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睢阳之战:张巡以1万人对战叛军13万人,坚守十个月,历经四百战

睢阳之战:张巡以1万人对战叛军13万人,坚守十个月,历经四百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邓苹 访问量:2609 更新时间:2024/1/19 12:27:13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争,莫过于“睢阳之战”了。

1、惨烈的睢阳之战

有多惨烈?

交战前,《资治通鉴》记载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

唐军: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

叛军:子奇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趣睢阳。

睢阳之战历时十个月,张巡率领的唐军守城战绩非常华丽,《资治通鉴》载“前后大小战凡四百馀,杀贼卒十二万人”,但相对的代价也很大,城破后“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馀才四百人”。张巡等一干指挥人员的结局也很惨,因为不愿意投降被叛军,全部惨遭杀害。

同样是保卫战,它的惨烈程度比起郭靖的襄阳保卫战毫不逊色,另一名镇守睢阳的守将南霁云在面对敌将伊子奇的招降时,曾经说出了一句鼓舞了无数爱国志士的话语: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向不义者屈服,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

2、睢阳保卫战到底多难打

在睢阳保卫战中,除了士兵数量上的差距,张巡一方还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缺少武器

很多朋友知道《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却不一定知道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借箭的故事。

公元756年,令狐潮率领四万大军将张巡的三千人困在雍丘,当时张巡是人少又缺乏武器。在这种危急关头,没人可以依靠城墙抵挡,但没有武器,那就是完全没办法的事了。张巡的办法,就是“草人借箭”,利用夜晚敌人视野不行的特点,放下稻草人假装逃跑,等到敌人向草人身上射箭时,借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资治通鉴》:中城矢尽,巡缚藁为人千馀,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数十万。

第二个挑战,城中缺乏粮草

城中的士兵加上平民大概两万多人,要满足这种规模的吃饭需求,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在被围城状态下,他们是没法补充粮草的,也就是只有消耗,没有生存,粮食迟早有一天会用完。

《资治通鉴》:而睢阳城至是食尽。将士人廪米日一合,杂以茶纸、树皮为食,而贼粮运通,兵败复征。睢阳将士死不加益,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

第三个挑战,国家局势动荡,首都长安、洛阳陷落,人心不稳

守城的时候,有两个严峻的问题:其一有没有支援;其二士兵的态度。

支援直接的关系是防守的成功问题,毕竟张巡面对的敌人数十倍于己,稍有不对就会万劫不复,就是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他不仅没有支援,还收到了首都沦陷的消息。

张巡的情况很糟,他的手下有六名开府级别(三品武官,又叫做骠骑大将军)的将军眼见国家局势不好,打算劝张巡投降。这个问题是非常棘手的,要知道张巡只是个县令,他并不是兵权的直接掌控者,手下这些将军才是,他如果稍微表现得有一点不同意,很可能这些将军会马上杀死他。

张巡的做法很牛逼,他知道直接反对将军的提议,可能整只部队都不会跟他走。于是,张巡假装同意了他们投降的要求,然后约定好日期商议投降事宜,将军们也不担心你一个文臣还能害了我不成。张巡看到将军们放松了警惕,暗中找自己的亲信士兵埋伏起来,再“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那么,张巡为何要死守睢阳呢?

睢阳一带是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道,得到它,江淮之地便轻松可得,那样安史之乱就会打得更加惨烈,唐朝需要面对的就是得到了富饶的江淮一带钱财、士兵的安禄山,叛军的整体实力会上升一个档次。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标签: 张巡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张巡,为保大唐江山与将士食人三万,到底是英雄还是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酷喵小齐标签:张巡

    《新唐书》写道:“使姬云如庶吉请师,不宜,遣数千。姬云曼即骂,请死战,叔姬不敢应。””金明怕老师出来见袭,又避巡之威,怕得逞,一开始也没有离开老师的意思。我也爱极云的强者,我想留着。为了一顿大餐和一份欢乐的工作,季允哭着说:“昨天离开睢阳的时候,士兵们已经没有食物吃满月了。今大夫兵未出,声乐广立。不

  • 坚守孤城,缺援军缺粮,张巡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肉分给士兵们吃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张巡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军事帅哥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商丘和开封、洛阳、郑州等城市一样,是河南省境内的著名古城,早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就在商丘建都。然而,今天的人们或许想不到,商丘境内的一座小城——睢阳城,竟然曾是唐朝的“忠烈之城”,在安史之乱最为悲壮的“睢阳保卫战”中,守城的10万军民仅

  • 张巡是何人?他用什么方法解了雍邱之围的?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张巡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敌将令狐潮率兵包围了雍邱城。雍邱城守将张巡率领士兵拼力死战,保卫城池。但不久箭全用光了,又得不到外援,大家都很着急,可谁也想不出个好计策。这时,只见张巡不慌不忙地命令士兵用草扎了1000多个草人儿,并给每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又用绳子拴住。大家都不解其意,心想:眼见没了箭,城池时刻都

  • 张巡守睢阳的手段,是否过于惨烈?周遇吉守宁武关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张巡

    要说历史上最惨烈的守城战,或许就是唐朝中期张巡守睢阳的战役了。那时候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张巡所镇守的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而江淮一带,是唐朝为数不多还掌握在手里的赋税重地。可以说,一旦唐朝失去了睢阳,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军需资源,别指望能平定安史之乱了。这也是安史叛军如此重视睢阳的原因。安史叛军带了10

  • 张巡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歼敌12万,挽救了大唐江山,却受尽非议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张巡

    在古代,有些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并不能妨碍在乱世面前发挥自己的能量,明朝时期的王守仁是一位这样的人,他一个人独自就镇压了藩王的造反活动。王守仁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后世评价也非常的高,今天我们说一个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这个人的功劳可以排在第一行列,但是他这个人却受尽非议,到底是

  • 睢阳保卫战,张巡有大功于唐皇,但也吃百姓无数,看后世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张巡

    唐肃宗至德元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

  • 尹子奇攻打睢阳城,张巡用了什么妙计?尹子奇是如何被打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张巡

    过了几个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便重新围住了睢阳城。张巡为了打败叛军,守住城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法子打击敌人。一到晚上,张巡就命士兵们擂响战鼓,竖起大旗,摆出一副开城出击的样子,天一亮,就命兵士休息,安心睡觉。这样一来,可把叛军害惨了。一听到鼓声,尹子奇就命令集合,摆出迎战架

  • 死守睢阳的张巡,是挽救唐朝的功臣,还是十恶不赦的魔鬼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张巡

    张巡是谁?唐朝中期名臣名将,曾在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挡住了叛军南下之势,有效护卫了唐王朝的赋税要地——江淮。张巡殉国后,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代宗时期,张巡被评为“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第一等。唐宣宗时期,张巡图像被挂到凌烟阁。此后历代,皆对张巡有加封,到了清朝时期,张巡甚至被请

  • “张巡死守睢阳,在此过程中吃掉三万城中百姓”,史料是否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张巡

    张巡在“安史之乱”的两年时间中,死守睢阳,为唐朝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城破被俘,宁死不降。在守城过程中,因城中粮尽,他杀死自己的爱妾给士兵充饥,最后城中妇女老少均杀之食用。这不是我的原创,这是北宋时期“四朝元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谏官、也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先生在其所著的《资治通鉴》中

  • 张巡祠:商丘归德古城里的“满江红”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张巡

    唐代的归德商丘是江淮的屏障,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叛军为了拿下睢阳,由此南下江淮,叛军派大将尹子奇率13万将士准备夺取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雍丘防御史张巡求救。张巡立即领兵3000人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一起合兵抗战,守卫睢阳。张巡有勇有谋,精通兵法,此前已多次打了以少胜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