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骆宾王最后的结局

骆宾王最后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虾扯闲谈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1/8 15:11:22

提到骆宾王童叟皆知,《鹅鹅鹅》应该是全网好友接触的第一首诗。

(来自于网络)

那么骆宾王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呢?

一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儿子所杀,献给武皇,徐敬业的子嗣获得赦免。二是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之后,就跳江而亡。三是骆宾王与徐敬业的儿子为了逃脱武皇的追捕,找了两具尸体佯装死亡,最后骆宾王出家为僧云游四海。

骆宾王是唐高宗时期有名的才子,他出身寒门,但自幼聪明无比,七岁就能作诗,被誉为神童。且他最善诗歌,他的《帝京篇》篇幅浩大,成为唐朝罕见的长篇诗歌,因此他在文化界也就名声越来越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四人,并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不仅有着非凡的文学造诣,人家还是个文能治国,武能上战场的全才。而且当李唐宗室徐敬业(李敬业)起兵反对武皇干政之时,他替徐敬业做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可见他是个有野心的政治家。

如果说骆宾王的文化成就已经是大家水平,那么他从政的经历,他也算得上曾经跻身唐帝国中心权力之人。据说他一生的从政行为有些诡异,做过高官,也当过小吏,更是效力过李唐宗亲。在皇族宗亲手下任职之时,虽不谄媚,但也不傲才,好不容易走进唐帝国的朝堂,却犯事下狱。然后来到边疆,又能戍守边境。之后蒙冤下狱,人家也能自辩清白。说这骆宾王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一样口才了得,也不为过。而且他一生的经历太过曲折,甚至有些不正常,再加上他有政治家的野心,一度他也被扣上纵横家的头衔。

很可惜不管骆宾王如何有才,但他活在了一个女主当道的时代,他的才华似乎没有得到武皇重用,或者说他投到了李氏皇族宗亲的怀抱,于是他加入了徐敬业倒武的起义活动中,最后徐敬业兵败,他就跳江自杀身亡,这种说法可信度是有的。毕竟骆宾王是实打实地参与了徐敬业的反叛活动,在古代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的情况下,武皇最后的胜利,也就代表骆宾王的永久失败,就算苟活,骆宾王一生的政治夙愿与野心估计也就戛然而止。对于一个有梦想之人来说,活着跟死了差不多,所以骆宾王自杀可能性很大。

(来自于网络)

而另一种说法,骆宾王被徐敬业的儿子杀害,以求武皇赦免,这种说法可信度就会比骆宾王自杀要低很多。要知道骆宾王就是个跟随徐敬业之人,充其量就是小弟。而徐敬业可是李氏皇族,立场与身份都足以成为王牌,对抗武皇。对于武皇来说,徐敬业的反叛行为,让武皇肯定容不下他的子嗣,所以宁可杀过不可放过,武皇也会先杀徐敬业一族,再慢慢磨刀霍霍向其他有反叛之心的人下手。也就是说按照顺序,也是徐敬业的儿子先被诛杀,然后轮到骆宾王,根本不可能因为骆宾王被杀,徐敬业的儿子就能被赦免。

出家为僧这种说法其实可信度也蛮高的,虽说骆宾王是有野心与政治图谋的,但人家也是个有才华的大学子,也就是说骆宾王的人生归属感,可以是对政治权力的执著,也可以是寄情山水诗歌当中。按照古人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的说法,那么如果有一线生机可以活下去,骆宾王也不是完全生无可恋。当然毕竟梦想破裂,又身败名裂,活着可能也会是行尸走肉,虽然这种说法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求生是人本能的反应,所以骆宾王与徐敬业之子,可能一时想偷生,于是找两具尸体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标签: 骆宾王

更多文章

  • 唐至德二年冬,满目萧瑟的睢阳城中,张巡手握钢刀,一步一步走到自己的爱妾身

    历史人物编辑:季晋宇标签:张巡

    唐至德二年冬,满目萧瑟的睢阳城中,张巡手握钢刀,一步一步走到自己的爱妾身后。当他颤抖着举起刀柄,周围的将士们早已泣不成声……张巡从小博览群书,读书三遍,即能终身不忘。而且他身长七尺,通晓兵法,志向远大,不落俗流。开元末年考中进士,而当时其兄张晓已经身为监察御史,兄弟两人都名重一时。但张巡为人有气节,

  • 吃人将军张巡,以3000人抵挡13万叛军,以一己之力改变唐朝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张巡

    他是著名的吃人将军,被文天祥视为偶像,死后被官方封神。以一己之力改变唐朝的历史,却留下了一千多年的争议,他就是唐朝名将——张巡。张巡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呢?公元755年的冬天,繁华的盛唐迎来一次惊天变故。安禄山与史思明在范阳起兵,率20万精锐直逼两京,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主力军节节败退,高仙芝、哥舒翰

  • 张巡:历代都认为他是大忠臣,却又是一位有争议而不敢宣传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张巡

    张巡:光扬于史册,龟鉴于人伦今天壮着胆子写一个开博以来最难写的人物,他便是唐人张巡,对这个人,喜欢历史人的应该知道,但无论是史家还是民间,对他的评价却见仁见智,说这话是温柔的,准确说,对他的评价于公视为忠臣,于私指责其惨无人道,因为其中涉及到人伦惨绝的“人吃人”现象。正因为这一现象,历史在绝大部分的

  • 睢阳之战:张巡以1万人对战叛军13万人,坚守十个月,历经四百战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张巡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争,莫过于“睢阳之战”了。1、惨烈的睢阳之战有多惨烈?交战前,《资治通鉴》记载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唐军: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叛军:子奇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趣睢阳。睢阳之战历时十个月,张巡率领的唐军守城战绩非常华丽,《资治通鉴》载“前后大小战凡四百馀,杀

  • 唐朝名将张巡,为保大唐江山与将士食人三万,到底是英雄还是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酷喵小齐标签:张巡

    《新唐书》写道:“使姬云如庶吉请师,不宜,遣数千。姬云曼即骂,请死战,叔姬不敢应。””金明怕老师出来见袭,又避巡之威,怕得逞,一开始也没有离开老师的意思。我也爱极云的强者,我想留着。为了一顿大餐和一份欢乐的工作,季允哭着说:“昨天离开睢阳的时候,士兵们已经没有食物吃满月了。今大夫兵未出,声乐广立。不

  • 坚守孤城,缺援军缺粮,张巡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肉分给士兵们吃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张巡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军事帅哥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商丘和开封、洛阳、郑州等城市一样,是河南省境内的著名古城,早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就在商丘建都。然而,今天的人们或许想不到,商丘境内的一座小城——睢阳城,竟然曾是唐朝的“忠烈之城”,在安史之乱最为悲壮的“睢阳保卫战”中,守城的10万军民仅

  • 张巡是何人?他用什么方法解了雍邱之围的?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张巡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敌将令狐潮率兵包围了雍邱城。雍邱城守将张巡率领士兵拼力死战,保卫城池。但不久箭全用光了,又得不到外援,大家都很着急,可谁也想不出个好计策。这时,只见张巡不慌不忙地命令士兵用草扎了1000多个草人儿,并给每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又用绳子拴住。大家都不解其意,心想:眼见没了箭,城池时刻都

  • 张巡守睢阳的手段,是否过于惨烈?周遇吉守宁武关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张巡

    要说历史上最惨烈的守城战,或许就是唐朝中期张巡守睢阳的战役了。那时候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张巡所镇守的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而江淮一带,是唐朝为数不多还掌握在手里的赋税重地。可以说,一旦唐朝失去了睢阳,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军需资源,别指望能平定安史之乱了。这也是安史叛军如此重视睢阳的原因。安史叛军带了10

  • 张巡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歼敌12万,挽救了大唐江山,却受尽非议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张巡

    在古代,有些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并不能妨碍在乱世面前发挥自己的能量,明朝时期的王守仁是一位这样的人,他一个人独自就镇压了藩王的造反活动。王守仁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后世评价也非常的高,今天我们说一个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这个人的功劳可以排在第一行列,但是他这个人却受尽非议,到底是

  • 睢阳保卫战,张巡有大功于唐皇,但也吃百姓无数,看后世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张巡

    唐肃宗至德元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