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建成元吉十一个儿子都是承字辈,世民却只有一个李承乾

为何建成元吉十一个儿子都是承字辈,世民却只有一个李承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食堂 访问量:1472 更新时间:2024/1/25 14:24:37

李建成有六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有五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李承乾,楚王李宽,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高宗李治,纪王李慎,江殇王李嚣,代王李简,赵王李福,曹王李明。由上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十一个儿子全是承字辈,而李世民却只有李承乾是承字辈,剩下十三人全都不是承字辈。在相当讲究排资论辈的当时,这种情况的发生很显然非常不正常。那么为啥李世民的儿子只有李承乾是承字辈呢?

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也就是李渊入长安第二年,由于他生于太极宫承乾殿,因此李世民以此殿为名,给他取名李承乾,字高明。有人认为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用作人名却有无比深意,乾为乾坤,承乾即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此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皇孙亲赐。其实这种说法之荒谬性根本不值一驳。要知道李世民并非嫡长子,嫡长子是李建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的长子才应该是正常情况下未来李唐皇位的继承人,现在李渊却给李世民的儿子起个继承皇位的名字,这不是赤裸裸的搞内讧吗?李渊的脑子又没进水,怎么会起这么一个扰乱纲常的名字。可见此名不是李渊起的,只能是李世民起的。

我们再看看李建成的长子叫什么,李承宗。李元吉的长子叫李承业。这两个名字就非常靠谱,一个要继承祖宗的遗志,一个要继承父亲的大业,都没有对皇权造成挑战。相反李承乾这个名字就有点太过嚣张了。所以李承乾这个名只能是李世民给儿子起的,而不是李渊。武德二年的李世民和李渊已经有了隔阂,李渊把李世民的重要谋士刘文静杀了以儆效尤,所以李世民给儿子以承乾殿起名字很显然犯了李渊的忌讳,因此李渊应该给了李世民很大压力,让他再生儿子不能随承字辈,所以李世民后来的儿子们全没有走承字辈。武德三年李世民生了二儿子,就叫了李宽,没有承字了。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由于没有犯李渊忌讳,所以都叫了承字辈。

有人说,后来李世民成为胜利者,他想给儿子起啥名不行啊,为啥后来生的儿子也没有承字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把十一个侄儿全杀了,可见承字并不是一个吉利的名字,所以李世民后来的儿子也再没有走承字。再说了,承字是李渊起的字,李世民为了消除李渊的影响,更不希望看到这个字,所以也就没有让儿子们再随这个字。而李承乾的名字是自己亲自起的,霸气刚毅,所以就没改。只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承字的确不吉利,李承乾最后也没有继承李唐的乾坤皇业,造反不成被废,早早死掉了。可见起名不得不谨慎啊。

标签: 李承乾

更多文章

  • 太子李承乾要造反,唐太宗得知后想自杀,原来是为这事?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李承乾

    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确实是想自杀来着,但是,他自杀的时候是守着文武大臣的面,说白了也仅仅是做做要自杀的样子而已。你说你李世民若是想真自杀的话,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想要怎么死,就能怎么死,你怎么不去死呢?所以说他自杀仅仅是在大臣面前表演一番而已,他明白臣子们会拉住他,会劝他让他想开点的。那么李世

  • 荒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帝王父爱也没能救他,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东南史官标签:李承乾

    人人想做富二代,而李承乾却是皇三代,自然与常人不同。李承乾做下很多荒唐事,但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这也许就是历史带给后人的思考吧。李承乾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就是日后大唐的长孙皇后,这点对于李承乾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由于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按照封建宗法制度,李承乾将来是要登基称帝的

  • 李承乾明明是板上钉钉的皇位接班人,为何还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李承乾

    唐朝将隋朝打败之后,建立了历史上的大唐王朝,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上,唐朝是非常强大的。自古以来就有强汉盛唐之说,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皇帝,后人熟悉的有唐太宗李世民和一代女皇武则天。两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武则天是一代女皇,但是她建立的是武周,不过也是在唐朝的基础上。那么在唐朝时期,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

  •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究竟荒唐成什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为皇位杀兄弑弟,屠戮侄儿,逼迫李渊禅让,就连弟妹都宠幸!但他又是一个仁爱的父亲,为此不惜赌上唐朝的国运,差点让李氏覆灭。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个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从小就聪慧,尊师重孝,颇有治国才能,为何会踏出起兵逼宫如此荒唐的一步

  • 从父亲角度看:李世民不理解太子诉求,李承乾埋怨父亲偏心

    历史人物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李承乾

    李世民晚年,为李承乾之事苦恼不已。李世民想缓和父子关系,李承乾却无动于衷;李承乾埋怨父亲偏心,李世民不理解儿子的诉求,父子之缘到了尽头。619年,李承乾诞生,母亲是长孙皇后。李渊给这位孙子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颇有将其作为继承人的意思。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称帝

  • 本是太子的李承乾,为何还要密谋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人所敬仰,但是李世民其实得位也非常不正,只是后来他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转变让人们对他有了另外的评价,反而忽略了他得位不正的事实。虽然大家不再提起,但是唐太宗岂能不知道“兄弟阋墙”的危害呢?基于这些过往历史,唐太宗是非常不喜欢以阴谋起家的行为。太子李承乾,实际上是颇受唐

  • 李世民为何对太子李承乾的造反,有那么大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阿藏历史标签: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子,后来李世民登基后,就将时年八岁的承乾立为太子。虽然李承乾患有脚疾,但是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深厚感情在,也丝毫没有影响对他寄予的厚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只要顺风顺水的熬到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为什么他却要通过谋反的方式夺天下呢?再得知李承乾造反

  • 李承乾从完美太子堕落为荒唐太子,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三目史官标签:李承乾

    李承乾的荒唐体现出他心理的扭曲,这是他长期承受各方过于沉重的压力所导致的结果。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全天下父母最殷切的希望,他们竭尽所能培养自己的孩子,盼望孩子们能成长成材从而光宗耀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家长们对孩子往往格外严格,甚至将他们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安排好。这种高压的教育方式很容易

  • 34岁李恪自杀身亡,临终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恪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唐朝的建立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有些文献中还认为唐高祖李渊并不是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李世民才是。不过,尽管后世对李世民有这么高的评价,李渊属意的储君并不是他,而是李世民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世民自然不满意这一结果,继而发动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这似乎开了个不好的先例,这之后的李唐宫廷中始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身亡,临死前的一句诅咒,多年后竟成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李恪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毛主席在读《新唐书李恪传》时写下的评语,而这句话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说“懵懂”,是因为李世民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甚至因为他的用人决策失误,直接导致自己的皇子李恪被逼自缢而死。而李恪在临死时发下了恶毒的诅咒,几年后也变成了现实。李恪的皇子时期李恪的生母杨氏是前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