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李旦:两即帝位,三让天下,这个“睿”字当之无愧

唐睿宗李旦:两即帝位,三让天下,这个“睿”字当之无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波 访问量:1276 更新时间:2023/12/20 18:56:03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唐朝享国289年,历经21个皇帝,只有一个皇帝做到了这句话,那就是李旦。

公元662年,李旦出生在长安,他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李治最后一个儿子。由于他在兄弟中最小,所以深受父亲的喜爱。

和大多数皇子一样,李旦的成长之路差不多,唐高宗李治逝世后把皇位传给了李旦的哥哥李显。这样看来,李旦似乎注定与皇位无缘了,但是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李显继位后,实际的权力还是掌握在太后武则天的手里。

但是李显偏偏是那种不服管教的“刺头”,想培养自己的势力,摆脱武则天的控制。

所以很遗憾,李显的皇位体验卡到期了,就用了55天。

李显下台后,李旦上位,但是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个傀儡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旦都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都不能自由行动。

对于李旦的困境,大臣们看在眼里,却没人敢为李旦说话。

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徐敬业兵败被杀,裴炎以谋反罪被处死。

公元686年,武则天颁布了一个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要还政于李旦。

但是李旦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很慌张。

他哪里敢接,多次上表请求武则天继续临朝。武则天假意推辞了好几次,最后“无奈”只好继续继续临朝,李旦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让天下

该来的还是要来,当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的时候,李旦就知道自己的母亲终于还是要迈出了这一步。

这件事,李旦可以接受,但是李旦的这些叔叔大爷们纷纷表示接受不了,你武则天不是我李唐宗室,何况是一介女流,怎么能乱了祖制。

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等一众亲王,高举反对武则天的大旗,不过无一成功,要么直接兵败身死,要么死在流放的路上。

至此,李唐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谁还敢再说一个不字。

百官劝进,李旦也上奏让武则天称帝,并求赐武姓。

耻辱吗?显然在尊严和生命面前,他选择了生命。

天授元年,武则天正式称帝,建立武周。

李旦降为皇嗣,不是太子,是皇嗣。但是一切规格还是按照太子标准,也是住在了东宫。

从当皇嗣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成了武氏诸王攻击的对象,道理很简单,既然你不是太子,那么我们就有机会,虽然你是皇帝的儿子,但是你有一半是李唐的血。

其中,魏王武承嗣对此事最为热衷,理由就是“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大概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手下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带着数百民众上表,要求废掉李旦,改立武承嗣。此举遭到了宰相岑长倩、格辅元的反对,不过两人被武承嗣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虽然这件事最后没有得到武则天的肯定,但是李旦的地位降到了冰点。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的祭祀典礼,按照祖制,“皇太子为亚献”,虽然李旦只是皇嗣,但是也是唯一的皇嗣,武则天居然绕过李旦,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

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二次称“亚献”,第三次称“终献”。

在此后的日子里,李旦一直在武则天的猜忌中度过,但是都被李旦一一化解了。

李旦的秘诀就是——忍。

武则天的婢女勾引李旦不成生恨,陷害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大年初二,武则天将两人秘密处死,我忍。

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下拜见李旦被武则天处死,并剥夺李旦接见百官的权力,我也忍。

李旦被诬告谋反,乐工安金藏为了证明李旦的清白,当众剖腹,我还能忍。

有人说李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但是他能怎么办呢?

二让天下

不过武则天终有衰老的一天,她必须要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

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武则天选择在自己死后,权力归还给李氏。

武则天接回了自己曾经的弃子,庐陵王李显。

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为了防止李显同志被反革命势力所利用,成为反对自己的一面旗帜,其二是稳定内部政治局面。

这时候的李旦很聪明,与其等着武则天罢免自己的皇嗣,不如主动辞职。

这样李显顺理成章地成了唯一合法继承人,李旦成了相王。

李旦的审时度势,也让他避免了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显正式上台。

当时,李旦参与其中,还抓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

李显为了表示对李旦的感谢,也是对李旦能力的认可,李旦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并加封安国相王。

但是李旦秉承着“功成身退”的原则,辞去了自己的职位。

李显还想立李旦为皇太弟,李旦坚决拒绝,他可不想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就这样又过了四年,李旦在这四年几乎淡出了唐朝的政坛。

景龙四年,唐中宗去世(疑似被自己媳妇和女儿安乐公主下毒,但是没有证据),随后韦后扶植15岁的儿子李重茂接班,这就是短命的唐殇帝。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不变的味道。

主少国疑,韦后的野心膨胀,想复制武则天的成就。

结果,她的能力配不上她的野心,她复制好了,但是不知道往哪粘贴。

于是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就联合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等人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重茂被迫禅让李旦。

三让天下

李旦当了皇帝,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太子立谁?

按照嫡长子原则,嫡长子李成器是首选,但是如果没有三儿子李隆基他肯定不能当皇帝,所以这个事就很难办。

不过李成器深知弟弟李隆基的势力,于是主动退出,并说了这样一番话:

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

再加上刘幽求等功臣的支持,李隆基顺利被选为皇太子。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有一个人不太高兴,那就是太平公主。

想当年,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何等威风,那可是太平公主心中的偶像,既然她可以做到,为何自己不行。

但是李隆基当了太子后,政治势力与日俱增,太平公主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她散布流言想迫使李旦更换太子,拦截宰相劝皇帝废太子,还在太子身边安插眼线意图加害太子...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成功。

李旦也心知肚明,他一直在平衡两方的势力。

据《资治通鉴》记载,每当有宰相来向李旦汇报工作时,李旦同志都会问“尝与太平议否”,然后又问“与三郎议否”。

你们这些事都跟太平公主商量了吗,跟太子商量了吗。

事实再次证明,权力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据说公元712年,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

在古代的人眼中,彗星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太平公主看来,这是她除掉太子最好的机会。

她命“气象学家”说这是“除旧布新”的信号,意味着太子要上台了,李旦干脆顺水推舟,把皇帝让给了李隆基。

太平公主都傻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结果。

李旦也过了五年安稳的退休生活后才离开人世。

回顾李旦的一生,虽然他当了两次皇帝,但是并没有多长时间掌握实权。他三让天下,虽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奈,但是他的主动作为保全了自己,让自己笑到了最后。

也许这就是他的人生智慧,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

标签: 李旦

更多文章

  • 李唐再兴,李旦功不可没,他1个人保住了李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李旦

    李旦唐中宗李显有一个很光耀的称呼,就是“六味地黄丸”。不过他的弟弟唐睿宗李旦也配得上这个称呼,这是因为,李旦的父亲是皇帝高宗,母亲是皇帝武则天,哥哥是皇帝中宗,儿子是皇帝玄宗,侄子是皇帝殇帝,而他自己是皇帝睿宗。李唐再兴,李旦功不可没,他1个人保住了李氏家族!李旦李旦如果生在盛世很有可能只会被一笔带

  • 自残救了李旦、李隆基父子,否则大唐历史将改写,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李旦

    经过多年的准备,武则天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于载初元年(690年)9 月登基称帝,改元天授,国号大周,而唐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迁居东宫。从皇帝到太子,李旦失去的不仅仅是他的名号,还有自由。李旦被软禁在宫中,不许外出,一切国事都不许旁听和干涉。但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却被封为魏王,成了朝廷中的重要人物。武承

  • 好端端的皇帝李旦想退位,却给太子李隆基出了道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李旦

    /文花开无田历史之上,关于皇位的继承,总能引发众多的流血事件,无论是秦始皇遗诏被篡改,胡亥杀扶苏而立;还是这唐朝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这里面关于权利的症结总是让历史循环往复。而权利,皇位,也成为了封建社会不能忽视的主线。唐朝的历史也是李家皇族争斗的历史,相王李旦被推上皇帝之位后,不可避

  • 李旦为什么能两次做皇帝 李旦两次让出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李旦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旦能够上位,是因为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隆基。武则天废李显后,将李旦扶持上位,而上位的李旦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之中,甚至是最基本的朝堂政事都没法参与。都知道权力是毒药,刚开始垂帘听政的武则天,随着时间

  • 《薛刚反唐》李显李旦之争,坐山观虎斗的李旦何以成为最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李旦

    在《薛刚反唐》,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因为薛刚闹花灯,唐高宗被惊而驾崩,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李显即位只追究薛刚的肇事责任,不愿意让薛家满门为此负责任。皇后武则天大为不满,冲上金殿废黜李显帝位,改封为庐陵王,诛灭薛氏全家,在薛府里浇筑成铁丘坟。李旦是唐高宗和王皇后的嫡皇子,王皇后被武则天陷害,襁褓之中的李

  • 唐睿宗李旦:独一无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终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旦

    武则天,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权斗士,她改变了皇帝“此位只适合男生”的用人歧视,奋斗了半个世纪终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正因为皇后这段独特的仕途经历,她的两个儿子才获得了“六皇皇万”的尊称。一位是哥哥唐中宗李显,一位是弟弟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所以有如此尊贵的称号,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

  • 唐睿宗李旦其实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两次当上皇帝完全是一场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李旦

    唐睿宗李旦是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却是李氏家族中完全不同于其他王子的一个人物。从小他就喜欢书法,对于晋朝以来王羲之、顾恺之、以及初唐八大家比如褚遂良、虞世南这样的书法家,非常的推崇。王羲之最引人入胜的书法绝学“兰亭集序”,被爷爷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带到了棺材里,从而见不到真迹,是李旦最大的憾事。这样的一个

  • 古代太上皇自称“朕”,那皇帝该怎么自称?唐睿宗李旦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李旦

    太上皇一般是退位皇帝或者皇帝在世父亲的称号,比如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刘邦建立汉朝后尊在世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而明朝朱祁镇的太上皇称号则来得有些特殊,他是在北狩期间被弟弟朱祁钰遥称为太上皇。这些人虽然都为太上皇,但受到的待遇却并不相同,比如李渊、朱祁镇等是被囚禁,赵构、乾隆等则在

  • 从这两首诗中就能看出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收复长安有多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唐肃宗

    长安西北正集结部队,准备收复两京,公私马匹集中在军队里,杜甫动用关系,给将军李嗣业写了首诗,借了匹马,才依依不舍告别凤翔。路上人烟萧瑟,偶然遇到一个两个,多是受伤的士兵,“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他不会不知道,之后两个月将是朝廷军务政务最紧张繁忙的时候,为了实现最高目标收复两京,肃宗豁出去了,他调

  • 安史之乱维持了8年之久?如果唐肃宗不犯糊涂,4年其实就能平定了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唐肃宗

    安史之乱的规模的确相当吓人。当时安禄山仗着干爹唐玄宗的喜爱,担任了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以及河东节度使,因此手握18万多人。而当时唐朝10个节度使的总兵力,也只有49万人而已,其他的防备军其实没有多少人。也就是说安禄山一个人,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他跑出来搞一场大混乱,怎么都要掀起腥风血雨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