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对于唐朝的政治究竟有何影响?

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对于唐朝的政治究竟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武成读史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4/1/21 8:22:18

引言

唐朝中期政治局势相较于初唐来说十分混乱,一是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逐渐强大,中央政府的权威逐渐下降导致政令不行。二来随着国力的逐渐衰退,保证唐王朝军事实力的府兵制在唐玄宗时期就告废止,而后来施行的募兵制又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当时的禁军实力比起初唐来说十分孱弱,而且只有神策军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但是在唐德宗时期,神策军的指挥权就已经全部落到了宦官的手里,因此朝中大事的决策也都受到宦官的影响。而且在唐德宗在位期间,官府中的官员对于百姓的剥削和欺压也十分严重,这都加重了唐王朝的统治危机。

在唐德宗去世之后,取代他的唐顺宗即位,但是其身体一直抱恙,因此将朝中的大事小情都交给自己的心腹王伾和王叔文来处理。两人不但提拔了自己的心腹,还试图从宦官集团手中夺回神策军的指挥权。但是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宦官的警觉,因此他们并没有成功掌控神策军,此二人也很快就被驱逐出了中心政治圈,而且受到此二人牵连,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在内的八名官员也相继遭到贬谪,合称"八司马"。由于后来人们对于宦官的负面评价,导致二王的历史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主政的七个月也被称为"永贞革新",但其实除了少数事关首都民生的小事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做出太大的革新。

永贞革新的罢宫市对于首都商人的保护

在唐德宗时期,除了各地政府与属国的进贡之外,宫中需要的其他物品,都是由内廷宦官负责在长安城中采购的,被称为宫市。按照规定,这些宦官需要按照当时的市场市价来向商贩购买宫中所需的物品,而且要有宫中的文书作为凭证。但是随着宫中需求的增加,负责采购的宦官人数越来越多,就不再以文书为凭据了,只是声称自己是为皇室采购物品的人。

而且随着宦官专权,外廷的官员对于宦官的限制和监督作用越来越小,这些负责采购的官员便逐渐开始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商贩进行交易。随着他们的气焰日益嚣张,最高的时候差价甚至能够达到十倍,这些宦官"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向这些商贩索取不菲的"进奉门户"以及"脚价钱",让这些商贩苦不堪言。有的商贩在所有东西都卖光了之后也什么都得不到,只能空手而归。此事在《资治通鉴》中有如下记载:

"先是,宫中市外间物,令官吏主之,随给其直。比岁以宦者为使,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其后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辩,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京城的商贩都不敢将自己的东西拿到市面上来贩卖,以防被这些宦官看见,连买饼,贩柴的小贩也都闭门不出。这对于京城的商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唐德宗时期就有大臣向德宗建议希望能够取消宫市,徐州节度使张建更是在受封的时候向唐德宗面陈宫市之弊。但是当时的户部侍郎苏弁为了迎合宦官的需求,对德宗说京师有许多无业之人就靠着宫市过活,因此决不能停,因此德宗一朝宫市始终没有废止。

在顺宗即位之后,其就下令废除了宫市制度,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宦官的嚣张行为,也有效提升了京城商贩的生活质量,也让京城的商业重新繁荣起来,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当时宣布这一法令的人是二王,因此他们也得到了部分大臣的支持。

但其实在唐顺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对这种行为明确表达了不满,并想向唐德宗提出建议。但是当时王叔文劝唐顺宗不能这么做,因为可能会引起德宗的猜疑,这才让顺宗放弃了这个念头。因此在顺宗登基之后做出的新政也多半是出自其本人的意愿,二王只不过是传达顺宗意见的使者而已,他们并没有太突出的政治能力,这也是他们后来夺权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宫市的废止无论是否是他们二人的主意,确实带来了一定好的影响,这也是永贞革新的一点价值所在。

对于市民的保护以及五坊的废止

前面提到永贞革新中最重要的新政就是宫市的废止,而且这个新政的来源还是唐顺宗本人而非二王,而永贞革新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五坊的废止也是由于唐顺宗对于这一制度的不满,而这一举措有效改善了长安城内人民的生活质量,也算有所收获。

在唐朝初年,有五个专门的部门为宫内提供鹰犬走兽,分别是雕坊,鹘坊,鹞坊,鹰坊以及狗坊,而当时为这五个部门工作的人被称为小儿。在德宗年间,由于政治的腐朽黑暗,这些部门中的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他们往往用捕鸟的借口在闾里横行霸道,欺压弱小。

他们往往在别人门口甚至井口张网,一旦有人要出门或者前来打水,他们就会从旁边走出来指责这些人惊动了他们要抓的小鸟,让他们出钱赔偿。如果老百姓不愿意出钱的话,就要被这些人痛殴一顿,直到其他人给予钱物并向他们道歉之后,他们才会离开。

他们除此之外,还经常聚众在酒肆内饮酒作乐,如果老板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向他们索要钱财的话,也会遭到他们的毒打。有的时候他们会用蛇来抵酒钱,声称这是他们捕鸟所用的道具,还让老板好好饲养,之后便扬长而去。此事在《资治通鉴》中有如下记载:

"先是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闾里者,皆为暴横以取人钱物,至有张罗网于门,不许人出入者,或张井上使不得汲者。近之,辄曰:"汝惊供奉鸟雀!"即痛殴之,出钱物求谢,乃去。或相聚饮食于酒食之肆,醉饱而去,卖者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殴詈。"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京城百姓的生活多不堪其扰,唐顺宗早就将这些事情看在眼里,因此在其登基不久之后,他便下令废除了五坊,并且遣散了之前为五坊工作的小儿们,改善了京城的治安。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无论是宫市的废止还是五坊的废除,唐顺宗以及二王的永贞革新始终只把关注点放在京城人民的生活之上,虽然有效改善了都城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格局毕竟有些太小。这主要是因为在担任太子的时候,唐顺宗对于国家的其他问题还不甚了解,他只看到了身边存在的问题。这可以看出来唐顺宗是一个有热情的君主,但是碍于身体原因,在其即位之后,却不能进一步做出改革,只能改善之前发现的问题,不由得令人惋惜。

二王夺权失败以及其后来的影响

二王在唐顺宗登基之后由于深得唐顺宗的信任,因此他们掌握了朝中的话语权,他们也知道当时朝中最大的势力集团是宦官集团,因此他们想通过政治手段来夺取宦官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夺取宦官手中的兵权,于是他们用老将范希朝作为神策军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想以此夺回神策军的统治权。

但是宦官们却知道了王叔文等人的打算,于是密令神策军诸将"无以兵属人",之后宦官俱文珍等人又削去了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名,二王开始惊惧,知道自己大祸临头。后来不久王叔文就以母丧去职,而王伾也因为中风归第,在仅仅七个月之后,永贞革新就宣告失败。此事在《资治通鉴》中有如下记载:

"王叔文既以范希朝、韩泰主京西神策军,诸宦者尚未寤。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宦者始寤兵柄为叔文等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驰归白之,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

但是这件事情的政治影响却没有结束,在二王离朝之后,由于唐顺宗身体一直欠佳,于是广陵王李淳被立为太子,并改名李纯,之后立即即位成为唐宪宗,唐顺宗则成为太上皇。在唐宪宗即位之后,立即对二王的同党进行了打击,其中包括刘禹锡以及柳宗元在内一共八人,被称为"八司马"。这些人多是在二王当政的时候受到提拔的,虽然二王确实缺乏足够的政治才能,但是这些人中还是不乏俊杰的,这样基于党争的打击让唐朝失去了许多有能力的贤才,也是唐朝中期政治的一大遗憾。

大诗人刘禹锡也是遭到贬谪的八司马之一

结语

永贞革新名为革新,其实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改良,只有废止宫市以及废除五坊称得上是良政,其余的举措多为二王为了夺权所做的改变,其目的都是为了夺取宦官手中的权力。虽然这个做法是有其正面价值的,但是二王一来没有稳定的政治基础,二来不是名门出身,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些太过心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但是在这次革新背后,我们要看到的是唐朝中期政治的最大问题,那就是宦官权力的膨胀已经十分严重了,永贞革新的两个名义领导者二王的举措大多都是得到唐顺宗授意的,因此对于宦官的打击应该也是唐顺宗的意思,但是从后面唐宪宗的快速即位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宦官已经敢于直接与皇权作对了。而且在这次革新中受到任用的多名人才,后来也受到了宦官集团的打击,这也是唐朝政府的一大损失,因此整体来看永贞革新绝对是弊大于利的,这也是皇权与宦官争斗的又一次失利。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

2《新唐书》

3《旧唐书》

4《纲鉴易知录》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标签: 唐顺宗

更多文章

  • 唐顺宗的两个女儿,一个抠门得让人惊讶,一个糜烂得令人发指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虽然只当了186天的皇帝,却很丰产,女儿就足足生了23个。这些女儿们大多默默无闻,除了汉阳公主和襄阳公主。汉阳公主恐怕是历史上最“抠门”的公主了,家里金山银山堆着,她却活得像农妇,恨不能一个铜板掰成三份花。而襄阳公主则是另一个形象,她放飞自我,活得很“潇洒”,频频给老公戴绿帽,还公然跑到情

  • 唐顺宗离奇死亡,到底是宦官作乱还是儿子行凶?真相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当了26年的太子,坐上龙椅不到7个月就被迫禅位,实际掌权仅186天,期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过。在当了5个月的太上皇之后,唐顺宗又突然死亡,给后人留下一个永远的谜团。史学界有一个观点认为,唐顺宗死于谋杀,凶手应该是宦官集团和唐宪宗(唐顺宗之子)。支撑这个观点的是《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

  • 唐朝最憋屈皇帝唐顺宗,和自己儿子做“兄弟”,因中风差点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唐顺宗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帝王传奇,而其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当属唐朝最憋屈的皇帝——唐顺宗。他的命运如同天注定般扭曲,不仅遭受了中风的折磨,还与自己的儿子之间建立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兄弟”情。爱子为王:德宗对李源的宠爱和争议 李诵虽然有十个弟弟,但他最为宠爱的却是自己的儿子李源。据传

  •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宰相呢?凶手又和武元衡有什么矛盾呢?这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武元衡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骑马入朝。他刚刚走出坊门,突然从暗中冲出一伙人,一阵乱箭,走在前面的几个随从非死即伤,武元衡的马受惊狂奔,而刺客直接挥刀砍死了武元衡,割

  • 唐朝安史之乱后,历代君王都会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唐宪宗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年间爆发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处于藩镇割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在日后的100多年里各地藩镇和中央经常对抗,分裂局面时而松懈、时而严重。直到黄巢之乱后割据情况更是爆发到顶点,那么问题来了,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唐朝历代皇帝一直主张削藩,可为何只

  • 唐宪宗李纯,又称小太宗,他是如何造成唐王朝后期的宦官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 “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唐宪宗年间,一个船夫不仅见了龙,而且还抢了“龙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唐宪宗

    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所信仰的图腾,有人说“龙”是虚构出来的,但也有人说它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历史上记载了曾有很多人亲眼见过“龙”。最有名的就是清末年间“天坠飞龙”,龙的骸骨还被登上了报纸,至今尚可查证;更有甚者,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还有一具“龙”的标本。那么究竟“龙”是不是真实存在呢?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 晚唐最后的希望唐宪宗李纯,不好女色不立皇后,却死于修仙吃丹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唐宪宗

    大唐一道光,照得人发慌!这位中唐时期的唐朝帝王,硬生生从没落的唐朝黑暗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让唐朝重现了十几年的太平盛世!他就是被称为唐朝中兴之主的唐宪宗李纯,你敢想象吗?唐宪宗李纯竟是宦官拥立登基的!唐宪宗“白捡”皇位李淳六七岁时,曾经进宫参拜祖父唐德宗,德宗将皇孙抱起来放在膝上坐着,故意逗他:“这

  • 唐德宗时沙陀在吐蕃引诱下归附,到唐宪宗时转而归附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唐宪宗

    沙陀族原名“处月”,唐贞观年间,游牧于今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地区,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为突厥别种,也称“沙陀突厥”。唐代文献中将“处月”译作“朱邪”。这一称谓逐渐成了沙陀族统治者的姓氏。随着唐朝将触角深入天山北麓,沙陀族一度成为唐朝的

  • 唐宪宗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可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唐宪宗李纯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元和中兴,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和玄宗一样,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宪宗在对藩镇作战时,开始起用宦官监军。肃,代时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但还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了个不好的例子。从宪宗身后的历史看。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