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德宗赏赐心腹免死铁券,心腹一看铁券背后的四字,当即起兵谋反

唐德宗赏赐心腹免死铁券,心腹一看铁券背后的四字,当即起兵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好旺角V 访问量:1933 更新时间:2024/1/31 22:29:24

怀光性粗厉疏愎,缘道数言卢杞、赵赞、白志贞等奸佞。——《旧唐书·列传·卷七十一》

这是《旧唐书》中关于李怀光的描述。

在古代历史中,皇帝为了彰显对臣子的宠爱,会赐予他们丹书铁券,起到免死金牌的作用。其实免死铁券,不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出现的,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它名叫铜节。到了西汉时期,又被称为丹书铁契,起到的作用均是免死。

汉高祖布衣出身,仅仅用7年时间,就夺得了天下。对于当初混迹市井的刘邦来说,真是一步登天,因此他赏赐给功臣们丹书铁契。而明朝时期,朱元璋从和尚,当上了明帝国的皇帝。朱元璋登基为帝后,同样赏赐了部下免死铁券,可以免去功臣子孙后世犯下的死罪。

历史上,能够得到皇帝赐予的金牌,应该是莫大的荣誉。可是唐朝时期一位名将,得到了免死金牌,一看背后写的四个字,当即起兵谋反。此人名叫李怀光,李怀光本是柔然人。

从他的父辈开始,投靠了唐王朝,进入唐军中,改姓“李”。李怀光从小在兵营中长大,习练了一身武艺,得到了郭子仪的器重。在郭子仪的提拔下,李怀光步步高升,到了永泰初年,已经被封了朔方军都候,有了三百户的食邑。

郭子仪为人善良,对待士兵平和,并不适合治理部队。李怀光就代替郭子仪,维护朔方军的军纪,让军令在军队中畅行无阻。唐代宗去世后,太子李适登基为帝,史称“唐德宗”。

郭子仪知道新帝登基,自己功高震主,选择辞官回乡。郭子仪管辖的区域,由他曾经的部下分管,刘怀光担任了河中、邠州地区的刺史,镇守一方。在边境一带,李怀光修筑长城,有效抵御了吐蕃部的进攻。

李怀光虽然是一位猛将,但是为人小肚鸡肠,排除了军队中的异己,独掌了朔方军的兵权。此后,李怀光率部平定刘文喜反叛,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建中二年,朱滔反叛,李怀光率部解除叛军长安之围。

李怀光为人粗陋,而且固执,他认为卢杞、赵赞、白志贞等人是奸臣,还当着众人的面表示:

“天下之乱, 皆此辈也,吾见上,当请诛之。”

卢杞惊慌失措,找到唐德宗,让李怀光继续追击

朱泚,不要到皇帝身边来。此后,李怀光虽然身处前线,但是多次上书弹劾卢杞等人。先是卢杞的同党翟文秀,因为被李怀光弹劾,被唐德宗命令斩首。

卢杞心惊胆寒,多次阻挠李怀光,觐见唐德宗。李怀光以为是唐德宗的意思,以为皇帝怀疑他,心中有了异心。公元784年,唐德宗为了显示对李怀光的器重,派遣宦官赐予李怀光免死铁券,在记载中:

“兴元元年二月,诏加太尉,兼赐铁券,遣李升及中使邓鸣鹤赉券喻旨。”

李怀光接过铁券后,看到铁券背后,写着四个大字“谋反不免”。李怀光气坏了,当即把免死铁券摔在地上,开始起兵谋反了。李怀光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对历史上的故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西汉时期,刘邦封赏了功臣丹书铁契后,并没有对功高震主的功臣心慈手软。反而得到丹书铁契的功臣们,大多被刘邦屠杀,少数侥幸活了下去。李怀光起兵时,对部下说:

“凡人臣反,则赐铁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

李怀光因为卢杞的阻挠,见不到唐德宗,就认为唐德宗怀疑自己了。现在唐德宗又赏赐了免死铁券,李怀光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当即起兵谋反。李怀光同曾经的敌人

朱泚联合,准备攻打唐德宗所在的奉天,唐德宗惊慌失措,逃到了梁州。

这时的唐朝虽然摇摇欲坠,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有许多部队是支持唐德宗的。河中节度副使浑瑊,率领唐军讨伐李怀光,占领了同州。紧接着河东节度使马燧出兵,讨伐李怀光,将绛州占领。

不久后,朔方军内部出现了混乱,朔方军部将牛名俊,刺杀了李怀光,将首级献给马燧。李怀光一死,朔方军大乱,投降了唐朝军队。李怀光死去时,才57岁,唐德宗没有加罪他的亲人。唐德宗命令让李怀光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赏赐了一处庄园,让李怀光的后代居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唐德宗

更多文章

  • 唐德宗李适战乱中去梁洋,心情忧虑不已,幸有文臣武将才心安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乘銮驾去梁洋,中舍人齐映在皇上面前待奉。到洋州青源川时,只见到处都是军旗,皇上有些害怕,说这些流着汗水的兵,一定有熟悉小路的,他们穿过了秦岭而占据了要塞。不一会儿看见了驻守梁洋的军帅严振背着箭囊,跪拜在皇帝的面前,说了些君臣由于离乱而不能相见的怀念之情,痛哭流涕。皇上大喜,口授敕令对他进行

  • 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承皇位,为何仅8个月又把皇位让给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唐德宗

    封建帝制下,为维护皇帝的统治地位,从朝堂到民间常常都会推广忠君、爱君的思想。在这样的封闭环境里,皇帝,或者说天子,作为第一人掌握着世间最高的权力。可以说,生死、赏罚,常在其一念之间。功名利禄动人心。无数人盼望着通过造反、继承坐上这样的高位,而成为皇帝之后,又少有人能够忍受失去权力的滋味。这也是古代君

  • 历史故事唐德宗想把绿衣琵琶女婚配大唐琵琶王,却发现是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唐德宗

    大唐贞元年间,长安城内繁花似锦,而且在街的两侧,还新搭了两座彩楼。原来是唐德宗下旨,举办一次琵琶大赛。并令宫廷乐师,康昆仑,总督所有事宜。康昆仑自小学习琵琶。十五岁那年独身来到长安,被宫廷首席乐师收为了关门弟子。几年后在新皇帝唐德宗的一次宴会上,康昆仑一曲《羽调录要》,弹得是技惊四座,从此被赞为大唐

  • 唐德宗时期国力强盛为何不仅没有平定藩镇,反而导致了奉天之难?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唐德宗

    安史之乱后,最先尝试恢复大唐盛世的皇帝是唐德宗李适。经过代宗几十年的忍辱发展,无论是府库钱财还是军队器械都已达到开元时期的水平,武将中虽没有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帅才,但马燧、李晟、李怀光都是实力战将。德宗更是在位二十余年,按照历史的潮流,中兴大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惜的是历史只是给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

  • 唐朝头号藩镇请求归降,唐德宗误信太监之言一口回绝:不准接纳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唐德宗

    《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尽量不通过交战,减少己方损失,迫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作战方法。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些例外的情况,防守方想投降,进攻方却始终不肯接受,这一般是因为进攻方的将领想要通过战争换取军功,当然不愿意敌人投降。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

  • 泾原兵变看藩镇之祸:唐德宗意图削藩,却为何打得一手烂牌?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唐德宗

    导语:泾原兵变是唐朝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河朔藩镇处于半独立状态,致使中央集权受到破坏。代宗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无力解决,唐德宗上台后锐意进取,着手打击跋雇的藩镇。于是在建中年间对开始对河北藩镇大规模用兵。但是由于用兵策略的失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削藩效果,反而引起了泾原兵变。泾原兵变

  •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发明茶税,利用《茶经》带货卖茶,为唐续命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唐德宗

    茶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人可能有不怎么喝茶的,但几乎没有从来没喝过茶的。那么茶作为中国人的全民饮料,它对历史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呢?饮茶之风的全民盛行,除了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一、唐王朝增收茶税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摧毁了大唐王朝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以来的百

  • 唐朝中后期,宦官为何敢废立皇帝,囚禁天子?这事要怪唐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唐德宗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奴仆,但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其中最强大的是唐朝!到了唐朝中后期,宦官几乎完全掌握了国政,他们可以废黜皇帝,监禁皇帝,甚至杀害皇帝!唐宪宗李纯、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直接杀害,唐文宗李昂入狱后郁郁寡欢。那么唐朝宦官为什么这么嚣张呢?唐显宗统治后期,宦官全权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例如

  • 唐德宗囚杀郜国公主,真的因为她私生活不检点?又为何要废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大唐贞元三年(787年)的一天,宰相张延赏向唐德宗告状:“李昇老是往郜国公主府上跑,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太好。”唐德宗瞄了一眼张延赏,皱皱眉头没吱声。不久,又有人向唐德宗举报:郜国公主越来越不像话了,李昇、萧鼎、李万、韦恪组团出入公主府,嘿嘿,太乱了,对皇家声誉不好啊。公主府成了娱乐场所,这种事放在别

  •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堂历史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对宦官参政深恶痛绝,所以继位后就严禁宦官干政。这一年朝廷在京城举行科举会试考试。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德宗任命侍御史杜黄裳为主考官。杜黄裳是个西北汉子,为人正直,他对唐科举的考试弊端十分熟悉。历次科考朝中权贵都插手,走后门透题、找门路占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