘恭之下的中书仆射,后来弘恭不幸去世,石显就代替弘恭成为了中书令。

石显成为中书令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帝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更是自己权势的来源,所以他要跟自己的金主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产生一种特殊的信任,从而不断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权势地位。

那么石显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件事情如果换成成熟老练的汉宣帝,确实不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换成乳臭未干的汉元帝,就容易得多了,比如,汉元帝其实骨子里是一个缺爱的小孩。

汉元帝年幼丧母,小的时候汉宣帝虽然把汉元帝放在太子的位置上,又安排了一堆人照顾着,但是却无法替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毕竟下人只是机械的在完成工作罢了,孩子却时时刻刻都由不一样的需求,汉元帝心中父母的位置始终空缺着,有一个位置始终没有填满。

他的心中就没有长好,就像有时候我们不开心,并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因为心里不舒服,但是有时候又说不出来哪里舒服,这就是人类正常的心里需求。

人类的某项心里需求一旦长期不能被满足,就会烦躁抓狂,非常空虚,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能够耐心地安抚住他,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汉元帝就是这样的。

年少的汉元帝刚刚是失去父亲,整个人陷入巨大的悲痛,还要强撑着悲伤处理朝政,时间久了,汉元帝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了悲痛和疲惫,终于病倒了。病倒了的汉元帝自然没有办法处理朝政了,人在生病的时候,其实是什么都不愿意做的。

汉元帝现在悲伤加上生病,他什么都不想吃,不想吃饭,也不想吃药,只想就这样安安静静地为父亲伤心,他的脑子里还很烦,因为他知道,一旦病好了,又要去处理没完没了的朝政了。

这时候服侍汉元帝的人都急得团团转,汉元帝不吃饭也不吃药,再这样下去,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就在这时,石显出现了,石显知道汉元帝喜欢音乐,就跟汉元帝聊起音乐。

此刻汉元帝的感受就是真好,这个人很照顾自己的心情,没有逼自己吃药,也没有逼自己吃饭,汉元帝的心情渐渐得到了放松,慢慢的,汉元帝对这样的石显产生一种期待,这种期待就是理解和放松。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舒服的关系,何况还是缺爱又幼稚的汉元帝,汉元帝渐渐地将关注放在了石显身上,石显也有意在汉元帝面前表现出自己有能力,办事靠谱等优点。

一开始,汉元帝只是石显辅助自己处理政务,渐渐地汉元帝发现石显处理起政务来,既靠谱,又格外和合自己的心意,于是汉元帝更加信任和依靠石显。

因为石显在汉宣帝时期就在朝廷任职的,汉元帝也会本能认为,既然石显能够得到汉宣帝的认可,必然是一个靠谱有能力的人,所以石显在汉元帝心中就类似于父亲一样的存在。再加上汉元帝还年少,年少的男孩子是贪玩的,想要逃避责任的,所以汉元帝也本能地逃避长大这件事。

汉元帝逃避的方式其实也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拒绝反思,拒绝长大,能依靠石显做的决定,几乎都听从石显的命令,渐渐的朝中的大事小事,汉元帝都要问过石显再做决定。

渐渐地,朝中的臣子们都意识到了,汉元帝过度依靠石显这件事了,但是为时已晚,汉元帝已经十分一来石显了,石显这个人非常狡猾,轻易不会犯错,也不会仗势欺人,所以让人很难抓到他的把柄,而且石显这个人非常的狡诈阴险。

石显为了铲除异己,就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找人的错误来打压别人,如果对方没有什么错误,他就设计一个圈套来逼对方就范,手段比赵高还要高明低调,让人防不胜防。

对于汉元帝宠信石显,最开始反对的人是萧望之

萧望之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职是太子太傅,原本以萧望之的能力,是应该能做到丞相的,但是萧望之在后期的时候,性格狷狂起来,犯了很多错,所以被汉宣帝贬成太子太傅了看护还是太子的汉元帝。

之后,萧望之教导了汉元帝七八年,自认为是汉元帝的老师,以为汉元帝能够听从自己的劝导,不再宠信石显,没想到汉元帝太过信任石显,并没有将萧望之的话放在心上,却暴露了自己对于石显的不满态度。

石显知道,萧望之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要是对谁不满,一定会将这个人告到底,不会轻易放过,所以石显为了自保,只能先下手为强,将萧望之搞死。

为了搞死萧望之,石显经过精心的谋划发现,萧望之出身兰陵萧家,大家族出身的萧望之身上有一种世家公子的骄矜,虽然萧望之能够坚定隐忍工作几十年,但是他为人过刚易折,受不了气,一旦萧望之被打压,被激怒,一定会受不了,被激怒的萧望之一定会犯错,到时候萧望之就好对付了。

石显发现,对于萧望之的骄矜,狂妄,汉宣帝和汉元帝不满已久,如果能够调拨汉元帝和萧望之的师生关系,萧望之就可以攻破了。

石显的第一步就是向汉元帝诬告萧望之结党营私,把控朝政,其实汉元帝对于自己的老师还是很尊敬和爱戴的,对于石显的诬告,汉元帝只是想派人问话而已,但是汉元帝的意思,经过石显的操作,就变成了汉元帝要将萧望之下狱。

萧望之哪里受过这待遇啊,即使是汉宣帝时期,萧望之做了很严重的错事,汉宣帝也没有把萧望之怎么样,所以被关进监狱中的萧望之对汉元帝很是怨怼。

后来汉元帝发现手下人误传了自己的意思,赶紧将萧望之放出来,汉元帝很想向萧望之道歉,但是经过石显的调拨,汉元帝打算给萧望之一点颜色看看,就将萧望之罢免了,汉元帝本来打算,过段日子,等到萧望之知道悔过了,汉元帝打算让萧望之接手丞相的位置。

但是没想到萧望之却因为这件事对汉元帝心生怨怼,之后满怀怨愤的萧望之又做了一件作死的事,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上书申冤。

其实让儿子替自己上书申冤,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是石显是一个什么人啊,石显最擅长的就是见缝插针,激化矛盾,于是,石显就在汉元帝面前煽风点火说,萧望之的性格太过目中无人,汉元帝虽然是学生,可也是天子,萧望之这么做太过狂妄了。

而奇葩的是,汉元帝也因此认为萧望之需要治罪,于是派人去萧望之的家中捉拿他,萧望之见到使者说明来意之后,更加气愤了,认为汉元帝十分昏聩,并且就是故意要羞辱自己,萧望之刚从监狱里放出来,怎么受得了这个气。

于是,萧望之气愤之下就要自杀,萧望之的妻子就来阻拦,但是萧望之的门客却鼓励他自杀以证清白,也不知道这个门客是不是石显派来的,结果,萧望之真的自杀了。

后来汉元帝知道了萧望之自杀的事,先是震惊,后面就十分懊悔,但是为时已晚,教导了汉元帝七八年的恩师,已经被逼死了。

这时汉元帝万万没有想到的,但是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汉元帝还是认为,萧望之的死,跟石显没有关系。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而且那个人是皇帝,那就更难了。自从萧望之死了之后,朝廷中石显的势力更是无人可挡。

但是就算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弹劾石显,石显也知道自己做下的事已经广为人知了,汉元帝年幼好骗只是一时的,一旦有一天,汉元帝清醒过来,就会意识到石显的危害,就会对付石显,石显对于这件事非常害怕,于是更加用心的笼络汉元帝。

石显为了让汉元帝信任自己,主动地将自己一些不重要的过错向汉元帝坦白,汉元帝知道了之后,认为石显对自己十分真诚,于是更加信任石显,到了后来,即使有人相汉元帝告发石显,汉元帝也不相信了,还会将告发石显的人治罪。

汉元帝的昏聩就到了这种地步。

但是后来,石显迫害萧望之的事情被越传越广,石显更加担心自己的罪名暴露,于是百般讨好取取信汉元帝,石显就这样讨好汉元帝,哄骗汉元帝,直到汉元帝生命的最后一刻。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继位,汉成帝从小就知道石显的真实面目,一直都不敢与石显反目,而石显见汉成帝年幼,也是百般讨好,后来见汉成帝对自己并无恶意,还十分好骗,就像当初的汉元帝一样。

就想要扶持汉成帝,将汉成帝培养成跟汉元帝当初一样,但是石显没想到的是,汉成帝是并不是一个缺爱的孩子,汉成帝从小就耳清目明,在被石显扶持上位之后,就一脚将石显踢开。

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第一权宦石显的一生了。

标签: 石显

更多文章

  • 历经秦末汉初三个时代,叔孙通凭什么越混越好?靠鬼谷子捭阖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叔孙通

    《鬼谷子·捭阖篇》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鬼谷子告诉我们,单纯的好人是无法纵横捭阖,肆意驰骋的,单纯的坏人也一样。想成事,想成大事,你得有两张皮,得懂得权变,得学会见人说人话,见

  • 如何评价“不倒翁”叔孙通?秦之亡和他有多大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定格标签:叔孙通

    清代经学家洪亮吉评价秦汉之际的名儒——叔孙通,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秦朝灭亡,是亡于赵高之手吗?实际上亡于叔孙通的一番言论。叔孙通,名何,字通,薛县(今属山东滕州)人,初为秦朝的待诏博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有使者通报给秦二世,秦二世急忙找到博士、诸儒生

  • 被遗忘的圣人叔孙通,儒学扎根大汉朝堂的决定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叔孙通

    【导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个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其实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阿谀秦二世,逃离秦朝参加反秦军队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声势浩大,秦朝使者

  • 审时度势,儒者不腐,跟着叔孙通学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叔孙通

    叔孙通原本是秦朝的待诏博士,陈胜、项梁起义,秦二世召见博士和儒生,问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其他人都认为这是臣子反叛,应该判处死罪,秦二世大怒。这时叔孙通说,如今天下一统,君主圣明,法治完善,四方归顺,怎么会有反叛呢,不过就是一些偷鸡摸狗的盗贼罢了,不足挂齿,于是秦二世听了很高兴,还赏赐了他。叔孙通出来

  • 嘉宾雅集交流 张冠群向资深媒体人苏文选赠送书法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藏品艺术网标签:苏文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将士丰采书画院会员书法家张冠群(左)向资深媒体人苏文选(右)赠送书法作品。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将士丰采书画院会员书法家张冠群(左)向资深媒体人苏文选(右)赠送书法作品。 4月26日,藏品艺术网总编辑、将士丰采书画院执行院长王景轩,与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将士丰采书

  • 苏文:从全班倒数到北大研究生,二本学院的普通学生如何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苏文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神童一直推崇备至,无数家长对于子女的最高追求,大概是成为神童中的一员。但是很遗憾,神童毕竟是极少数,想要成为学霸中的学霸,更是难上加难。中国古代著名神童——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出生于遂昌的苏文就是无数普通学生的一员,虽然苏文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差,高中时他甚至考入了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的杭

  • 白乔和苏文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街边美食标签:苏文

    在电视剧《而你刚好发光》中,白乔和苏文并没有关系。苏文面临着名誉扫地,白乔更是连学校都回不去,一场网络暴力甚至烧到了现实,白乔回学校被排挤、被欺负,就连身为苏文儿子的方岩,也都抬不起头来。最终,还是陆七一以身犯险,从王海那里拿到了证据,苏文和白乔是清白的,但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陷害,差点就断送了两个无

  • 《瞄准》:池铁城对苏文谦才是“真爱”,成也苏文谦,败也苏文谦

    历史人物编辑:定犹闻生活标签:苏文

    池铁城因为太过于“执迷”于苏文谦,他摊上大事了,松江站保密局惨到全军覆灭,方站长当场以身殉职,水母暗杀组除了单棱与李北筏之外,其他的组员也都下线了。原本池铁城以为自己是可以逃脱的,无奈李北筏当场叛变,直接用枪指向了池铁城,因为单棱舍身挡枪,池铁城才逃过了一劫,更惨的是,一心只有自己的单棱在逃跑的过程

  • 田千秋: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功地阻止汉武帝走向毁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砖家标签:田千秋

    文|格瓦拉同志征和二年(前91年)初,汉武帝在位的第51个年头,汉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爆发,史称“巫蛊之祸”。这场几乎导致汉朝覆亡的运动,其“导火索”无疑是阳陵大侠朱安世对丞相公孙贺家族的控告。朱安世是阳陵县的帮派头目,生性粗暴强悍,经常以力欺人,身上背着不少的命案,是朝廷重点缉捕对象,但

  • 王贺兵口碑反转!浙江女排进步,京豫两队一胜难求,主帅被喊下课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笑话大汇标签:王贺

    王贺兵名誉逆转!浙江女排正在进步。北京队和河南队难求一胜。教练被叫下课。一。北京女排在A组四场比赛中未尝一胜,2-3不敌福建,被天津、辽宁和江苏阻击;河南女排输给了浙江、上海和山东。从本周的事件来看,北京女排和河南女排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主帅的执行力不够。论纸面实力,虽然王云雨举起了国家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