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诗词,相信大家都会想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由于这两位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坛中的名气及地位都极高,所以他两的诗被人们广为流传。不过,大家可记得,你们背诵的第一首诗是什么诗?那就是《咏鹅》。《咏鹅》一直是我国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第一首古诗,2019年开始才换成了《汉乐府·江南》。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还很形象,是一首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启蒙诗词。不过,今天小编要讲的却是《咏鹅》这首诗的作者骆宾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但他天资聪慧,自幼就被人们称为“神童”,7岁就能作诗,《咏鹅》就是他7岁时创作出来的。他父亲曾任青州博昌县令,但很早便去世了,骆宾王的生活也因此更加穷困潦倒。22岁时,骆宾王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因当时有关系的人太多,骆宾王最后还是名落孙山。此时的他愤慨不已,专门创作出《畴昔篇》来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
眼见科举无门,又没有别的好差事,骆宾王日渐消沉。从曾经的一代神童堕落成了一个不良青年。整日喝酒、赌博,成为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其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后来,当时唐高祖的第十六子李元庆很欣赏他的才华,便收他为自己的门客。骆宾王也终于谋得一份差事,自此背起行囊便去了李元庆家里。平日里,骆宾王会替他写写信件、起草一些公文。这份差事对于骆宾王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待遇也不错,所以他在李元庆府上呆了3年之久。
3年之后,李元庆建议他写个个人自传,称可以帮忙举荐。然而,如此好事却被骆宾王断然拒绝,还写了一篇《自叙状》,抨击了官场抬高了自己,之后离开了李府。此后,骆宾王隐居于兖州,过起了远离世俗的归隐生活。有次唐高宗前往泰山封禅,骆宾王受当地官府的邀请,写了一篇《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献给唐高宗。唐高宗看后,大为惊喜,立马封骆宾王为奉礼郎,后又封他为东台详正学士。但骆宾王上任不久便因犯错遭停职处理。之后,在其他人的排挤下,骆宾王无奈从军边疆,担任军中文职,辗转于西域和巴蜀地区。虽仕途不顺,但在边疆的磨练,让骆宾王逐渐成为了初唐的边塞诗人之一。
苦熬了一段时间后,骆宾王终于重新回到长安,担任朝廷侍御史一职,官至六品。但屁股还没坐稳,骆宾王就遭到其他臣子的弹劾,又被关进了监狱。不过,在骆宾王入狱的第二年,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骆宾王因此被放了出来。此时的骆宾王已经60岁了。出狱之后他没有官复原职,而是被贬到了浙江台州去县丞。已经对官场厌倦的他索性直接辞了官职,开始四处游玩。
唐睿宗李旦被武则天扶植为傀儡皇帝后,大唐开国元勋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65岁的骆宾王赶赴徐敬业大营,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然后,起义没到三个月,徐敬业就兵败被杀,而骆宾王从此下落不明。当时,唐朝还发出了通缉令追捕骆宾王,但没有人能找得到他。后世对此议论纷纷,有人称他被乱军所杀,也有人称他遁入了空门。但真实结局如何,无人可知。对此,你如何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