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骆宾王送友人出征,此诗豪迈无比,立意高远,读来热血沸腾

骆宾王送友人出征,此诗豪迈无比,立意高远,读来热血沸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雨乐 访问量:2456 更新时间:2024/1/9 19:20:28

在“初唐四杰”之中,骆宾王排名最后,却最为后人所熟知。不仅是因为他写下了《咏鹅》这样神童诗,更是因为他辅佐徐敬业反抗武则天,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在小珏看来,骆宾王真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作品并不算丰富,却有三篇完美诠释了一生。

在幼年时,骆宾王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当地有名的神童,七岁时所作的《咏鹅》,就传诵千古。中国神童诗不少,但伪作也很多,骆宾王的这首被认为是最没有水分的。在盛年时,他跟随徐敬业起兵,并写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檄文之一《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章极为华美,句句精彩,让武则天也称赞不已。晚年他遁入空门,化作一老僧,偶遇宋之问,共同写下《灵隐寺》,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又是全诗精华。

其实,骆宾王才华横溢,所著名作又何止这三件。在有次送朋友出征的时候,他就曾写下了这首《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在初唐时,契丹族已经开始兴起,并且屡屡进犯辽阳一带的东北边陲,尤其是在唐高宗时代最为猖獗。朝廷经常派兵前去镇守,这位姓杜的少府,就是在此时远赴边塞,保家卫国。作为朋友,骆宾王临别赠诗,并且为他饯行。一般的送别诗,大多都是诉尽离愁别绪,尤其是送人远征,更是要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朋友能够安然回来。

然而,在这首诗中,骆宾王却无丝毫的儿女情长,第一、二句“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榆塞”就是指的边关,而“桑乾”则是指位于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的河流。在边关最为紧急的时候,侠士们纷纷出马,渡过桑乾河,保家卫国。

第三、四句“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采取了倒装的语序。 它的意思是箭头射在柳叶之上,玉鞍的光芒照射在桃花之上。这里包含了养由基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典故,也从侧面描述了侠士们的武艺高超。虽然战场无情,但作者却巧妙地避开刀枪剑戟,采用的柳叶、桃花这种柔情之物,显得匠心独到,也让全诗熠熠生辉。

第五、六句中,诗人仍然是运用了极为高超的手法。按照通常的描述,当然是拉弓如满月,剑光如星辰。但是诗人却巧妙地倒装,形成了“侠士们拉弓,让月亮也仿效变圆,剑气纵横,让星光也投入其中”的奇妙境界。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人”的地位,反过来称赞侠士们的武艺高超。

在最末两句,历来有所争议。有的人认为,这是诗人在规劝出征的将士,要好好练习武术,不要像当年的荆轲一样,因为剑术平平而功败垂成。但是,小珏认为,这首诗的主体风格大气磅礴,不会纠结于这种技巧上的小节。它应该是在鼓励侠士们要在疆场上迎头痛击,报效祖国,而不是像荆轲那样,做那些刺客之事。大丈夫就应该马革裹尸还,虽死无悔,这也是骆宾王想要勉励友人的。

其实,在初唐时,人们崇尚任侠精神,崇尚以直报直。而且,在盛唐时,流行的是保家卫国,在沙场建功立业。送行之歌,从初唐四杰开始,就没有哭哭啼啼,大多豪迈无比,这首《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当属其中的佼佼者。

标签: 骆宾王

更多文章

  • 唐才子传之初唐四杰骆宾王:少年天才美如画、大骂武后无影踪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骆宾王

    七八岁时,当我们还懵懵懂懂,咿呀学语的时候,有人却已经以天才而闻名。当我们艰难地学习背诵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时,却不知这是他七岁所作之诗。何为相形见绌?何为人比人活不成?在此不言而喻。他就是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的翩翩才子。然才高之人,人生之路却往往不太平坦,甚至较于常人更

  • 谜一样的骆宾王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骆宾王

    684年是读书人骆宾王的宿命,严格地说,从这年冬天开始,世上就不再有骆宾王这个人了。这年11月,徐敬业扬州起兵讨伐女皇武则天兵败,骆宾王作为徐敬业的宣传部长,犯下的是谋反罪、颠覆国家政权罪,这是杀头之罪,所以从起兵那一刻始,骆宾王的命运就注定了,要么王,要么冦,起兵三月就失败,作为谋逆的罪人,世间都

  • 骆宾王最后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骆宾王

    提到骆宾王童叟皆知,《鹅鹅鹅》应该是全网好友接触的第一首诗。(来自于网络)那么骆宾王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呢?一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儿子所杀,献给武皇,徐敬业的子嗣获得赦免。二是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之后,就跳江而亡。三是骆宾王与徐敬业的儿子为了逃脱武皇的追捕,找了两具尸体佯装死亡,最后骆宾王出家为僧云游四海。

  • 唐至德二年冬,满目萧瑟的睢阳城中,张巡手握钢刀,一步一步走到自己的爱妾身

    历史人物编辑:季晋宇标签:张巡

    唐至德二年冬,满目萧瑟的睢阳城中,张巡手握钢刀,一步一步走到自己的爱妾身后。当他颤抖着举起刀柄,周围的将士们早已泣不成声……张巡从小博览群书,读书三遍,即能终身不忘。而且他身长七尺,通晓兵法,志向远大,不落俗流。开元末年考中进士,而当时其兄张晓已经身为监察御史,兄弟两人都名重一时。但张巡为人有气节,

  • 吃人将军张巡,以3000人抵挡13万叛军,以一己之力改变唐朝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张巡

    他是著名的吃人将军,被文天祥视为偶像,死后被官方封神。以一己之力改变唐朝的历史,却留下了一千多年的争议,他就是唐朝名将——张巡。张巡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呢?公元755年的冬天,繁华的盛唐迎来一次惊天变故。安禄山与史思明在范阳起兵,率20万精锐直逼两京,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主力军节节败退,高仙芝、哥舒翰

  • 张巡:历代都认为他是大忠臣,却又是一位有争议而不敢宣传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张巡

    张巡:光扬于史册,龟鉴于人伦今天壮着胆子写一个开博以来最难写的人物,他便是唐人张巡,对这个人,喜欢历史人的应该知道,但无论是史家还是民间,对他的评价却见仁见智,说这话是温柔的,准确说,对他的评价于公视为忠臣,于私指责其惨无人道,因为其中涉及到人伦惨绝的“人吃人”现象。正因为这一现象,历史在绝大部分的

  • 睢阳之战:张巡以1万人对战叛军13万人,坚守十个月,历经四百战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张巡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争,莫过于“睢阳之战”了。1、惨烈的睢阳之战有多惨烈?交战前,《资治通鉴》记载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唐军: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叛军:子奇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趣睢阳。睢阳之战历时十个月,张巡率领的唐军守城战绩非常华丽,《资治通鉴》载“前后大小战凡四百馀,杀

  • 唐朝名将张巡,为保大唐江山与将士食人三万,到底是英雄还是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酷喵小齐标签:张巡

    《新唐书》写道:“使姬云如庶吉请师,不宜,遣数千。姬云曼即骂,请死战,叔姬不敢应。””金明怕老师出来见袭,又避巡之威,怕得逞,一开始也没有离开老师的意思。我也爱极云的强者,我想留着。为了一顿大餐和一份欢乐的工作,季允哭着说:“昨天离开睢阳的时候,士兵们已经没有食物吃满月了。今大夫兵未出,声乐广立。不

  • 坚守孤城,缺援军缺粮,张巡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肉分给士兵们吃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张巡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军事帅哥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商丘和开封、洛阳、郑州等城市一样,是河南省境内的著名古城,早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就在商丘建都。然而,今天的人们或许想不到,商丘境内的一座小城——睢阳城,竟然曾是唐朝的“忠烈之城”,在安史之乱最为悲壮的“睢阳保卫战”中,守城的10万军民仅

  • 张巡是何人?他用什么方法解了雍邱之围的?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张巡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敌将令狐潮率兵包围了雍邱城。雍邱城守将张巡率领士兵拼力死战,保卫城池。但不久箭全用光了,又得不到外援,大家都很着急,可谁也想不出个好计策。这时,只见张巡不慌不忙地命令士兵用草扎了1000多个草人儿,并给每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又用绳子拴住。大家都不解其意,心想:眼见没了箭,城池时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