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他是郭威的养子。他即位后,立下了“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立志结束战乱、统一中国、重造太平盛世的宏愿。
随后就革新吏治、发展经济,重整军备等等,在很短时间内,推行了很多的举措。
生在乱世,寺庙就是一个理想的避难所,很多人都不能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入了寺庙,至少还能有口饭吃。有一个多风避雨的地方,总比饿死在路边的好。
五代十国的年代就是一个乱世,很多穷苦人都想入寺庙,当和尚、尼姑。
在有无数人想进寺庙当和尚、尼姑的时候,寺庙就越建越多。寺庙成为人们避难的港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也自愿加入寺庙。在他们心中,现在有一个可能吃饭生存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要奋斗呢,直接加入寺庙就可以了,不用这么辛苦了。这些青壮年选择了“躺平”。
这样参与农业劳动的人就少了,社会上的钱、大量金属被用来铸造寺庙的佛像、佛教用品;寺庙拥有大量的田产后,朝廷的赋税就少了,因为寺庙田产不用纳税。
另外,寺庙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很多的不法之人有了可乘之机,比如寺庙成为一些逃犯的藏身之所。
周世宗为了限制寺庙的无限扩展,颁布了一道诏书:凡是没有得到朝廷正式批准的寺院,一律停废;禁止寺院私下招收(剃度)和尚、尼姑;各地方官府对辖区内的和尚、尼姑进行登记造册,遇到死亡、还俗的及时注销;凡是想出家的人,必须得到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亲属同意,并能够背诵或熟练朗读一定数量的经文;未经批准擅自剃头的,强制还俗。
除了民间有人信奉佛教,很多的朝中官员也信奉佛教。周世宗下了这样的诏书,自然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周世宗是一个性格刚烈、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他说一句话,原文如下:“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
大概意思是佛以善道感化人,那么有志向善,就是尊奉佛法。那些铜佛像就是所谓的佛吗?在佛教盛行的时代,这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说出这样的话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皇帝的柴荣,他连神佛都不拍,还会怕天下人的反对吗,更何况这样做,对整个朝廷、整个天下而言,只有好处。对朝中的大小官员,如果发现你吃闲饭混日子,那么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在柴荣的强势整顿之下,后周原来萎靡不振的风气焕然一新。作为刚刚即位的皇帝,让后周快速进入自己的时代。