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被称作唐太宗的明镜,为啥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却怒推其碑

魏征被称作唐太宗的明镜,为啥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却怒推其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趣闻秘史杂货铺 访问量:4621 更新时间:2024/3/13 22:13:45

在古代社会中,皇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那更是“圣意”,是不可违抗的。即便是贤君,也不愿意听到每天有人在你的耳边叽叽喳喳,说着和你意见相反的话。而在昏君那里,每个敢直言犯上的大臣基本都是大“傻瓜”,轻者丢了仕途,重则丢了脑袋。聪明的大臣在劝谏时总会为帝王留些面子,用比喻及旁敲侧击的方式去点醒君主,而要说到摸能透帝王心术的高明谏臣,那纵观历史,恐怕除了魏征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起初,魏征曾在武阳郡丞元宝藏的手下任职,后来投靠瓦岗军李密。在投靠李密时,他曾为李密制定了多条可以壮大瓦岗寨的计策,但是李密对此不感兴趣,并未采纳。等到李密与王世充大战时,他多次献才献策,但同样未曾受得重视,无奈之下,他只能亲眼看着瓦岗寨步步衰落。

李密战败后他曾短暂投降唐朝,但是很快,他又成了窦建德的俘虏。但是窦建德还算识才,封赏他为起居舍人,负责记录行军战事与国家大事。然而,官没当多久,他就又被李世民所俘虏,重新回到唐朝怀抱。这次,他加入了李建成的麾下,并受赏成为了太子洗马(教太子文理,政事的官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被斩,李世民感叹于魏征的高风亮节和博识才学,不忍杀他。并赦免他的全部罪过,封他为正三品官员,詹事主簿。

为了展示自己的明君身份,不管魏征如何直言不讳,李世民都一一虚心采纳,并称其为自己明得失的“镜子”。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曾一度痛哭流涕,怀念魏征的功绩,并将他归入凌烟阁二十四贤臣中,永世牢记他的功绩。然而,本因是贤臣良主的二人,却在魏征死后发生了一些小矛盾。这些小矛盾甚至使得唐太宗愤怒的推倒了他的墓碑。那为啥一代明君李世民会这样做呢?其实,归根结底,其实是魏征犯了这两条大忌。

1.魏征挑战李世民的底线。魏征直言进谏是出了名的,他知道唐太宗以明君自居,便多次当着众臣的面来揭李世民的短。一次,群臣请李世民去泰山封禅,李世民也有些意动,唯有魏征对此极力反对,他劝谏也就罢了,还在席间疯狂讽刺李世民爱慕虚荣,让李世民有些下不来台。但这并不是李世民恼怒的原因,毕竟自己一向以明君示人,忍一时风平浪静嘛。

然而据书中记载,魏征每份上奏奏章都留有根底,都是他曾劝谏过李世民的文章。更为过分的是,他居然把这些奏章交与史官记录!这样一来李世民哪能忍的了?对比唐朝另一个谏臣马周,他在临死前就将奏章全部烧掉了,完全不给李世民添堵。要知道,李世民可是一直在美化自己的形象,不管是玄武门之变,还是刻意抹黑隋炀帝(本来为隋明帝),他都在竭力的塑造一位千古明君的身份。而魏征这样一抖,李世民可不得恨他么!

2.魏征误举二人。魏征曾为李世民举荐过两个人,一个叫做侯君集,一个叫做杜正伦。当时魏征推荐他们时,把他们都吹上天了,说他们是当世奇才,就算是做到宰相,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寻常的事。李世民一听:呦,这么厉害,便立即将他们重用。然而,他们两人一个身为太子老师,却无法约束太子,甚至让太子变成了一个有着反逆之心的人。另一个呢,更是到处鼓动将领谋反,这样还不够,还去诱导太子产生异心。大家想想,作为举荐人的魏征,能逃得了干系么?因此唐太宗对他产生了猜忌,不仅取消了魏征长子与衡山公主的联姻,更是推倒了他的墓碑!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与魏征费尽心思相爱相杀的背后是:人性和权谋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魏征

    号称最完美的君臣关系,大概也不过是君臣角色扮演的两个最佳演员演绎出的一场戏。毕竟君臣关系其实也是需要人设,只不过他们的剧本需要自己揣摩书写。历史上的李世民和魏征(徵)就是非常出色的演员,将君臣关系的完美人设演成了“标杆”。李世民曾对人说:“别人说魏徵的做人疏慢。可是我看他的态度,只觉得是妩媚。”其评

  • 揭秘:魏征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魏征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辅佐李世民贞观之治。唐初很多大臣的女儿们,都是联姻豪门望族,那么魏征有几个女儿?她们嫁给了谁?是不是也是联姻豪门望族呢?历史上魏征确实有女儿,而且记载他有两个女儿。第一位:联姻对象是皇族。魏征女儿在贞观七年,嫁给李元轨,成为王妃,李元轨是李渊第十四个儿子,史载有多方面的才能,非常受

  • 李世民为什么推了魏征的墓碑,难道只是因为魏征谏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魏征

    李世民和魏征这两个人一直都是明君和诤臣的典范,在这千百年来也一直广为流传。俩人之间的君臣情谊,合作之默契一直被传位千古佳话,也正因此成为了后代君臣效仿的楷模。魏征生前为李世民谏言了200多件事情,每当李世民有什么出格的事情,魏征此人就力谏皇帝说此时不能做,要考虑黎明百姓啊。李世民很多时候都被他弄的下

  • 魏征:政治家之外,他还是位诗人,引领了唐诗新潮流

    历史人物编辑:南风一史标签:魏征

    政治家开启唐诗新流诗歌兴于大唐,但在初唐时期,诗歌的题材远不如盛唐时期那样兴隆,体裁非常局限,是宫廷贵族专属,格式固定,追求辞藻华丽,内容虚浮,也比较难懂。这种诗风承接隋朝,但经过隋末的动荡,无数风流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这其中,记载他们思想的最好文字就是诗歌了。动荡的社会环境自然不

  • 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要砸他墓碑?只因魏征生前的这一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魏征

    导语: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

  • 唐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魏征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即文人踏入仕途后,都梦想得到“文”字相关的谥号。而对于皇帝来说,也非常看重这个规格极高的谥号,不会轻易将其追封给去世的大臣。其中,就唐朝来说,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你都知道吗?一、魏征(徵)隋朝末年,魏征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

  • 李世民将公主嫁给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魏征

    公元643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病危,唐太宗带着9岁女儿去探病。此时的魏征已经奄奄一息,看到李世民到来,只能流泪却动弹不了,君臣二人相伴几十年,唐太宗也悲从中来,他突然指着魏征儿子说:“我把女儿嫁给你。”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魏征驾鹤西去,唐太宗悲痛万

  • 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总能容忍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因敢于直谏被后人所熟知,被称为“一代良臣”,辅佐李世民完成了“大唐盛世”,留下了“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后人常以魏征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魏征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批评李世民,有句古话叫“忠言逆耳”,李世民虽贵为皇帝

  • 魏征怒怼唐太宗,李世民赐他一道菜,魏征当场吃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征

    如果说在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哪一位文臣比较出名,除了房杜、恐怕就是魏征了。魏征早年曾效力于瓦岗军,但是不受瓦岗重用,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垮,李密归降唐军。但魏征最早属于太子李建成阵营,而且深受李建成重用。他曾经劝说李建成,要提防李世民一步一步做大。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登基,召魏征问话,问他当初为何百

  •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魏征死后,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一个虚心纳谏,被称为千古明君,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诤臣的典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魏征死后才几个月,唐太宗李世民就亲手毁掉了自己题写的碑文,砸毁了墓碑。为什么魏征生前和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反转,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魏征生前不结党营私的形象崩塌魏征生前,在太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