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岁时,当我们还懵懵懂懂,咿呀学语的时候,有人却已经以天才而闻名。
当我们艰难地学习背诵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时,却不知这是他七岁所作之诗。
何为相形见绌?何为人比人活不成?在此不言而喻。
他就是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的翩翩才子。
然才高之人,人生之路却往往不太平坦,甚至较于常人更为坎坷。
这骆宾王虽有天才之名,可是仕途上却不是那么顺利,一不小心还进了监狱。
关于他因何入狱,历来说法不一,此处就不再议论。我们想说的是,他在狱中也没有闲着,而写下了一篇《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在古代是一种高洁的动物,餐风饮露,所以此处作者在狱中没有借月亮、监狱什么的来咏诗,而选择了蝉,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诗中“玄鬓影”、“白头吟”等,让人有一种读杜甫诗的感觉,慨叹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今时今日,竟然都到了沦落狱中这一境地,实在是可悲、可叹!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则又是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无奈,为何没有人相信自己,高雅为生的自己,却尽是蝇营狗苟般的无奈与凄凉。
之后,出狱,但是已是另一番心境。
不久,迎来了他一生的至高点,也是他最惊艳的一件事,那就是为徐敬业所作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文中,“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无丝毫余地地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
据传,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后,竟然没有怪罪他,而是问道这是谁的文章?“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
但是,这也许是表面的溢美之词。毕竟,我相信武则天不是一个度量那么大的人。
及徐敬业兵败后,他也不知所踪。
一说是被武则天所杀,一说是出家为僧。
据《唐才子传》记载,当宋之问(唐朝一诗人)被贬,游灵隐寺时,见到一老僧在坐禅。
当时可能心中愁苦,欲作诗来抒发一下感情却又难以成文。
老僧便问“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宋之问便答道,想以这灵隐寺为题来作首诗,却难以完成。
老僧便指点迷津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以此为题怎么样?
宋之问受此启发,写下了《灵隐寺》一名篇,待明日去寻访这老僧时却已经不见了踪影,据说,他就是曾经的骆宾王!
一代才子,以此收场,让人甚是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