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己之身安天下,千古为臣第一人-四朝柱石郭子仪

一己之身安天下,千古为臣第一人-四朝柱石郭子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楠者电影解说 访问量:1751 更新时间:2024/1/21 12:23:05

曾经看过一个对人物的评价,说为人臣子,粗略的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尽心竭力,兢兢业业,以安定天下为己任,这类臣子最多,也最常见,也是一个朝代得以维系统治的重要原因;第二类臣子是心怀不轨,处心积虑地谋反,比较著名的有安禄山,王莽等人,成功了南面称孤,败了也要拖着无数人为自己死,这种臣子虽然不多,历史的长河还是能找到很多的;最为稀少的就是第三类臣子,挽大厦之将倾,扶狂澜于既倒,这种臣子不仅要能击退外部敌人威胁,还需要君王的信任,将士的效忠,民众的理解,最重要的,自己有忍辱负重的决心,千古以来,无数人想做成这样的人,岳飞,曹操谢安,可惜,功亏一篑,或者说,功高震主之后难得善终。岳飞最后冤死风波亭,曹操位极人臣,背负权臣之名,最后的谢安,因为家族原因,也只能是郁郁而终,然而在唐朝,却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做到了,平定安史之乱,一己之身镇压天下二十余年,辅助四位皇帝,期间多次平定叛乱,当得起国之柱石四个字。

郭子仪,陕西人,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因为成绩优异,直接补录为官(当时的唐朝,科举之后通常不会被直接授予官职,或者说授予流官),为左卫长,后来不断升迁,其间有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着贵人的提拔,说起来还和李白有着一段渊源,还没有武举前的郭子仪,曾经被人陷害而无人伸出援手,在被解押途中遇到了李白,当时的李白名满长安,见到郭子仪,看出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就为他说了几句话,两人也算因此结识,后来的郭子仪过了这一难后,一飞冲天,先后担任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749年,郭子仪担任了左武卫大将军,官居三品,可以说执掌一方。754年,又担任朔方节度使,虽然说这位大将军也是军威赫赫,威震四方,但是如果后来没有那场变动,又怎会名动千古。也只有危机来临之时才能显现出来很多东西。随着郭子仪母亲的去世,郭子仪回家守孝,朝廷没有夺情,追赠郭母为魏国夫人。

不曾想,755年十一月,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安禄山在平卢举兵,打破盛唐美梦的安史之乱爆发,一开始便是来势汹汹,十五万叛军南下,唐朝各地藩镇居然也有人响应,于是郭子仪被朝廷夺情起复,出兵勤王。郭子仪不负众望,带着大军先后收复静边军,云中,马邑等地,斩杀周万顷,高秀岩等叛将,算是稳定了河东之地。可是收复失地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沦陷的速度,史思明率军和郭子仪等人对峙,那边的安禄山可以说一日千里,短短不到一年,已经占领了河北全境,若不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认为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人心,不惜伤亡率军强攻常山,两路夹击,大破史思明,怕是唐朝会人心惶惶,就算如此,也还是拦不住安禄山的主力大军,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虏,唐玄宗逃亡蜀中,太子李亨登基,宣召各路兵马班师,于是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率军到达李亨所在的朔方集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宰相的同时还带领的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可以说得到了李亨极大程度的信任,随后李亨阅兵,发兵彭原。当时朝廷很多人对肃宗倚重郭子仪有意见,包括宰相房琯,他请求自己出兵,郭子仪没提反对意见,结果大败而归,大好局势丢失,随后胜利的敌将阿史那从礼又带领很多西域少数民族出兵朔方,危急时刻,又是郭子仪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应对,大破,俘虏敌军数万,一举平定了河曲。

757年,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李亨开始准备收复两京,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自然是兵锋所指,先在潼关击败了安禄山麾下大将崔乾佑,随后在蒲津,安邑等地官民帮助下,不断收复失地,可以说是民心向背。随后安史之乱转折来到,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朝廷准备反攻,仿佛收复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于是,有些功高震主的郭子仪有些碍眼,短短两个月,多次升迁贬谪,八月,郭子仪兼任三方节度使,在广平王带领下率军十五万出兵长安,起初战事不利,陌刀军在前方死战,方才稳固阵型,双方对峙中叛军的伏击军马被郭子仪知晓,派遣仆固怀恩突袭,这一战打了整整一天,最终以叛军战死六万,被俘虏两万告终,次日,唐军收复长安,随后,休整后继续东征。在仆固怀恩带领的骑兵帮助下,郭子仪在山西击败了安庆绪派来的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顺势收复洛阳。至此,河东河西河南基本已经收复,郭子仪凯旋回朝,加封代国公,司徒,可以说功高震主,再塑河山。这时候,肃宗玩起了帝王平衡之术,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副元帅,相互之间不统帅,设立宣慰使,由宦官鱼朝恩担任。结果可想而知,不断败退的安庆绪不得已向史思明求援,于是安史联合,相州战败,随后鱼朝恩把责任推卸给了郭子仪,兵权被夺,郭子仪没有说什么,听之任之。760年,随着前方战事的发展,肃宗认识到不是可以迅速解决的时候,于是在朝臣建议下用郭子仪,再次出征,结果屡次被鱼朝恩扰乱军机,贻误战机,导致军队大败,史思明又攻克了洛阳。762年,朔方,河东的朝廷都护被杀,局势再次恶化,这时候,君王想到了他,这位国之柱石再次被拜为台女侠军马副元帅,并且被封为汾阳郡王,可以说是唐朝鲜有的异姓王。

随后,病重的肃宗在床上会见了郭子仪,安抚他并授予权柄,于是君臣一别,再无相见之日。郭子仪到达河东后,迅速诛杀叛乱的人,安定地方。而中央,也发生了变化,肃宗去世,代宗继位,也有一位大宦官,程元振。他认为郭子仪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多次离间君臣,最终郭子仪再次被罢官,依旧没有怨言,回到朝廷担任了肃宗山陵使,都建皇陵。郭子仪将肃宗所赐诏书一千多都给与代宗,表示忠心,并且表示自己服从朝廷指挥,这一举动就比岳飞聪明了许多,活着,才有无限可能。763年,吐蕃入侵,带头的正是当年平定安史之乱的仆固怀恩,不得已之下,代宗再次任用了郭子仪,这次的郭子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还需要武力来证明自己的猛将了。名满天下的他只身来到吐蕃大营,劝降了自己昔日的麾下,仆固怀恩,随后大破吐蕃,而这期间,代宗仓皇逃出长安,皇室威风再次扫地,程元振也因此被诛杀,直到774年,为祸多年的吐蕃之乱还在继续,代宗和郭子仪交谈时郭子仪提出养老,被拒绝。779年,代宗去世,年幼的德宗继位,郭子仪被尊称为尚父,可以说威压朝廷,四朝老臣,此后的郭子仪更多时候作为朝廷威慑作用,也确实年事已高,在家休养,781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得以善终。要知道,名臣大多难以善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能逃脱这一道理的少之又少,郭子仪凭借的是自己的能容忍,殊为不易。而且还能够约束子孙后代,门风清正,不愧是千古名臣。

后有人评价“权倾天下朝不忌,功盖一代主不疑。”只能说,世间少有。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善用语言技巧,借助回纥将领之间的友谊,化不利为神奇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郭子仪

    前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规律在人与人交往中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懂得如何去说,往往能够将不利的情况转换为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很多人了解郭子仪都是从他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入手的,但事实上他还是一个语言高手,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成功打动人心。回纥和吐蕃的联合在大唐王朝发

  • 郭子仪的明哲保身:年过八十仍要妻妾成群、寻欢作乐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橘子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的睿智平安人生:年过八十,妻妾成群,依旧乐在其中。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美不胜收。但正如波峰前必有波谷一样,李唐在盛世之前也曾遭受过安史之乱、中兴通讯等重创。幸运的是,郭子兴之流挺身而出,恢复了垂死的王朝。不过,“重创皇室,荣耀子孙”的郭子仪,似乎有些肆无忌惮?1.儿子堆里的武林高手李唐虽然没有魏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王室,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郭子仪

    成就高不震主,地位显赫大众没病当大唐楼倒塌危在旦夕时,出现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人物,力挽狂澜。这就是郭子仪,一代名将名臣。“渔阳鼓落地”时,年近七十的郭子仪奉命出任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刺史,救了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的吐蕃入侵,诸侯城邦的骚乱,全靠他东征西讨。肃宗、代宗、德宗三皇子,都是靠

  • 郭子仪虽大权在握、功高震主,却尊崇有加得以善终,秘诀只有3点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郭子仪

    在中国古代,因大权在握、功高震主而遭到皇帝忌惮一直以来都是令臣子胆寒的事情。历史上有太多的名臣猛将,实现了自己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的抱负,最后却因为所立的功劳太大,最后不得善终。因为他们的声望已经超过了皇帝,有能力威胁到皇权,使得皇帝下定决心最后不得不把他们除之,以免后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

  • 皇帝要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郭子仪

    “一夫一妻才是最好的夫妻相处模式。”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娶了一个以上的老婆,那就是重婚罪,但其实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其实在古代也是秉承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只不过男人在纳妾这一块,朝廷并不会管束,因此很多达官贵人,一妻多妾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客观分析一下的话,这种所谓的一妻多妾是不是一种健康的夫妻关

  • 文比王阳明,武比郭子仪,这个男人却被骂笨?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郭子仪

    曾国藩这个名字,您一定不陌生吧。在中国近代史上,他可谓是一代奇人。他创立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梁启超把他和孔子、王阳明相提并论,认为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圣人。这样辉煌的成就,您一定想不到会和一个智力愚笨,脾气暴躁,常年疾病缠身的人有关。但我列举的这个浑身是缺点

  • 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郭子仪

    大唐时期有位著名的武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他一生征战沙场,参与过的战争不计其数,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指挥多次力挽狂澜,平息了一场又一场危及大唐江山社稷的战役。可以说当时的大唐无人不佩服他卓越的能力,他的地位逐渐不可替代。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崇高之人,到了晚年却被众人嘲讽成了纵情酒色之徒,但他丝毫不介意、

  • 一生攻城700余座,唐朝“军神”郭子仪后人,为何替外族征战?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郭子仪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 郭子仪平叛归来,皇帝为他要何赏赐,郭:请赐臣6位美女!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郭子仪

    763年,年近70岁的郭子仪仅用15天平定吐蕃,收复长安,功震朝野。唐代宗问他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大声说:请皇上赐臣6位绝色美女。众臣纷纷嘲笑郭子仪不正经。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勤王,相继收复河北、河东,因功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57年,又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

  • 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历史上因为大臣功高盖主而惨遭身死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韩信之死,别人劝他急流勇退,可是韩信却不信刘邦会杀他,韩信自作聪明要刘邦立下誓言不能杀他,殊不知吕后看到韩信已经功高盖主,威胁到丈夫的政权,于是设计杀害了韩信。而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最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