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好端端的皇帝李旦想退位,却给太子李隆基出了道难题?

好端端的皇帝李旦想退位,却给太子李隆基出了道难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丽萌 访问量:352 更新时间:2024/1/29 19:49:08

/文花开无田

历史之上,关于皇位的继承,总能引发众多的流血事件,无论是秦始皇遗诏被篡改,胡亥扶苏而立;还是这唐朝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这里面关于权利的症结总是让历史循环往复。而权利,皇位,也成为了封建社会不能忽视的主线。

唐朝的历史也是李家皇族争斗的历史,相王李旦被推上皇帝之位后,不可避免的他的继承问题上也出现了矛盾,太平公主在朝堂掌握的势力太多太大,隐隐让李旦都有些犯了难,这时李隆基也不甘这样任由姑姑做大,他们之间的这个权力争夺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要说之前的争斗,其实李隆基是处于下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实力还不够强,话语权永远掌握在更有实力的那一方,而在李隆基羽翼还不够丰满的档口,太平公主与他的斗争进入白热化以后,李隆基处处处在劣势。

刚开始李隆基还觉得自己可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他觉得自己身边有姚崇宋景,有这些得力的左膀右臂,我还需要忌惮我这个姑姑吗?可是残酷的现实证明李隆基虽然具备了那一点点实力,但是还远远不够跟太平公主盘根错节的权力相比。李隆基才刚刚上路,毕竟这太平公主可是武则天,一手调教出来的女儿啊,一开始夹在他们俩中间的皇帝李旦还是一个和事佬的状态,哪怕当时李隆基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他还是被太平公主压得死死的,根本不是对手。

可是后来慢慢的胜利的天平开始要向李隆基这边倾斜了,为什么胜利的天平会这样倾斜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中间这个砝码的身上,就是这位皇帝李旦突然发了个诏书说要把皇位传给儿子,也就是太子李隆基。这下可把李隆基吓坏,大家觉得奇怪,这不应该是天大的好事儿吗?

李隆基这时候反而被吓到了,那边刚刚好不容易通过一系列的谋划把这位烦人的姑姑送出首都,这马上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他自己是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能够退位让贤的老皇帝可不多,要不就是特别无能,要不就是当腻味了皇上,所以才退位让后面的子孙接班。可这李旦才没当多久,而且也没有什么疾病,身体好端端的大权在握他竟然不要,有生之年就提出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那这位太子可一定要小心了,得提高警惕想一想父皇到底是真心实意退位让给自己的那个皇帝,还是说想要试探自己这个儿子?

咱们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有办法真正理解皇帝和太子这父子之间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这父子之间都是一家人,不需要讲什么其他利益问题。可其实一旦成为皇帝,这父子相互之间的关系全部都变了味儿了。首先是君臣的身份而非父子的身份,而所有的皇上又是终身制的,一般不到生命最后一刻绝对不会撒手不管,哪有这个好端端皇上当到一半说不当了,而且李旦正值壮年时候,这大权交到李隆基手里,那父子俩的关系可就难处理了。所以说这看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其实放在李隆基面前却是很让他头疼的问题。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等

标签: 李旦

更多文章

  • 李旦为什么能两次做皇帝 李旦两次让出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李旦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旦能够上位,是因为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隆基。武则天废李显后,将李旦扶持上位,而上位的李旦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之中,甚至是最基本的朝堂政事都没法参与。都知道权力是毒药,刚开始垂帘听政的武则天,随着时间

  • 《薛刚反唐》李显李旦之争,坐山观虎斗的李旦何以成为最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李旦

    在《薛刚反唐》,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因为薛刚闹花灯,唐高宗被惊而驾崩,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李显即位只追究薛刚的肇事责任,不愿意让薛家满门为此负责任。皇后武则天大为不满,冲上金殿废黜李显帝位,改封为庐陵王,诛灭薛氏全家,在薛府里浇筑成铁丘坟。李旦是唐高宗和王皇后的嫡皇子,王皇后被武则天陷害,襁褓之中的李

  • 唐睿宗李旦:独一无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终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旦

    武则天,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权斗士,她改变了皇帝“此位只适合男生”的用人歧视,奋斗了半个世纪终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正因为皇后这段独特的仕途经历,她的两个儿子才获得了“六皇皇万”的尊称。一位是哥哥唐中宗李显,一位是弟弟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所以有如此尊贵的称号,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

  • 唐睿宗李旦其实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两次当上皇帝完全是一场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李旦

    唐睿宗李旦是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却是李氏家族中完全不同于其他王子的一个人物。从小他就喜欢书法,对于晋朝以来王羲之、顾恺之、以及初唐八大家比如褚遂良、虞世南这样的书法家,非常的推崇。王羲之最引人入胜的书法绝学“兰亭集序”,被爷爷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带到了棺材里,从而见不到真迹,是李旦最大的憾事。这样的一个

  • 古代太上皇自称“朕”,那皇帝该怎么自称?唐睿宗李旦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李旦

    太上皇一般是退位皇帝或者皇帝在世父亲的称号,比如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刘邦建立汉朝后尊在世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而明朝朱祁镇的太上皇称号则来得有些特殊,他是在北狩期间被弟弟朱祁钰遥称为太上皇。这些人虽然都为太上皇,但受到的待遇却并不相同,比如李渊、朱祁镇等是被囚禁,赵构、乾隆等则在

  • 从这两首诗中就能看出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收复长安有多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唐肃宗

    长安西北正集结部队,准备收复两京,公私马匹集中在军队里,杜甫动用关系,给将军李嗣业写了首诗,借了匹马,才依依不舍告别凤翔。路上人烟萧瑟,偶然遇到一个两个,多是受伤的士兵,“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他不会不知道,之后两个月将是朝廷军务政务最紧张繁忙的时候,为了实现最高目标收复两京,肃宗豁出去了,他调

  • 安史之乱维持了8年之久?如果唐肃宗不犯糊涂,4年其实就能平定了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唐肃宗

    安史之乱的规模的确相当吓人。当时安禄山仗着干爹唐玄宗的喜爱,担任了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以及河东节度使,因此手握18万多人。而当时唐朝10个节度使的总兵力,也只有49万人而已,其他的防备军其实没有多少人。也就是说安禄山一个人,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他跑出来搞一场大混乱,怎么都要掀起腥风血雨的。可

  • 唐肃宗李亨发动马嵬驿兵变,自立为帝的他是怎样为后世埋下祸患的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唐肃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带领嫔妃、随臣出逃长安,而太子李亨和将军陈玄礼在马嵬驿发动兵变,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之后李亨北上灵武称帝。称帝之后的唐肃宗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平叛方面,却没想到因为他的放纵,反而助长了后宫和宦官势力的膨胀,为大唐埋下了更深的祸患。 安史之乱爆发,北上灵武称帝

  • 实力护夫还是坑夫没商量?张皇后被宦官囚禁的第三天,唐肃宗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和张皇后,两个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和皇后的人,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帝国的掌舵者,然而,这未必是大唐的幸事。唐肃宗的懦弱与倦政,张皇后的强悍与干政,最终在唐肃宗病重之际酿了一出惨剧:张皇后阴谋废太子被宦官李辅国囚禁,惊闻宫中政变,唐肃宗急火攻心,在两日后驾崩。唐肃宗李亨能在唐玄宗时期成为太子还是拜武

  • 我命由我不由天,唐肃宗是如何在逆境中“开挂”,逆天超神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唐肃宗

    在政变中出生,也在政变中离世?李亨夺了李隆基的皇位,留恋皇位连杀数人的李隆基,为何没有出兵讨伐?为何李隆基还在世,李亨就迫不及待更改年号?李亨在灵武登基险些胎死腹中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30个儿子里面的其中一个。李亨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差点被自己的父亲扼杀。本该父慈子孝,为何却要狠心杀人?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