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顺宗的两个女儿,一个抠门得让人惊讶,一个糜烂得令人发指

唐顺宗的两个女儿,一个抠门得让人惊讶,一个糜烂得令人发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根拜祖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31 13:30:58

唐顺宗李诵虽然只当了186天的皇帝,却很丰产,女儿就足足生了23个。这些女儿们大多默默无闻,除了汉阳公主和襄阳公主。

汉阳公主恐怕是历史上最“抠门”的公主了,家里金山银山堆着,她却活得像农妇,恨不能一个铜板掰成三份花。

而襄阳公主则是另一个形象,她放飞自我,活得很“潇洒”,频频给老公戴绿帽,还公然跑到情夫家里拜“公婆”。

☞汉阳公主

汉阳公主名叫“李畅”,是唐顺宗的嫡长女,驸马爷叫郭鏦。郭鏦名气不大,但他爷爷您一定熟悉——郭子仪。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是“打金枝”的主角郭暧和升平公主

郭鏦还有一个姐姐,嫁给了汉阳公主的同母哥哥李纯(唐宪宗),用民间术语说,这叫“换亲”。

当然,民间换亲大多是因为家里穷,娶不起媳妇,只好资源互换。皇家换亲比民间还要多,他们的目的却是利益绑定。

汉阳公主刚出嫁那会儿年纪太小,每次回娘家后都不想走,哭得稀里哗啦,搞得皇爷爷唐德宗心有不忍:“孩子,你在郭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汉阳公主抹着眼泪说:“没什么不顺心的,就是思念太痛苦。”

这孩子,太孝顺了。唐德宗也老泪纵横,对太子李诵说:“像你,是你的女儿。”

古代女人嫁夫就像撞大运,婚姻是否幸福取决于驸马爷。汉阳公主很幸运,郭鏦是个很懂得知足常乐的人,他虽然兼着驸马爷和国舅爷两种身份,但一辈子谦逊守节,毫无郭家老一辈人的奢侈骄横之风,口碑相当的好。

汉阳公主跟郭鏦物以类聚,在她身上你丝毫看不到公主的娇贵。尤其是她那一身行头,跟普通的农妇别无二致。

史书记载了一则故事,元和年间,唐文宗召见已经是“姑奶奶”的汉阳公主。双方一见面,唐文宗吓了一跳:“你老这身衣服是哪个年代的流行款?”

汉阳公主回复说:“这还是贞元年间出嫁时,我的皇爷爷所赐,虽然岁月已久,但一直不敢忘恩。”

从贞元到元和,仔细算来,这身衣服居然穿了三四十年,唐文宗竟然恍如隔世,根本就没见过这种样式:“如今的服饰没法看,还是您这身好。”

唐文宗的感叹不无道理,大唐的风气越来越开化,女人的衣服越来越奢华,越来越省布料,都快兜不住了,全然没了端庄之气。

汉阳公主说:“自从贞元之后,朝廷多用兵,经常将宫里的绫罗绸缎拿出来赏赐将士,从此民间竞相效仿,形成奢靡之风。”

为这事,汉阳公主着实被贵妇们埋怨了一阵子,因为唐文宗下了一道旨:从今往后所有公主贵妇们都要以汉阳公主的服饰为样本,禁止穿那种到处漏风的性感装,也不许满头插得叮当乱响。

唐文宗还算“人性化”,没要求她们跟汉阳公主用一样的簪子,即便如此要求也没人能做得到,因为汉阳公主的簪子是铁的。

这也太抠门了,但凡稍有点经济能力的人家,女人们的簪子也得是金、银,或者玉的。贵妇人们哪个不是镶珠宝、挂坠子,搞得跟卖冰糖葫芦似的?堂堂的嫡公主,居然用铁簪子,太不可思议。

汉阳公主的铁簪子还是多功能工具,她时常拿它当笔使,在墙上记账。今天收了多少田租,明天宫里赏赐了多少珠宝,张老三赊了多少米……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原来,汉阳公主亲自持家,柴米油盐,收入支出,全都自己来。只是她记账的方式太特别,不用账本,就在墙上划,相当“接地气”。

这还是公主吗?活脱脱就是一个添碗的地主婆、守财奴嘛。

汉阳公主不光自己俭朴,还把它当家训教育女儿们:当年我的婆婆就这么教育我,我们都是皇家后代,远离骄奢福报才能长远,女人不会持家必将祸及子孙。

恁谁也想不到,这话居然始于汉阳公主的婆婆升平公主,那位曾经相当嚣张的小妮子。看起来,当年郭暧的一巴掌效果太好了。

在别人眼里,汉阳公主就是个不懂享受的呆子,白白浪费了一身的好资源,比如襄阳公主就是这么想的。

☞襄阳公主

襄阳公主于贞元二十年,由爷爷唐德宗做主,嫁给了奚族人张克礼。

你可千万别小看张克礼,张家在当时的地位非同小可。

张家祖上几代人都是契丹乙失活部的酋长,张克礼的爷爷张孝忠原本是安禄山帐下的将军,因此也参与了“安史之乱”。

叛乱被平定后,张孝忠归顺了朝廷,在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任左领军郎将、军使。

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叛唐,张孝忠联合幽州节度使朱滔打败李惟岳,因功被任命为义武军节度使。

再后来,亲家朱滔又叛唐,张孝忠坚定不移地站在朝廷这边,并配合朝廷讨伐朱滔。

张孝忠去世后,其子张茂昭继任节度使,并秉承父亲对朝廷的忠诚,多次参与平叛,又主动入朝拜见皇帝。

您可能觉得奇怪,朝拜黄帝也值得说?那时候藩镇割据,节度使们从来不入朝,以防被皇帝扣留。

张茂昭不光拜见皇帝,后来还主动入朝为官,辞去了节度使的职务,打破了自“安史之乱”以来,河朔藩镇节度使世袭的传统。

为了表彰张家父子的忠诚,唐德宗以襄阳公主赐婚张克礼,唐顺宗即位后又提拔张茂昭为宰相。

因此,襄阳公主的婚姻承载了皇家对大唐功勋之臣的恩赏,是一面有象征意义的旗帜。遗憾的是,襄阳公主亲手污了皇家的形象。

襄阳公主天性狂野放纵,不喜欢闷在家里,而是热衷于乔装混迹于市井。

如果仅仅是喜欢闲逛倒也没什么,甚至还多了一丝烟火味,更有人情味。可问题是,襄阳公主在市井里沾的不是“人情味”,而是“情人味”。

原来襄阳公主喜欢往外跑,纯粹是为了方便会情人。

历朝历代,就属唐朝的公主最“有料”,改嫁、养情人的比比皆是,但大多数是在自由身的状况下。即便驸马在世养情人,也很少像襄阳公主那样豪放,她居然养了三个情人。

三个情人中薛枢和薛浑是兄弟,出身于河东薛氏;李元本是前面提到的李宝臣孙子、李惟岳的侄子。

真怀疑,李元本动机不纯,似乎是为替大爷复仇来了。

就像如今的某些男人一样,小三太多,得排排序,分出个正宫、贵妃来,襄阳公主对三位“妃子”的综合素质一一对比,觉得薛浑最得劲。

于是她干出一件让人惊掉眼球的事:到薛浑家里堂而皇之地拜见“公婆”。

这也太豪放了,完全拿张克礼当空气了。就是不知道薛家父母对这个凭空蹦出来的“儿媳”是什么态度?推,不敢,认,更不敢,估计等公主走了,得把儿子捆起来打成猪头三。

张克礼够傻,襄阳公主放纵了十几年他才听到一些风声。真是应了那句话,事主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张克礼恶从胆边生,向有关部门举报了,结果却让他很愤怒,官府根本不敢过问。

这种事毕竟涉及皇家脸面,更何况襄阳公主的擦屁股功夫一流。她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钱,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保密网。

再这么下去就要成“绿巨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张克礼决定鱼死网破,他悍然闯宫,直接告御状了。

当时的皇帝是唐穆宗,襄阳公主的侄子。听到张克礼的告状,唐穆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便派人秘密调查。

有皇帝的督办,襄阳公主纵使本事再大,也遮盖不住了。唐穆宗勃然大怒,不严惩岂不寒了功臣们的心?

于是他下旨将李元本流放于象州(广西来宾)、薛家兄弟流放于崖州(海南三亚)。这么一看,当初薛家父母手下留情,害了儿子。

襄阳公主也不能轻饶,但也不好杀了她,于是唐穆宗将她囚禁于太极宫。

那么,襄阳公主与张克礼的婚姻关系怎么处理?史书没交代,按理来说唐穆宗会还给张克礼一个自由身,但考虑到襄阳公主给张克礼生有子嗣,应该没有判他们离异。

宝历二年,在襄阳公主的儿子请求下,唐敬宗下旨释放了襄阳公主。真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张克礼怎么度过?

唉,难怪后人说“脏唐臭汉”。

标签: 唐顺宗

更多文章

  • 唐顺宗离奇死亡,到底是宦官作乱还是儿子行凶?真相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当了26年的太子,坐上龙椅不到7个月就被迫禅位,实际掌权仅186天,期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过。在当了5个月的太上皇之后,唐顺宗又突然死亡,给后人留下一个永远的谜团。史学界有一个观点认为,唐顺宗死于谋杀,凶手应该是宦官集团和唐宪宗(唐顺宗之子)。支撑这个观点的是《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

  • 唐朝最憋屈皇帝唐顺宗,和自己儿子做“兄弟”,因中风差点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唐顺宗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帝王传奇,而其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当属唐朝最憋屈的皇帝——唐顺宗。他的命运如同天注定般扭曲,不仅遭受了中风的折磨,还与自己的儿子之间建立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兄弟”情。爱子为王:德宗对李源的宠爱和争议 李诵虽然有十个弟弟,但他最为宠爱的却是自己的儿子李源。据传

  •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宰相呢?凶手又和武元衡有什么矛盾呢?这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武元衡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骑马入朝。他刚刚走出坊门,突然从暗中冲出一伙人,一阵乱箭,走在前面的几个随从非死即伤,武元衡的马受惊狂奔,而刺客直接挥刀砍死了武元衡,割

  • 唐朝安史之乱后,历代君王都会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唐宪宗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年间爆发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处于藩镇割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在日后的100多年里各地藩镇和中央经常对抗,分裂局面时而松懈、时而严重。直到黄巢之乱后割据情况更是爆发到顶点,那么问题来了,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唐朝历代皇帝一直主张削藩,可为何只

  • 唐宪宗李纯,又称小太宗,他是如何造成唐王朝后期的宦官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 “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唐宪宗年间,一个船夫不仅见了龙,而且还抢了“龙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唐宪宗

    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所信仰的图腾,有人说“龙”是虚构出来的,但也有人说它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历史上记载了曾有很多人亲眼见过“龙”。最有名的就是清末年间“天坠飞龙”,龙的骸骨还被登上了报纸,至今尚可查证;更有甚者,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还有一具“龙”的标本。那么究竟“龙”是不是真实存在呢?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 晚唐最后的希望唐宪宗李纯,不好女色不立皇后,却死于修仙吃丹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唐宪宗

    大唐一道光,照得人发慌!这位中唐时期的唐朝帝王,硬生生从没落的唐朝黑暗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让唐朝重现了十几年的太平盛世!他就是被称为唐朝中兴之主的唐宪宗李纯,你敢想象吗?唐宪宗李纯竟是宦官拥立登基的!唐宪宗“白捡”皇位李淳六七岁时,曾经进宫参拜祖父唐德宗,德宗将皇孙抱起来放在膝上坐着,故意逗他:“这

  • 唐德宗时沙陀在吐蕃引诱下归附,到唐宪宗时转而归附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唐宪宗

    沙陀族原名“处月”,唐贞观年间,游牧于今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地区,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为突厥别种,也称“沙陀突厥”。唐代文献中将“处月”译作“朱邪”。这一称谓逐渐成了沙陀族统治者的姓氏。随着唐朝将触角深入天山北麓,沙陀族一度成为唐朝的

  • 唐宪宗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可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唐宪宗李纯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元和中兴,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和玄宗一样,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宪宗在对藩镇作战时,开始起用宦官监军。肃,代时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但还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了个不好的例子。从宪宗身后的历史看。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

  • 兴乱唐,迎佛骨-先明后暗的唐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唐宪宗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分封了大量节度使,固然有的是平定叛乱的功臣,如郭子仪等人,也有的就是招降的安史叛军,比如河北三镇,他们迫于形势,无奈之下向朝廷投降,而郭子仪等人出于鸟尽弓藏的原因,也愿意接受他们的投降,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政治局面,当然,在其中最难受的是皇权,而最轻松的,是郭家,拥有四朝元老,多次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