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坚守孤城,缺援军缺粮,张巡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肉分给士兵们吃

坚守孤城,缺援军缺粮,张巡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肉分给士兵们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春秋录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1/16 15:16:54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军事帅哥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商丘和开封、洛阳、郑州等城市一样,是河南省境内的著名古城,早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就在商丘建都。

然而,今天的人们或许想不到,商丘境内的一座小城——睢阳城,竟然曾是唐朝的“忠烈之城”,在安史之乱最为悲壮的“睢阳保卫战”中,守城的10万军民仅有400人生还。

#01:

睢阳保卫战的战前形势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叛军的气焰更加嚣张。当时,叛军的战略为“东西开进”,其西线夺取的目标为长安,东线夺取的目标为雍丘和睢阳。对于叛军而言,只要能拿下睢阳,卡断运河,就等于卡住了唐军和唐王朝中央政府后勤补给的咽喉。因此,唐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守睢阳城,只要唐军能在睢阳顶住叛军围攻,唐军在西域的主力部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进入内地反击叛军。

巧合的是,中国另一个强盛王朝西汉也发生过“睢阳保卫战”,和唐朝遥相呼应。当时,吴楚叛军集中兵力攻打梁国的首都睢阳,汉景帝的胞弟,梁王刘武的军队在睢阳城内拼死抵抗,为周亚夫主力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睢阳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02:

决战睢阳

公元前757年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发动政变,杀掉安禄山,掌握叛军大权。虽然安禄山死于非命,但叛军的战斗依然在持续。政变发生后,安庆绪任命将领尹子奇为伪河南节度使,率领13万叛军主力部队发动进攻,河南各城镇纷纷被叛军占领。叛军兵锋直指睢阳。

睢阳告急,睢阳太守许远的手里只有3000部队,河南节度副使率领唐军3800多人进入城内,和许远共同抗击叛军进攻。

6800唐军VS130000叛军,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睢阳保卫战的结果可想而知。然而,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保卫战打响后,张巡就亲自鼓励参战将士“我等将士深受国恩,今天,我们将拼死为国而战!”

壮哉!河南节度副使张巡!

叛军集中兵力开始攻城,张巡指挥守城军民“三班倒”连续作战,唐军连续守城16天,打退叛军20多次进攻,歼灭叛军20000多人,英雄的睢阳城固若金汤,大唐的战旗依然在睢阳城头高高飘扬!

睢阳城久攻不下,叛军只好退兵。两个月后,叛军主力卷土重来,向睢阳城发起新一轮攻势。此时的唐军改变战术,转守为攻。

叛军知道唐军人少,压根没把唐军放在眼里。当张巡指挥唐军从城内杀出,转守为攻后,叛军有些不相信:坚守睢阳两个多月的唐军竟然敢反攻叛军?在反击战中,张巡亲自擂鼓给将士们壮胆,叛军被杀得魂不守舍,尸横遍野。

农历五月是收麦时节,叛军正在田野外收麦劳动。张巡抓住机会反击叛军,叛军停下手里的农活,拿起武器准备迎战唐军。

突然,张巡玩了个欲擒故纵的把戏:他命令唐军停止进攻,叛军以为唐军不敢打了,就放松斗志准备干活。趁叛军放松警惕的机会,张巡让将领南霁云率领突击队直捣叛军指挥部,欲直接消灭叛军头目尹子奇,尹子奇被唐军射中左眼,仓皇逃窜。

到了农历七月,尹子奇率领叛军主力发动新的围攻,叛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补给等得到全面支持,而唐军呢?经过几个月的保卫战,守城的唐军主力部队只有1000多人,但唐军将士依然士气旺盛,守城军民永远记着张巡的教导“我等将士深受国恩,今天,我们将拼死为国而战!”,奋勇杀敌。叛军用云梯攻城,将士们就放火烧梯。叛军在城下砍伐树木,挖掘长堤,将士在夜间在城下埋下蒿草等易燃物品,点起大火烧死叛军。

#03:

唐军主力竟然见死不救

睢阳保卫战仍在继续,守城的唐军却越来越少。然而,周围的唐军竟然见死不救,这其中就有手握重兵的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何许人也?此人早年参加科举,曾任北海太守、南海太守、岭南节度使等官职。其本人满腹经纶,文采飞扬,写了100多篇文章和数十首古诗,《唐才子传》就收录了他的诗歌。“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岂得常思花柳年。”就是他写的名句。

然而,就是这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贺兰进明,在睢阳保卫战的关键时刻竟然成了胆小鬼。

为了找到援军,南霁云率领30多名骑兵冲出叛军包围圈,来到贺兰进明的驻地。南霁云恳求贺兰进明派出援军支援唐军守城,但贺兰进明却冷冰冰地说“睢阳即将失守,派出援军有什么用?”南霁云一听这话,心里马上凉了半截子。

南霁云和张巡一起,率领唐军将士为国尽忠,孤军守城,但大唐援军却迟迟没有到来。手握重兵的贺兰进明在国难当头之际竟然当起了胆小鬼,置睢阳守军的安危于不顾,漠视睢阳守军被敌人全部歼灭。贺兰进明还宴请南霁云,希望南霁云跟着自己升官发财。

南霁云无奈而悲愤地说:“睢阳城已经断粮一个多月了,而手握重兵的大人却一兵不发,只顾于酒宴笙歌,而置守城将士的安危于不顾。这酒,我喝不下去。”说罢,南霁云转身离开。

出城的时候,南霁云说:“战斗结束,我一定要杀了贺兰进明。”

离开贺兰进明的驻地后,南霁云在云阳找到3000唐军。然而,这3000援军对于睢阳保卫战而言已经是杯水车薪,当南霁云于八月初三率领唐军杀入城区的时候,其手下的援军仅有1000多人。

得到增援的唐军共有2000多人,而叛军兵力却是唐军的很多倍。城内断粮一个多月,战士们只能杀掉军马填饱肚子。军马杀光了,战士们就用麻雀、老鼠来果腹。

敌众我寡,援军没有到来,睢阳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到底是撤还是继续坚守,唐军高层发生了争执。

张巡坚决主张守,在张巡看来,一旦唐军撤退,叛军将沿着江淮地区迅速西进,威胁大唐腹地。只要守城将士还有一口气,唐军就要和敌人血拼到底。

这就是忠勇无敌的大唐军人!在盛唐时期,大唐军人开疆拓土,打败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日本、吐谷浑······让一个又一个小国臣服于大唐,他们用实力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亮眼的辉煌,他们用实力让大唐威名传遍四方。如今,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处于开国以来最为危急的时刻,大唐将士们披挂上阵为国而战,在睢阳上演了一曲英雄的悲壮战歌。

奇怪的是,睢阳城失守后的第7天,唐军主力奇迹般的到来,收复了睢阳城。唐军主力真的无力救援睢阳城?贺兰进明等唐军将领此前见死不救的背后,到底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那是因为,张巡的睢阳保卫战打得太出色了,唐军除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很多将领的战术和战斗力都很弱。朝廷某些人不希望张巡活着在战后进入朝堂,晋升官职,抢了他们的饭碗。国难当头,朝廷某些人还妒贤嫉能。这种行为,确实太过于自私。

#04:

最后的悲壮

城内的粮食没有了,该吃的,能吃的,也都吃了。但叛军的围困始终没有减弱。为了维持战斗力,张巡做出了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举动——杀妻而食。

他杀掉了自己的妻妾,强令战士们吃掉。太守许远杀掉奴仆而食,战士们杀掉城中的老幼病残作为“军粮”······

守城的唐军已经山穷水尽了。在当时粮食空空如也,敌人团团包围的睢阳城,张巡的举动,是特定时代的特定方式,以牺牲家人的惨烈代价,保卫睢阳城,保卫大唐的东南不被敌人践踏。

在张巡的领导下,大唐的战旗已经在睢阳城飘扬了10个月,守城军队民众10万人,在战后仅剩下400人生还。

农历十月九日,叛军杀入城中。张巡向西边遥拜,含泪说道:“我尽力了,我活着忠于陛下,就是死了,也要变成恶鬼消灭叛军。”最后被叛军俘虏。

尹子奇敬佩张巡的英勇悲壮,他打算劝降张巡,但尹子奇的部下说“张巡深得军心民心,重用他,恐怕留有后患。”

尹子奇又打算劝降南霁云,铁骨铮铮的张巡对南霁云说:“大丈夫为国而死,死而无憾。绝不能投降做叛徒。”南霁云说:“我就是要为国捐躯,今天您说了这句话,更加坚定了我慨然赴死的决心。”

尹子奇无奈,将张巡和南霁云等36名被俘唐军残忍处死,张巡以自己的生命,奏响了大唐军人慷慨赴死,为国捐躯的悲壮战歌。

而张巡在睢阳的苦苦支撑为唐军的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睢阳失守前10天,唐军主力收复长安。睢阳失守后10天,唐军主力收复洛阳。

#05:

如何评价英雄?

张巡壮烈守城的事迹被朝廷知晓,有关于是否褒奖张巡一事,朝廷分成两派,挺张派大臣认为,张巡守城10个月,最后为国捐躯,其应该得到朝廷的最高褒奖。贬张派大臣认为,张巡做出了“杀妻而食”的惨无人道行为,不应该褒奖。

唐肃宗采纳了挺张派大臣的建议,称赞张巡“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殉义,虽死如存。”遂下诏:免除睢阳地区徭役赋税三年,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唐肃宗还下令:在睢阳设立张巡庙,让后人永远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肃宗唐代宗和唐德宗将张巡列为“最上等功臣”,志在复兴大唐的晚唐明君——唐宣宗将张巡画像列入“凌烟阁”。韦应物、韩愈、柳宗元、司马光、欧阳修等著名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也纷纷写诗,称赞张巡的爱国行为。而文天祥更是以张巡为榜样,英勇抗元,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张巡

更多文章

  • 张巡是何人?他用什么方法解了雍邱之围的?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张巡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敌将令狐潮率兵包围了雍邱城。雍邱城守将张巡率领士兵拼力死战,保卫城池。但不久箭全用光了,又得不到外援,大家都很着急,可谁也想不出个好计策。这时,只见张巡不慌不忙地命令士兵用草扎了1000多个草人儿,并给每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又用绳子拴住。大家都不解其意,心想:眼见没了箭,城池时刻都

  • 张巡守睢阳的手段,是否过于惨烈?周遇吉守宁武关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张巡

    要说历史上最惨烈的守城战,或许就是唐朝中期张巡守睢阳的战役了。那时候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张巡所镇守的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而江淮一带,是唐朝为数不多还掌握在手里的赋税重地。可以说,一旦唐朝失去了睢阳,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军需资源,别指望能平定安史之乱了。这也是安史叛军如此重视睢阳的原因。安史叛军带了10

  • 张巡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歼敌12万,挽救了大唐江山,却受尽非议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张巡

    在古代,有些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并不能妨碍在乱世面前发挥自己的能量,明朝时期的王守仁是一位这样的人,他一个人独自就镇压了藩王的造反活动。王守仁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后世评价也非常的高,今天我们说一个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这个人的功劳可以排在第一行列,但是他这个人却受尽非议,到底是

  • 睢阳保卫战,张巡有大功于唐皇,但也吃百姓无数,看后世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张巡

    唐肃宗至德元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

  • 尹子奇攻打睢阳城,张巡用了什么妙计?尹子奇是如何被打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张巡

    过了几个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便重新围住了睢阳城。张巡为了打败叛军,守住城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法子打击敌人。一到晚上,张巡就命士兵们擂响战鼓,竖起大旗,摆出一副开城出击的样子,天一亮,就命兵士休息,安心睡觉。这样一来,可把叛军害惨了。一听到鼓声,尹子奇就命令集合,摆出迎战架

  • 死守睢阳的张巡,是挽救唐朝的功臣,还是十恶不赦的魔鬼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张巡

    张巡是谁?唐朝中期名臣名将,曾在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挡住了叛军南下之势,有效护卫了唐王朝的赋税要地——江淮。张巡殉国后,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代宗时期,张巡被评为“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第一等。唐宣宗时期,张巡图像被挂到凌烟阁。此后历代,皆对张巡有加封,到了清朝时期,张巡甚至被请

  • “张巡死守睢阳,在此过程中吃掉三万城中百姓”,史料是否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张巡

    张巡在“安史之乱”的两年时间中,死守睢阳,为唐朝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城破被俘,宁死不降。在守城过程中,因城中粮尽,他杀死自己的爱妾给士兵充饥,最后城中妇女老少均杀之食用。这不是我的原创,这是北宋时期“四朝元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谏官、也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先生在其所著的《资治通鉴》中

  • 张巡祠:商丘归德古城里的“满江红”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张巡

    唐代的归德商丘是江淮的屏障,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叛军为了拿下睢阳,由此南下江淮,叛军派大将尹子奇率13万将士准备夺取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雍丘防御史张巡求救。张巡立即领兵3000人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一起合兵抗战,守卫睢阳。张巡有勇有谋,精通兵法,此前已多次打了以少胜多的

  • 张巡守睢阳意义何在,他最后默许士兵吃人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张巡

    张巡守睢阳是唐朝安史之乱中一处特殊的战役。主要特殊在三个方面:第一、孤立无援。当时的睢阳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城,已经完全和唐军失去了联系,并且被叛军重重包围。第二、以寡敌众。张巡的对手是尹子琦,尹子琦是叛军中的名将,用13万大军攻打近万人的睢阳城。张巡竟然还能够坚守10个月之久。第三、人吃人现象。非常负

  • 死守孤城近一年,张巡杀掉爱妾当军粮,得以进入历代帝王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张巡

    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历史上敢于赴死的人不在少数,不见得都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勇士不仅要敢于赴死,还要能承担责任,在国破山河碎时,虽不能救天下,但起码能守一城。笔者今天要说的张巡就是这样的人,一个真正的勇士,不仅能视死如归,还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挽救了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