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大厦之将倾,看唐朝名将郭子仪,如何挽救唐朝的万里山河

扶大厦之将倾,看唐朝名将郭子仪,如何挽救唐朝的万里山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黄金岛 访问量:3001 更新时间:2024/1/18 18:50:29

字数:1531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文/小枫

插画师/丁香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在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的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直到这时,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原来安禄山准备造反的消息并非谣言,他是真的想要了自己的老命。

军情十万火急,然而此时朝中能领兵御敌的将领实在是不够。情急之下,唐玄宗急忙把远在老家的郭子仪给叫了回来。

此时郭子仪在干些什么呢,自然不是赋闲在家享清福了。就在一年之前,郭子仪的母亲不幸病逝,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因此他必须离职回家为母守孝。在此之前,郭子仪凭借过人的才能,已经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乃是正三品大员,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但是此时郭子仪已经57岁高龄了,等到他守孝结束,恐怕也不会再有被皇帝重用的机会了。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让郭子仪再次回到权力中心,得以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夺情用"之后,郭子仪被朝廷加封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领朔方军向东征讨安禄山叛军。很快郭子仪便接连收复山西各处失地,斩杀叛将周万顷,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勤王之师。

之后郭子仪投靠了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被其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之位)。手掌大权的郭子仪没有辜负唐肃宗的期望。

郭子仪联合回纥首领共同发兵出击,成功击破史思明数万军队,俘虏上千人,获得的牛羊更是不可胜数。最终平定了河曲一带。

安禄山被其儿子安庆绪所杀之后,局势已经倒向了唐王朝一边。在郭子仪的带领之下,唐军很快收复长安,随后继续东征攻打洛阳。在遭遇短暂失利后,郭子仪还是大败敌军,攻克了洛阳。自此,除却河北之外的广大疆域皆被收复。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郭子仪被加封为司徒。在其入朝受封之时,唐肃宗甚至亲自迎接,赞许其为“再造大唐江山”。

本以为安史之乱结束后自己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然而几年之后吐蕃又再次入侵,新上任的唐代宗立马派郭子仪率军迎敌。尽管年近七十,但郭子仪依旧不负众望,大败吐蕃,又一次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

凭借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一生纵横沙场,屡立奇功。在大唐江山摇摇欲坠之时挺身而出,平息安史之乱,收复了大量的失地。

之后郭子仪又数次抵御外敌入侵,镇压藩镇割据,为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权力和威望盛极一时,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然而他却得以安享晚年,不似韩信、袁崇焕那般落得悲剧的下场。

手握大唐兵权,权极朝野的郭子仪自然是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与同僚们的嫉妒。在平叛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就因为军功卓著而受到唐肃宗的猜疑,心腹太监鱼朝恩也趁机尽进谗言。

于是郭子仪多次被贬黜,不过因为战事紧急又一再被启用。唐肃宗死后,唐代宗听信宦官谗言,暗忌宿将功高难制。于是罢免郭子仪一切兵权要务,派他去监督肃宗的陵墓工程。

如此反复被贬黜,一般人恐怕早就受不了这番羞辱了。然而郭子仪心胸宽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在唐肃宗时,他与宦官鱼朝恩就势同水火。鱼朝恩才疏学浅却好大喜功,对掌握兵权的郭子仪十分嫉妒,不断在皇帝耳边泼他的脏水。郭子仪对鱼朝恩所为十分不齿,但却不加以理会。

后来变本加厉的鱼朝恩竟然趁郭子仪出征之时掘了他家的祖坟,唐代宗和大臣们听闻此时无不震惊,他们担心郭子仪盛怒之下可能会起兵造反。然而郭子仪回朝听闻此事之后,对着唐代宗痛哭流涕以表忏悔。

他觉得自己在战时没有阻止士兵对他人祖坟的破坏,而现在上天降罪于他。

郭子仪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谦和,从不因为自己的卓越功绩而骄傲自负。他深谙为官之道,对君王毕恭毕敬,有召必至,从不有怠慢之心。对同僚礼遇之至,极尽宽和。因此史学家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即使是跟他作对的人也都十分佩服他。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将领,是中唐时期的重要功臣。他将唐王朝从安史之乱的泥沼中拉了出来,阻止其落入国家分裂的命运。延续了唐朝的统治,为之后的中兴之治打下了基础,有当之无愧的再造大唐之功。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有一次,郭子仪过寿,一派喜庆,儿女们纷纷献上寿礼,可轮到老六郭暧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郭子仪

    有一次,郭子仪过寿,一派喜庆,儿女们纷纷献上寿礼,可轮到老六郭暧祝寿时,却迟迟不见人影。突然管家神色慌张地跑来,凑在郭子仪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瞬时间,郭子仪的脸色就变了,手中的碗筷甚至还掉到了地上。那么,是什么事情,能够让戎马沙场一生的汾阳王郭子仪如此吃惊呢?原来是自己的第六个儿子郭暧和妻子吵架了

  • 他是郭子仪后代,率领蒙古大军横扫中亚,却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郭子仪

    人的一生其实非常的短暂。所以中国人常说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过的很快。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人在这样短暂的一生当中到底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郭侃的一生就好像是美国好莱坞的大片里面的主角一样,波澜壮阔似得掩盖了历史上所有的将领。无论你是威震华夏的西楚霸王也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韩信也好,又或是人称“人

  • 大唐名将郭子仪:年过80依旧“纵情声色”,专家:这是明智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温柔养恶狗标签:郭子仪

    有一次在节目中,主持人马东问岳云鹏:有人跟我说,阁下是岳飞后代,想过是岳飞后人吗?岳云鹏回答:小时候就想,因为我们村都姓“岳”,我就问我爸,我爸也说不清楚,于是就去上坟问我爷,结果,他没说话……这是节目中的一个小插曲,后来文化名人纪连海出场表示:他(岳云鹏)也有可能是岳飞后人。还有一次在德云社的演出

  • 功高盖世:韩信喋血长乐宫,郭子仪历四朝恩宠,这里边有何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郭子仪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已经一贬再贬的韩信终究还是躲不过功高震主的祸端,被吕后、萧何骗到了长乐宫的钟室内处死。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灭”的感慨(此前,乃范蠡劝告友人所言),作为西汉第一功臣,韩信身死再一次验证了功高盖主的危险。韩信曾立下

  • 连皇帝都忌惮三分的大唐名将郭子仪,为何害怕一个丑八怪?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堪称大唐中兴之臣,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可以说是大唐帝国的顶梁柱,他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忌惮三分。可能大家不是很相信,这里举个小例子。唐代宗永泰元年,公主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两口子时间长了没有不拌嘴的,一次郭暧与公主发生口角,骂道:你不就仗着自己爹是皇帝吗?我爹是不

  • 皇帝欲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美人,十年后才知其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郭子仪

    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乔叟历史本来就是一个潮流,在历史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这些伟大的人物立下过汗马功劳。立下过功劳的人也曾被当朝统治者给予丰厚的酬劳,或者是高官。尤其是当一个朝代建立之初,这个统治者身边必然会有着众多追随者,而当朝统治者或者说领导人也会拉拢各方人

  • 一己之身安天下,千古为臣第一人-四朝柱石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郭子仪

    曾经看过一个对人物的评价,说为人臣子,粗略的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尽心竭力,兢兢业业,以安定天下为己任,这类臣子最多,也最常见,也是一个朝代得以维系统治的重要原因;第二类臣子是心怀不轨,处心积虑地谋反,比较著名的有安禄山,王莽等人,成功了南面称孤,败了也要拖着无数人为自己死,这种臣子虽然不多,历史

  • 郭子仪善用语言技巧,借助回纥将领之间的友谊,化不利为神奇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郭子仪

    前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规律在人与人交往中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懂得如何去说,往往能够将不利的情况转换为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很多人了解郭子仪都是从他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入手的,但事实上他还是一个语言高手,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成功打动人心。回纥和吐蕃的联合在大唐王朝发

  • 郭子仪的明哲保身:年过八十仍要妻妾成群、寻欢作乐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橘子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的睿智平安人生:年过八十,妻妾成群,依旧乐在其中。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美不胜收。但正如波峰前必有波谷一样,李唐在盛世之前也曾遭受过安史之乱、中兴通讯等重创。幸运的是,郭子兴之流挺身而出,恢复了垂死的王朝。不过,“重创皇室,荣耀子孙”的郭子仪,似乎有些肆无忌惮?1.儿子堆里的武林高手李唐虽然没有魏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王室,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郭子仪

    成就高不震主,地位显赫大众没病当大唐楼倒塌危在旦夕时,出现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人物,力挽狂澜。这就是郭子仪,一代名将名臣。“渔阳鼓落地”时,年近七十的郭子仪奉命出任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刺史,救了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的吐蕃入侵,诸侯城邦的骚乱,全靠他东征西讨。肃宗、代宗、德宗三皇子,都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