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德宗时期国力强盛为何不仅没有平定藩镇,反而导致了奉天之难?

唐德宗时期国力强盛为何不仅没有平定藩镇,反而导致了奉天之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历史 访问量:1420 更新时间:2024/1/31 6:05:14

安史之乱后,最先尝试恢复大唐盛世的皇帝是唐德宗李适。经过代宗几十年的忍辱发展,无论是府库钱财还是军队器械都已达到开元时期的水平,武将中虽没有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帅才,但马燧、李晟、李怀光都是实力战将。德宗更是在位二十余年,按照历史的潮流,中兴大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惜的是历史只是给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开了一个玩笑。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隆基的重孙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与他的父亲与爷爷不同,德宗的成长史里没有战乱,随着郭子仪的逝去,朝堂之中也只有李泌具有战略眼光,但可惜李泌潜心修道,与德宗接触的机会不多,因此德宗不仅军事知识匮乏,对战争的残酷性也缺乏一定的认识,这也是他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中二年( 781年 )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唐德宗想趁此机会收回成德镇,因此一再拒绝加封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为新的成德节度使。为了维护河朔藩镇的利益,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发动了叛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紧接着起兵反唐,史称“四镇之乱”。

虽然叛军来势汹汹,但德宗却一点不慌,相反他却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告慰先祖、中兴大唐的机会。德宗虽然一直生活得比较安逸,却对父亲的颠沛流离一清二楚,尤其父亲去世前的遗憾:吐蕃、藩镇、权臣是威胁大唐的三大难题,代宗穷尽一生只扫清权臣。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彻底一统天下。

随着李适的命令一下,七月,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发兵河朔。与此同时李适还命令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出兵去平定叛乱。这两个节度使与朝廷都是貌合神离,按照唐德宗的设想,不管最终谁胜谁败,朝廷总能渔翁得利。起初战势发展确实对朝廷十分有利:先是李希烈很快平定了梁崇义,随后李惟岳因连吃败仗军心涣散,部将王武俊发动叛乱将其击杀,魏博的田悦也被马钧、李晟等人打的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眼看叛乱即将平定,李适大喜过望,开始论功行赏,但高傲自信的李适却只奖励了忠于朝廷的嫡系军队。朱滔、李希烈不仅要将辛苦打下的地盘上交朝廷,连基本的军费也没有捞到,而王武俊冒着灭族的危险投向了朝廷结果只得到一个刺史的官职——不仅没有升职还被夺了军权。

李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压他们气焰:不服,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你。但可惜这几个刺头没有一个是软蛋,首先造反的是李希烈,随后王武俊与朱滔倒戈,联合魏博军队将马钧、李晟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朝廷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还是靠着马燧与朱滔的姻亲关系,几个主要将领才得以生还。虽然马燧逃出生天后马上又组织军队建立起了防线,但河北的平叛也进入了长期的拉锯战。

783年八月,李希烈率领3万兵马攻打襄城,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驰援襄城,当姚令言率兵赶来时,已经到了十月,天寒地冻,士兵们缺衣少食,再加上前线接连战败的消息,唐军的士气十分低落,不少人都认为此去绝对是九死一生。于是为了能够安心地上路,这些士兵开始向皇帝请求先把死亡慰问金发到他们家人的手里。唐德宗正被前方战败的消息搞得焦头烂额,此时听到这些士兵还没出征就开始要钱,大怒不已,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督促他们赶紧上路。

士兵有些失落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赶路,但当他们走到长安附近的驿站看到款待他们的饭菜居然只有青菜、糙米时,这些人彻底怒了:我们替皇帝卖命,不给赏钱就算了,连送行饭也不让吃好,太没天理了,这样的皇帝还值得效忠吗?于是这些士兵掀翻了饭桌,浩浩荡荡地奔向长安找皇帝说理去了。节度使姚令赶过来想制止这场兵变,却被乱兵用刀架着脖子一块奔向了皇宫。

李适一听泾原诸道兵造反了,顿时慌了神,一旁的大臣趁机出了个馊主意:打开府库对士兵进行封赏,满足他们的最初愿望。但没想到士兵们看到这些财物后更加愤怒了:不是说没有钱吗?现在一下拿出来这么多,纷纷就是在欺负老实人嘛。由于禁军统领吃空饷,原本几千人的禁军如今只有几十人在岗,还都是些老弱病残,皇宫很快沦陷,李适不得已与大臣们一起跳墙而逃。

叛军紧追不舍,最后李适与众大臣被围在了小小的奉天城,局势危急万分。唐德宗悔恨不已,原本高傲不肯妥协的皇帝含泪下诏让众人自行突围,自己留下自生自灭。众将士听后无不落泪,唐军士气大振,在猛将浑瑊的领导下多次以少胜多,击溃叛军。

皇帝出逃的消息传到前线,马燧、李晟等人痛苦不已,经过商议,马燧退守河东与河朔军队周旋,李怀光与李晟兵分两路去营救皇帝。李怀广昼夜行军最先赶到关中,唐军在醴泉大败叛军,叛军全线收缩,退回长安,奉天之围遂解。

朝廷遭此巨变,李怀广认为是皇帝身边出了奸臣,所以为了鼓舞士气,李怀广来的路上一直宣称要“清君侧”,不曾想这却让李适对他产生了猜忌,李怀广击退叛军后,李适不仅对他没有封赏还迟迟不肯召见他,这让李怀广的心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后居然走上了与叛军联合的不归路。

李适面临的局势再次危险起来,危难之中的唐德宗再一次感情爆发,写了一篇名垂千古的的罪已诏,正是这份罪己诏让已到崩溃边缘的大唐再次度过了鬼门关。这封罪己诏不仅李晟、马燧等人读了声泪俱下,连朱滔、王武俊、李纳(李正己之子,此时李正己死)读后也感动不已,他们几个不仅取消了自己的王号(朱滔、王武俊、李纳、李希烈发动叛乱时曾约定一起称王),还表示愿意与朝廷重归于好。形势一下子又对唐军有利起来。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指挥部队收复长安,叛军被全部剿灭,李怀广被迫逃回朔方。七月,李适率皇子皇孙返回长安,李晟率步骑十余万浩浩荡荡迎接李适归来。不久、李希烈、李怀广先后被部下杀死,大唐再次回归表面上的一派祥和。

经历过这一系列的动荡,曾经雄心勃勃的李适再也没有了中兴大唐的意志,虽然此时距离他离开皇位还有二十年,但他与藩镇再也没有动过刀兵,只是一个劲的闷头搞经济,平定藩镇的愿望也只能寄托在他孙子唐宪宗的身上了。

标签: 唐德宗

更多文章

  • 唐朝头号藩镇请求归降,唐德宗误信太监之言一口回绝:不准接纳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唐德宗

    《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尽量不通过交战,减少己方损失,迫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作战方法。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些例外的情况,防守方想投降,进攻方却始终不肯接受,这一般是因为进攻方的将领想要通过战争换取军功,当然不愿意敌人投降。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

  • 泾原兵变看藩镇之祸:唐德宗意图削藩,却为何打得一手烂牌?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唐德宗

    导语:泾原兵变是唐朝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河朔藩镇处于半独立状态,致使中央集权受到破坏。代宗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无力解决,唐德宗上台后锐意进取,着手打击跋雇的藩镇。于是在建中年间对开始对河北藩镇大规模用兵。但是由于用兵策略的失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削藩效果,反而引起了泾原兵变。泾原兵变

  •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发明茶税,利用《茶经》带货卖茶,为唐续命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唐德宗

    茶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人可能有不怎么喝茶的,但几乎没有从来没喝过茶的。那么茶作为中国人的全民饮料,它对历史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呢?饮茶之风的全民盛行,除了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一、唐王朝增收茶税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摧毁了大唐王朝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以来的百

  • 唐朝中后期,宦官为何敢废立皇帝,囚禁天子?这事要怪唐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唐德宗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奴仆,但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其中最强大的是唐朝!到了唐朝中后期,宦官几乎完全掌握了国政,他们可以废黜皇帝,监禁皇帝,甚至杀害皇帝!唐宪宗李纯、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直接杀害,唐文宗李昂入狱后郁郁寡欢。那么唐朝宦官为什么这么嚣张呢?唐显宗统治后期,宦官全权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例如

  • 唐德宗囚杀郜国公主,真的因为她私生活不检点?又为何要废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大唐贞元三年(787年)的一天,宰相张延赏向唐德宗告状:“李昇老是往郜国公主府上跑,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太好。”唐德宗瞄了一眼张延赏,皱皱眉头没吱声。不久,又有人向唐德宗举报:郜国公主越来越不像话了,李昇、萧鼎、李万、韦恪组团出入公主府,嘿嘿,太乱了,对皇家声誉不好啊。公主府成了娱乐场所,这种事放在别

  •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堂历史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对宦官参政深恶痛绝,所以继位后就严禁宦官干政。这一年朝廷在京城举行科举会试考试。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德宗任命侍御史杜黄裳为主考官。杜黄裳是个西北汉子,为人正直,他对唐科举的考试弊端十分熟悉。历次科考朝中权贵都插手,走后门透题、找门路占了上

  • 唐德宗冤杀一位大臣,导致国家穷困,皇帝不顾脸面四处索拿卡要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刘晏遇害,天下冤之。他的死引发了党争之祸,也导致藩镇愤怒,加剧了他们与朝廷的离心离德。刘晏是大唐的钱袋子、财神爷,是那个多灾多难时期的巧媳妇。金章宗完颜璟曾经说:“能做到使国家富裕,同时老百姓又不受困的理财大臣,自唐朝以来唯有刘晏一人。”司马光、欧阳修也持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国家

  •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唐德宗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经历了一次生死浩劫,虽然国家保住了,但这次事件之后,唐朝的政治体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皇权至上集于一人之手,唐廷为了防止安史之乱之事再发,于是广封节度使赐以藩镇把守,期望以藩镇之力镇压叛乱,杀叛乱于萌芽中,但殊不知藩镇

  • 唐德宗为何直到王淑妃临终才册封她为皇后?皇帝的爱情有多少水分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的昭德皇后王氏保持了一项记录,她被封后当日就去世了,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按照史书记载,唐德宗对王氏“宠异”,让她以淑妃身份掌管六宫。既然如此,唐德宗为何拖了七年,直到钟爱的女人快不行了才册封她为皇后呢?更诡异的是,八个月后,唐德宗就张罗着废黜王皇后的儿子李诵,准备改立次子舒王李谊为太

  • 唐德宗一生简朴,为削藩差点丢了性命,为何还有人骂他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很会做买卖,他发明的“宫市”每年可以带来数千万钱的收益。以前,宫中的采办都由官府承担,但唐德宗觉得官员们贪腐严重,半数采购费用都被贪了,于是便将这项工作移交给宫里的太监。此举果然奏效,太监们到底是贴心人,宫中的采购费用直线下降。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其实太监们的贪腐比官员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