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将隋朝打败之后,建立了历史上的大唐王朝,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上,唐朝是非常强大的。自古以来就有强汉盛唐之说,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皇帝,后人熟悉的有唐太宗李世民和一代女皇武则天。两人都是非常优秀的。
武则天是一代女皇,但是她建立的是武周,不过也是在唐朝的基础上。那么在唐朝时期,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原因就是在唐朝征战的过程中,李世民建功立业,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建功立业,但是最终兄弟三人的矛盾不断出现。
到了唐朝建立之后,兄弟三人的情况已经是水火不容了。结果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出现,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杀死。从这之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后,让李世民受到了后人的诟病。
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这让唐高宗李渊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万万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后,李世民也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在李世民的晚年时期,同样出现了为皇位争夺的情况。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为皇位争夺大打出手的情况。
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康熙帝的九子夺嫡。不过九子夺嫡出现时,并没有发生政变,也就是九子夺嫡只是皇子之间争夺,并没有发生兵变,各个皇子并没有逼迫康熙退位。可是李世民的晚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发动了政变。
唐朝嫡庶观念很严重,唐太宗一共14个皇子。在这些皇子中,长孙皇后生育的子女是最受重视的,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唐太宗早期对李承乾是很看重的,在他继承皇位的同时就立李承乾为皇太子。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是非常器重的。
那么李承乾在李世民晚年时期,为何发动政变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李世民教育皇子的失败。当初李承乾刚刚成为太子,有长孙皇后的照顾,聪明伶俐的李承乾还是很受太宗皇帝喜爱的,史载其“性聪敏,太宗甚爱之”。
李承乾曾经两次患病,在这时候李世民为李承乾祈福,当时的李世民请了道士,后来又允许剃度三千和尚出家,要知道李世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能够有这样的待遇足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喜爱。每次李世民出巡,太子李承乾负责监国。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李承乾失去了庇护。从这之后,关于李承乾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诸如“骑射畋游,酣歌戏玩”,“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等,还有更为严重的就是“布陈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
“私幸乐童”这种在古代看起来大逆不道的事是人们无法容忍的。这样的行为出现后,李世民对李承乾有了不满。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李世民逐渐的喜爱魏王李泰,让李泰产生了夺嫡念头。李承乾是看在眼里,自然是伤在心里。
大部分朝廷大臣认为李世民有可能更换太子。唐太宗对李泰的宠爱导致当时的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甚至向太宗进谏“有逾于皇太子”。与从小娇生惯养相比,李承乾没有受到重视,加上侯君集和李元昌所利用,最终走上了逼宫谋反的路。
这时候的李承乾肯定是有想法的。既然父皇李世民不宠信自己,那么就可能有了再立太子的想法,这时候的李承乾肯定想到了,为何不效仿一下父皇李世民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选择了谋反,结果以失败告终。
既然父皇不再宠爱我,那我就学习一下“前辈”的经验。这可能就是当时李承乾的想法。李承乾发动政变之后,被唐太宗李世民流放到了黔州充军,参与谋反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到了贞观十九年,李承乾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