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自残救了李旦、李隆基父子,否则大唐历史将改写,他是谁?

自残救了李旦、李隆基父子,否则大唐历史将改写,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读古今书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4/1/29 19:48:21

经过多年的准备,武则天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于载初元年(690年)9 月登基称帝,改元天授,国号大周,而唐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迁居东宫。

从皇帝到太子,李旦失去的不仅仅是他的名号,还有自由。李旦被软禁在宫中,不许外出,一切国事都不许旁听和干涉。

但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却被封为魏王,成了朝廷中的重要人物。武承嗣有很大的野心,他不愿意只做魏王,想取代李旦,成为太子,将来继承其姑母的皇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吴承嗣到处游说,并指示人联名上表,要求废李旦,立自己为太子。 武则天即位之初,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所以没有答应。吴承嗣不死心,又诬告李旦的两个妃子刘氏、窦氏,诅咒皇后。武则天信以为真,处死了刘氏、窦氏。

武则天立即下令禁止百官接触李旦,违者斩。这样,李旦就像一个囚犯,身边只剩下几个乐工和宫女、太监。

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加大了力度。长寿二年(693年)一月,武承嗣诬陷李旦谋反,武则天立即派来俊臣去审理。

李旦身边的人受不了严刑拷打,他们都承认李旦有谋反的计划。唯独安金藏不招,安金藏对来俊臣大声地说:“我说睿宗没有谋反,你既不相信我的话,我可以剖我的胸膛,将心取出来让你看看。”说完,他就用刀将自己胸腹切开,顿时,他的内脏流了出来,满地是鲜血,他就死了过去。

武则天听说后,就命令把金藏抬进皇宫,让御医将内脏再纳进腹膛内,然后用桑白皮缝合,涂上药。这样过了一夜,安金藏居然活了过来。武则天来看他,感叹地说:“我的儿子,不能够自己表白没有谋反的意图,他的忠诚还比不上你。”就下命令停止追查此案,唐睿宗也就因此免了一场大祸。

安金藏是安国人,凭借一技之长成为一名宫廷乐工,在李旦最窘迫的时候陪伴左右,并结下了深厚的的友谊。此次李旦被诬陷谋反,安金藏心中忿忿不平,几次审讯中,安金藏皆极力为李旦辩解。见众人被逼反水,安金藏急了,他要以死来证明李旦的清白,所以才有了上述剖心明志之举。

景云元年( 710年 ),李旦重登帝位,感激安金藏舍命救主之举,封他为右武卫中郎将军。李隆基即位后,升安金藏为右骁卫将军,命史家将其事迹载入史册。

开元二十年(732年),李隆基封安金藏为代国公。大历元年(766年),安金藏寿终正寝,赐兵部尚书,谥忠。

假如安金藏是个软骨头,屈打成招诬陷李旦谋反,以武则天的狠劲,李旦、李隆基绝没有活命之理,也就没有后来的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大唐这段历史将改写。

武则天剧照

唐睿宗李旦画像

标签: 李旦

更多文章

  • 好端端的皇帝李旦想退位,却给太子李隆基出了道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李旦

    /文花开无田历史之上,关于皇位的继承,总能引发众多的流血事件,无论是秦始皇遗诏被篡改,胡亥杀扶苏而立;还是这唐朝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这里面关于权利的症结总是让历史循环往复。而权利,皇位,也成为了封建社会不能忽视的主线。唐朝的历史也是李家皇族争斗的历史,相王李旦被推上皇帝之位后,不可避

  • 李旦为什么能两次做皇帝 李旦两次让出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李旦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旦能够上位,是因为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隆基。武则天废李显后,将李旦扶持上位,而上位的李旦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之中,甚至是最基本的朝堂政事都没法参与。都知道权力是毒药,刚开始垂帘听政的武则天,随着时间

  • 《薛刚反唐》李显李旦之争,坐山观虎斗的李旦何以成为最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李旦

    在《薛刚反唐》,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因为薛刚闹花灯,唐高宗被惊而驾崩,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李显即位只追究薛刚的肇事责任,不愿意让薛家满门为此负责任。皇后武则天大为不满,冲上金殿废黜李显帝位,改封为庐陵王,诛灭薛氏全家,在薛府里浇筑成铁丘坟。李旦是唐高宗和王皇后的嫡皇子,王皇后被武则天陷害,襁褓之中的李

  • 唐睿宗李旦:独一无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终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旦

    武则天,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权斗士,她改变了皇帝“此位只适合男生”的用人歧视,奋斗了半个世纪终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正因为皇后这段独特的仕途经历,她的两个儿子才获得了“六皇皇万”的尊称。一位是哥哥唐中宗李显,一位是弟弟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所以有如此尊贵的称号,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

  • 唐睿宗李旦其实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两次当上皇帝完全是一场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李旦

    唐睿宗李旦是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却是李氏家族中完全不同于其他王子的一个人物。从小他就喜欢书法,对于晋朝以来王羲之、顾恺之、以及初唐八大家比如褚遂良、虞世南这样的书法家,非常的推崇。王羲之最引人入胜的书法绝学“兰亭集序”,被爷爷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带到了棺材里,从而见不到真迹,是李旦最大的憾事。这样的一个

  • 古代太上皇自称“朕”,那皇帝该怎么自称?唐睿宗李旦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李旦

    太上皇一般是退位皇帝或者皇帝在世父亲的称号,比如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刘邦建立汉朝后尊在世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而明朝朱祁镇的太上皇称号则来得有些特殊,他是在北狩期间被弟弟朱祁钰遥称为太上皇。这些人虽然都为太上皇,但受到的待遇却并不相同,比如李渊、朱祁镇等是被囚禁,赵构、乾隆等则在

  • 从这两首诗中就能看出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收复长安有多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唐肃宗

    长安西北正集结部队,准备收复两京,公私马匹集中在军队里,杜甫动用关系,给将军李嗣业写了首诗,借了匹马,才依依不舍告别凤翔。路上人烟萧瑟,偶然遇到一个两个,多是受伤的士兵,“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他不会不知道,之后两个月将是朝廷军务政务最紧张繁忙的时候,为了实现最高目标收复两京,肃宗豁出去了,他调

  • 安史之乱维持了8年之久?如果唐肃宗不犯糊涂,4年其实就能平定了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唐肃宗

    安史之乱的规模的确相当吓人。当时安禄山仗着干爹唐玄宗的喜爱,担任了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以及河东节度使,因此手握18万多人。而当时唐朝10个节度使的总兵力,也只有49万人而已,其他的防备军其实没有多少人。也就是说安禄山一个人,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他跑出来搞一场大混乱,怎么都要掀起腥风血雨的。可

  • 唐肃宗李亨发动马嵬驿兵变,自立为帝的他是怎样为后世埋下祸患的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唐肃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带领嫔妃、随臣出逃长安,而太子李亨和将军陈玄礼在马嵬驿发动兵变,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之后李亨北上灵武称帝。称帝之后的唐肃宗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平叛方面,却没想到因为他的放纵,反而助长了后宫和宦官势力的膨胀,为大唐埋下了更深的祸患。 安史之乱爆发,北上灵武称帝

  • 实力护夫还是坑夫没商量?张皇后被宦官囚禁的第三天,唐肃宗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和张皇后,两个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和皇后的人,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帝国的掌舵者,然而,这未必是大唐的幸事。唐肃宗的懦弱与倦政,张皇后的强悍与干政,最终在唐肃宗病重之际酿了一出惨剧:张皇后阴谋废太子被宦官李辅国囚禁,惊闻宫中政变,唐肃宗急火攻心,在两日后驾崩。唐肃宗李亨能在唐玄宗时期成为太子还是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