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凭什么斩了泾河龙王?魏征:我的背景你不懂

魏征凭什么斩了泾河龙王?魏征:我的背景你不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用图说史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4/2/7 2:32:10

泾河龙王为了赢得与袁守城的赌注,私自篡改了下雨的时辰和雨量,最终被魏征斩首。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具有莫大神通的动物,为何被一介凡人斩首呢?

很显然,泾河龙王是被人算计了!

《西游记》中,泾河龙王的地位并不高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龙只是一个普通的种族而已。古人形容某人特别神秘,喜欢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可在西游记里面,龙真是随处可见。

大海里有四海龙王也就罢了,就连一条河也有个龙王。要知道,泾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是黄河的支流,那么泾河龙王上面,起码还有渭河龙王、黄河龙王,这泾河龙王的地位委实不怎么高!

泾河龙王好歹还有条河作为栖身之处,在乌鸡国时,一个井里面居然都有龙王,一口井才多大?这样的龙王只怕是路人甲那样的“小龙”了。可以说,西游记里面,只要是条河、是个湖,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

并且,龙族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四海龙王是龙族中最大的了吧?可是见到孙悟空这样一个毫无名气的妖怪,却战战兢兢要啥给啥、小心侍候,被人把宝贝抢了也只能认了,最后还得上天庭求援。

而魏征呢?他并不是普通的凡人,他是在天宫有编制的人员,到人间挂职锻炼的,迟早是要回天宫的。天宫有什么事,如果方便的话,也就让魏征顺手干了!有地位、有背景、有人脉!斩一个小小的泾河龙王有何不可?

泾河龙王是一个被算计的牺牲品

我们来回顾一下泾河龙王被斩的前后,大致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被斩了,也能够明白为什么斩他的是魏征了!

袁天罡的叔叔袁守城以算卦为业,他和渔夫张梢约好,帮他算泾河水族在哪里聚集栖息,张梢每天送他一条鲤鱼作为回报。

泾河水族遭受了灭顶之灾,惊动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来找袁守城的晦气,两个人打起了赌,最后泾河龙王为了赢得赌注、把袁守城赶走,私自改了下雨的时辰、雨量,犯了天条,被判斩首。

泾河龙王大祸临头,去求袁守城。袁守城指点他去找真龙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应了!在斩龙的时候以下棋为名拖住魏征!没想到魏征梦中斩了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不服气,化作冤魂纠缠李世民。这才有了李世民魂游地府,归来后大兴佛法的举措,这才有了唐三藏西天取经!

难道袁守城算不到泾河龙王必死吗?既然注定必死,求李世民又有何用?事后,袁守城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乎世上没有这个人一样!那么:袁守城是躲了起来?还是某个神仙所化?

这件事是不是策划得很精密?一环套一环、一计接一计!目标就是为了促成取经!

就算没有泾河龙王躲过这一劫,也一定会有另外一个人倒霉!要怪只能怪泾河龙王被盯上了,被算计了!

龙的地位真的很低吗

西游记中的龙,地位这么低,还时常被算计,战斗力也极差,是不是让人觉得怪可怜的?天宫在大摆筵席的时候,会有龙肝凤髓。而书中金翅大鹏鸟,每天要食龙五百条。难道龙的境况这么悲惨吗?

当然不是这样。龙族本身也是分等级、血统的。例如白龙马驮着唐三僧取经有功,被封为“八部天龙”,入“化龙池”恢复龙身。

很显然,八部天龙就是龙族中等级极高的龙了。而李世民被称为真龙,享受人间富贵,并且受到天廷的保护,有气运加身持护,也是龙中的贵族。

泾河龙王在龙族中,应该是地位比较低的龙了,所以最后被人算计了,也没人帮他说句话,只能当了牺牲品。

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西游记中的大海大河大湖水井里面,处处都有龙的存在,不正好说明了龙族的兴旺发达吗?如果龙族还是异常稀少,只怕要有灭绝的危险吧?

只要基数足够大,就能够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其中总有龙能够打破固化的阶层,成为龙中的贵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龙本身的修炼天赋就高于人类,起点也高,如果勤加修行、积累功业,一样能够修成正果!

魏征斩了泾河龙王,只能说明泾河龙王等级不高、地位低下。

泾河龙王找袁守城要个说法有错吗?他保护泾河的水族有错吧?当然没错!但是他不该私自更改天宫的旨意,这不是落人口实、自己朝套子里面钻吗?

下雨原本是泾河龙王的份内事,这点小事居然要天宫直接下旨,难道他不觉得蹊跷吗?没背景、没后台、没地位,还要跟上面对着干,下场必然悲惨。

那么,泾河龙王有没有办法保住性命呢?没有!像泾河龙王这样的“小人物”,根本没有选择!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自古皆同,从无改变!

那些有后台、有背景的,哪个被处理过?它们下界为妖、祸害百姓,最后跟孙悟空过几招,屁股一拍走人,跟“主人”回洞府继续逍遥去了!屁事没有啊!说不定暗地里还能得到奖赏呢!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是犯颜直谏的典范?跟他比起来,魏征简直弱爆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魏征

    一说起犯颜直谏,君臣相得。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起魏征和李世民,但是在历史上有个人却真正的在用生命进谏,最后也因进谏而死,魏征与他比起来,简直弱爆了。这个人就是鬻[yù]拳。 鬻拳是春秋早期,楚国宗室后裔。鬻拳所在的时代,正是楚国发家的上升期。当时的楚国国君楚文王就是与齐桓公、晋文公争霸的楚成王之父。

  • 一代名相魏征,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魏征

    李世民的哀叹与反复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西历643年),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对于魏征的去世,太宗皇帝感到郁郁不已,于是太宗皇帝留下了这样的一段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而就在唐太宗对微整的去世表示哀叹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命人砸了魏征的

  • 同一人有两块墓志铭,内容大不相同,魏征果真是个滑头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魏征

    196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又出土了一个李密的墓志铭,这样,除了李密除墓中埋的墓志铭外,又多出了一块墓志铭,为何李密会有两块墓志铭呢?我们知道,对于古人来说,是记录死者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个传世文献,是貝有唯一性的,大多数情况下,其原文留于世间的应为传世版本,因为这样便于后来修改补充。一般情况下,埋在地

  • 魏征被称作唐太宗的明镜,为啥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却怒推其碑

    历史人物编辑:趣闻秘史杂货铺标签:魏征

    在古代社会中,皇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那更是“圣意”,是不可违抗的。即便是贤君,也不愿意听到每天有人在你的耳边叽叽喳喳,说着和你意见相反的话。而在昏君那里,每个敢直言犯上的大臣基本都是大“傻瓜”,轻者丢了仕途,重则丢了脑袋。聪明的大臣在劝谏时总会为帝王留些面子,用比喻及旁敲侧击

  • 李世民与魏征费尽心思相爱相杀的背后是:人性和权谋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魏征

    号称最完美的君臣关系,大概也不过是君臣角色扮演的两个最佳演员演绎出的一场戏。毕竟君臣关系其实也是需要人设,只不过他们的剧本需要自己揣摩书写。历史上的李世民和魏征(徵)就是非常出色的演员,将君臣关系的完美人设演成了“标杆”。李世民曾对人说:“别人说魏徵的做人疏慢。可是我看他的态度,只觉得是妩媚。”其评

  • 揭秘:魏征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魏征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辅佐李世民贞观之治。唐初很多大臣的女儿们,都是联姻豪门望族,那么魏征有几个女儿?她们嫁给了谁?是不是也是联姻豪门望族呢?历史上魏征确实有女儿,而且记载他有两个女儿。第一位:联姻对象是皇族。魏征女儿在贞观七年,嫁给李元轨,成为王妃,李元轨是李渊第十四个儿子,史载有多方面的才能,非常受

  • 李世民为什么推了魏征的墓碑,难道只是因为魏征谏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魏征

    李世民和魏征这两个人一直都是明君和诤臣的典范,在这千百年来也一直广为流传。俩人之间的君臣情谊,合作之默契一直被传位千古佳话,也正因此成为了后代君臣效仿的楷模。魏征生前为李世民谏言了200多件事情,每当李世民有什么出格的事情,魏征此人就力谏皇帝说此时不能做,要考虑黎明百姓啊。李世民很多时候都被他弄的下

  • 魏征:政治家之外,他还是位诗人,引领了唐诗新潮流

    历史人物编辑:南风一史标签:魏征

    政治家开启唐诗新流诗歌兴于大唐,但在初唐时期,诗歌的题材远不如盛唐时期那样兴隆,体裁非常局限,是宫廷贵族专属,格式固定,追求辞藻华丽,内容虚浮,也比较难懂。这种诗风承接隋朝,但经过隋末的动荡,无数风流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这其中,记载他们思想的最好文字就是诗歌了。动荡的社会环境自然不

  • 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要砸他墓碑?只因魏征生前的这一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魏征

    导语: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

  • 唐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魏征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即文人踏入仕途后,都梦想得到“文”字相关的谥号。而对于皇帝来说,也非常看重这个规格极高的谥号,不会轻易将其追封给去世的大臣。其中,就唐朝来说,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你都知道吗?一、魏征(徵)隋朝末年,魏征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