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头号藩镇请求归降,唐德宗误信太监之言一口回绝:不准接纳

唐朝头号藩镇请求归降,唐德宗误信太监之言一口回绝:不准接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朋 访问量:3451 更新时间:2024/1/16 15:13:22

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尽量不通过交战,减少己方损失,迫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作战方法。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些例外的情况,防守方想投降,进攻方却始终不肯接受,这一般是因为进攻方的将领想要通过战争换取军功,当然不愿意敌人投降。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藩镇投降。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期。各个藩镇里,地盘最大的无疑是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实际上算得上是老牌藩镇了,最初是唐玄宗在天宝年间设置的平卢军。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平卢军与安史叛军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斗争,后面因为待不下去了,就在节度使侯希逸的带领下南迁到了淄青地区,成为了淄青平卢节度使。到侯希逸的表弟李正己时期,通过讨伐田承嗣、李灵曜等人,淄青已经拥有了15州的地盘。要知道,著名的河朔三镇也仅有六七州的地盘,还不及淄青的一半,淄青在整个唐代都是地盘最大的藩镇。

正因为淄青地盘太大、实力太强,所以深受朝廷的忌惮。唐德宗一贯痛恨藩镇,非常想将河北地区的藩镇除掉,淄青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为了对付淄青,唐德宗在西面永平军集结重兵,随时准备向东进攻。他对李正己的不满根本不加掩饰,甚至已经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当时叛将刘文喜被杀,正好李正己有使者在长安,唐德宗便将刘文喜的人头展示给李正己的使者。这一出杀鸡儆猴的好戏让李正己惊惧不已,只得赶紧与成德、魏博等藩镇联系,随时准备反叛朝廷。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唐德宗拒绝了李宝臣儿子李惟岳袭任节度使的请求,并派兵向成德进攻,拉开了唐德宗讨伐河北藩镇的序幕。不过这一切李正己已经看不到了,他已经先一步死去。虽然李正己的儿子李纳暗中接管了淄青,但本身威望和能力都不如父亲,使得淄青行动格外缓慢,只能够坐看魏博、成德与朝廷的官军交战。

有意思的是,李纳当时与李惟岳一样,同样没有朝廷的任命,他一边派军队支援魏博,一边却上书唐德宗,希望能得到节度使的任命。唐德宗当即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愤怒之下的李纳立刻率军向西进攻宋州。李纳没想到的是,他这边才刚刚动手,就挨了当头一棒。当时徐州刺史是李纳的堂叔李洧,他不想反叛朝廷,便带着徐州归降了朝廷。

李纳一看出了内鬼,只好匆忙派出大军攻打徐州,想要先消灭李洧。李洧实力弱小,哪挡得住淄青的大军,幸亏他手下有一个叫王智兴的长跑高手,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从徐州跑到了长安。唐德宗当然不会坐看李洧被灭,立刻派出朔方军、永平军、宣武军等部队前往救援徐州。一番交战下来,淄青军大败。这一下,李纳不敢再继续攻打宋州,连夜带人逃回了濮州。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纳才刚刚到濮州,就得知新的消息,德州和棣州也丢了。与徐州一样,德州和棣州丢掉也是因为出了内鬼。更气人的是,这个内鬼还是李纳自己派去的。原本德州刺史是一个叫李西华的将领,非常善于守城。淄青有个叫李士真的将领,一心为朝廷着想,感觉有这么一个善于守城的刺史,朝廷出兵后不容易攻下德州,就跑到李纳面前造谣说李西华想投靠朝廷。

李纳竟然相信了李士真的话,直接将李西华免职,然后让李士真担任德州刺史。李士真到德州以后,借着商量事情的名义,将棣州刺史李长卿拿下,然后带着德州和棣州归降了朝廷。李纳莫名其妙被李士真捅了一刀,正气得吐血,宣武军节度使刘洽等人就带着大军杀过来了。

淄青军此前才遭到了一次大败,李纳又没什么能耐,哪能抵挡刘洽等人。一番交战下来,李纳连濮州的外城都丢了。无奈之下,他只得跑到内城的城墙上,对着刘洽痛哭,表示自己要改过自新,希望刘洽给个机会。刘洽不敢怠慢,立刻将消息报告给永平节度使李勉。李勉心里很清楚,淄青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只是李纳本人不大行,眼下正是一举收服淄青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立刻派人去濮州劝降李纳。李纳已经不想再打了,当场同意归降朝廷。

不久后,李勉派人带着李纳手下的判官房说和弟弟李经、儿子李成务一起前往长安请罪。当时成德的李惟岳、山南的梁崇义都已经败死,只要唐德宗接受李纳的归降,那就只剩下一个困守魏州的田悦了,平定河北各镇指日可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唐德宗竟然拒绝了,不同意李纳的归降。

这里面是因为一个叫宋奉朝的太监从中作梗,他为了给自己捞一些功劳,竟然告诉唐德宗,李纳已经快完蛋了,可以直接打下来,完全不用接受他的归降。唐德宗一听可以直接解决李纳,当然不肯再让李纳归降,于是直接囚禁了房说等人,同时给李勉等人下令,告诉他们不准接纳李纳的归降。李勉等人傻眼了,只好继续进攻濮州。李纳同样傻眼了,他没有想到唐德宗竟然不允许他归降,只好拼死阻挡刘洽等人的进攻。

唐德宗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河北的局势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滔、王武俊等人因为不满朝廷的赏罚,竟然出兵救援困守魏州的田悦。李纳一看田悦等人死灰复燃,立刻积极响应。再加上后来叛乱的李希烈和朱泚,这几人闹出的四王二帝之乱直接摧毁了唐德宗除掉藩镇的梦想。一直到几十年后,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花费了很多力气,才最终收复了淄青。

标签: 唐德宗

更多文章

  • 泾原兵变看藩镇之祸:唐德宗意图削藩,却为何打得一手烂牌?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唐德宗

    导语:泾原兵变是唐朝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河朔藩镇处于半独立状态,致使中央集权受到破坏。代宗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无力解决,唐德宗上台后锐意进取,着手打击跋雇的藩镇。于是在建中年间对开始对河北藩镇大规模用兵。但是由于用兵策略的失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削藩效果,反而引起了泾原兵变。泾原兵变

  •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发明茶税,利用《茶经》带货卖茶,为唐续命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唐德宗

    茶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人可能有不怎么喝茶的,但几乎没有从来没喝过茶的。那么茶作为中国人的全民饮料,它对历史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呢?饮茶之风的全民盛行,除了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一、唐王朝增收茶税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摧毁了大唐王朝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以来的百

  • 唐朝中后期,宦官为何敢废立皇帝,囚禁天子?这事要怪唐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唐德宗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奴仆,但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其中最强大的是唐朝!到了唐朝中后期,宦官几乎完全掌握了国政,他们可以废黜皇帝,监禁皇帝,甚至杀害皇帝!唐宪宗李纯、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直接杀害,唐文宗李昂入狱后郁郁寡欢。那么唐朝宦官为什么这么嚣张呢?唐显宗统治后期,宦官全权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例如

  • 唐德宗囚杀郜国公主,真的因为她私生活不检点?又为何要废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大唐贞元三年(787年)的一天,宰相张延赏向唐德宗告状:“李昇老是往郜国公主府上跑,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太好。”唐德宗瞄了一眼张延赏,皱皱眉头没吱声。不久,又有人向唐德宗举报:郜国公主越来越不像话了,李昇、萧鼎、李万、韦恪组团出入公主府,嘿嘿,太乱了,对皇家声誉不好啊。公主府成了娱乐场所,这种事放在别

  •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堂历史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对宦官参政深恶痛绝,所以继位后就严禁宦官干政。这一年朝廷在京城举行科举会试考试。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德宗任命侍御史杜黄裳为主考官。杜黄裳是个西北汉子,为人正直,他对唐科举的考试弊端十分熟悉。历次科考朝中权贵都插手,走后门透题、找门路占了上

  • 唐德宗冤杀一位大臣,导致国家穷困,皇帝不顾脸面四处索拿卡要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刘晏遇害,天下冤之。他的死引发了党争之祸,也导致藩镇愤怒,加剧了他们与朝廷的离心离德。刘晏是大唐的钱袋子、财神爷,是那个多灾多难时期的巧媳妇。金章宗完颜璟曾经说:“能做到使国家富裕,同时老百姓又不受困的理财大臣,自唐朝以来唯有刘晏一人。”司马光、欧阳修也持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国家

  •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唐德宗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经历了一次生死浩劫,虽然国家保住了,但这次事件之后,唐朝的政治体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皇权至上集于一人之手,唐廷为了防止安史之乱之事再发,于是广封节度使赐以藩镇把守,期望以藩镇之力镇压叛乱,杀叛乱于萌芽中,但殊不知藩镇

  • 唐德宗为何直到王淑妃临终才册封她为皇后?皇帝的爱情有多少水分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的昭德皇后王氏保持了一项记录,她被封后当日就去世了,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按照史书记载,唐德宗对王氏“宠异”,让她以淑妃身份掌管六宫。既然如此,唐德宗为何拖了七年,直到钟爱的女人快不行了才册封她为皇后呢?更诡异的是,八个月后,唐德宗就张罗着废黜王皇后的儿子李诵,准备改立次子舒王李谊为太

  • 唐德宗一生简朴,为削藩差点丢了性命,为何还有人骂他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很会做买卖,他发明的“宫市”每年可以带来数千万钱的收益。以前,宫中的采办都由官府承担,但唐德宗觉得官员们贪腐严重,半数采购费用都被贪了,于是便将这项工作移交给宫里的太监。此举果然奏效,太监们到底是贴心人,宫中的采购费用直线下降。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其实太监们的贪腐比官员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节

  • 奥斯卡影帝唐顺宗:装傻36年,口吃斜眼泡过茅厕,竟成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唐顺宗

    唐朝皇帝众多,奇葩的也不少,一共活了50年,装傻充愣就占了36年,别人上位靠遗传靠能力,他上位纯靠口歪眼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口歪眼斜的皇帝其实这个皇帝就是唐朝的唐宣宗,原名李忱,作为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最初并没有成为太子,在他之前,有三个侄子连续成为皇帝,而李忱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叔。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